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抱住棒棒的自己》
👨🏻 作者: 徐慢慢
☕️ 介绍: 《抱住棒棒的自己》内容是热门漫画初集结的一本书。从情绪管理、个人成长、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四大热门话题出发,以漫画形式重现真实生活困境,用心理学的科学眼光剖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在读阳明心学的时候,给我莫大启发,实际上,我也是按照,心即理,知行合一的原则去看待自己。不知道是不是训练不够,拖延症依然强大,后来我对自己很多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发现,我能给予自己动力,而不是源源不断的坠落。后来接触积极心理学,再到这本书。在看古老中国经典哲学的同时,我希望能多看看类似主题的书,学习细节心态的处理。为此记录下在这本书体会到的思考。不妥之处,请指教。
什么才是正确的事情
老师,我这样做难道不对吗?
老师,我不敢,万一说错了怎么办?
老师,我也想这么做,但理智告诉我不可以啊!
在他们心里,总有很多“正确”的标准;在这些标准之下,他们小心翼翼地工作、生活,生怕做错一个选择。
这些标准从何而来呢?
它们可能来自外界的要求,可能来自父母的教育;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化入我们的“超我”,严格地管控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弗洛伊德认为:当超我和自我产生冲突时,我们就会产生严重的“道德焦虑”,觉得自己做错了。而做错了,则意味着没有价值,不会被爱。
如果你们也正在经历相似的痛苦,我有两句话想送给你们:
一、如果我们被“正确”管控,就很难绽放内在的生命力。
二、终其一生,我们不会因为“保持正确”而被爱。
❤️ 笔记: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乃至今天,也是一样,都叫我们要做符合我们本分的事情,所谓正确的事。要牢记父母,老师的话。这种观念贯穿我们整个学生生涯,到了大学,没人管了,心情就像脱缰的野马,顿感自由。然而,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我们缺乏了主动学习的想法,这种思维只存在于少数的学霸之中。所谓,主动学习,就是自我驱动的去学习,听从自己内心的需求。
大部分人,到了社会,沿用了学生生涯的模式。就是习惯了被安排,习惯了被标准的人生。当我们的内心与外在社会给予的标准相矛盾的时候,我们感到痛苦。因为我们习惯了社会标准是正确的,认为自己达不到,我们的人生就没有价值,我们这个人不值得被尊重和爱。
当一个个挫折来临时候,我们本身抵抗挫折的能力,很是弱小。
所以我们要如何度过难关,如何在未来的困境中,内心不再矛盾和痛苦。那就是认知到,我们天生就是有价值的,也就是人人生而有价值。不管社会如何定义我们,我们都是有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我们遵从我们自己的内心,追求我们自己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外界定的要求。当我们面对困境,我们可以减低标准,但是我们内心的标准不变。我们可以吃的简单点,衣服可以穿的朴素点,不那么996,但是我们不要把自己看的那么没有价值。我们的价值,在于能拨动我们心弦的目标,我们内心因此有动力,有积极的感觉,有体验带来的甜蜜。
当我们觉得,我们自己天生就是有价值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是无条件被爱的。我们不要再去恐慌,能够平和的接收错误,接收自己不行,并且坦然面对困境,做到坚韧不拔。因为坚韧不在痛苦,我们重在无我的体验这个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