
生涯视角,就是以全景生涯观的视角,看待问题,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视角是否丰富,与个人的认知有关。
根据赵昂老师的全景的生涯观,描述如下:
1.生涯的时间阶段性。
我们可以把生涯分为四个阶段:青葱岁月-20岁之前的时光;燃情岁月-职场前10年;峥嵘岁月-人到中年;退休。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心。
2.生涯的空间角色性。
人在一生中须扮演很多的角色:子女,学生,休闲者,工作者,公民,夫妻,家长,父母……随着生活空间的变化,角色也随之变化。不同角色交互影响。
3.个体的独特性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的独特性都是自己的价值。
4.生涯的无常复杂性。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朝夕祸福。说的是人生的无常。无常常常伴随我们的一生。
5.生涯的信息多元性。
互联网时代,如何在庞杂的信息中,甄别和搜集到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培养起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
全景的生涯视角,该如何应用?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一次初二学生的生涯活动上,有位女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想和同学能够玩到一起,又不想随波逐流,但是如果自己显得和别人不一样,就会被孤立。心里特别矛盾。
我看到这个孩子的期待:希望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同时又能保留自己的个性。
求同和存异,该如何平衡?
1.从全景生涯观的“个体的独特性”看,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正是这种独特性,才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元的世界。看到自己的独特性,也看到他人的独特性,才能够接纳彼此。
同时还要意识到,无论你认为自己做得有多么的完美,总会有不同的声音。这也是由个体的独特性决定的。
2.从生涯角色看,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处于什么角色?是一般的同学,还是朋友,还是班干部?应该做的是什么?什么角色就做什么事。如果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有差异,就觉察一下,是沟通的问题,还是其它方式的问题。
3.看到价值需求
看到自己的价值需求:
产生困惑的时候,问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列出清单,并按重要的程度排序。如果不能兼而得之,考虑如何取舍?
看到他人的价值需求:
别人的价值需求是什么?你们是否能够交换,获得双赢?
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价值交换的关系。
求同存异,求同,是相互的接纳;存异,是保留个体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你的价值。价值交换,实现共赢或多赢,皆大欢喜。
多维的生涯视角,能够帮助我们调整自己的状态,更积极,更开放,站在未来,看到当下的烦恼,其实不值一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