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大战轰轰烈烈结束了,新一批状元们又得到了各路媒体的关注。
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下面这段话。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而像我这种父母都是外交官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的孩子或者农村的孩子,或者外地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所以这就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现在的状元很多都是家里条件好、自己又很有能力的人。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于是有人说“高考就是考阶级”“寒门再难出贵子”。
这样偏激的语言刺痛着我的神经。我必须对此说些什么。
我曾经也是一名寒门学子,对于“高考就是考阶级”“寒门再难出贵子”这样的观点,我坚决否定。
另外,对于这种为了博取关注而发表偏激言论的人,我更深表鄙视。
1
寒门也能出贵子
这位文科状元熊轩昂的家庭条件不是高产阶级也至少是中产阶级。
他成为了高考状元,不表示状元就非此阶级莫属了。
说“寒门再难出贵子”实在是以偏概全。
无数的事实证明,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读清华,富裕家庭的孩子也可能跌落独木桥。
甘肃残疾考生魏祥,以一篇给清华大学的书信《一位甘肃高分(648分)考生的请求》而闻名全国。魏祥从小被确诊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并椎管内囊肿疾病,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接受三次手术后病情均未见好转。魏祥的母亲是当地一家医院的护士,父亲因为重疾早早去世。家庭经济情况可以想见,可是魏祥不仅参加了高考,而且以648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湖南常宁考生廖靓,出生于贫苦农村家庭。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一年都难得回来一两次,他就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还要照顾比他小两岁的妹妹。2016年以656分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常宁市理科状元。
高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人通常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可是资源对懂得利用它的人才是有价值的。有钱人家的孩子功课不好的例子相信你也见过不少。
2
高考是最公平的竞争
高考是有不公平的地方。
主要是教育资源的不公平。
1 不同地域的教育资源不平衡。好的教师、好的硬件都集中在大城市。教育资源丰富的地方竞争也不那么激烈。
2 同一地域,不同学校的教育也有优劣之分。同样的分数,家境好的小孩读好学校的概率更大,因为父母可以以钱凑分。
所以,家境好的小孩可能接收更好的指导,也可能去竞争较弱的地方参加高考。
可我们不得不承认,高考仍是这个社会上最公平的存在。
考核内容一致。在一个地域内,大家同做一套题目,公平竞争。
评分标准一致。阅卷老师封闭改卷,不受外力干扰。
没有人情关系。谁也不能因为有钱有权,打个招呼就得高分。
没有内幕消息。谁也不能因为有特权,就提前获知考题。
学习的机会一致。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参考材料,同样的考试门槛。
高考这种选拔方式,最大可能的减少了阶级的影响。
至少对我们这些没钱没权的寒门子弟来说是最公平的场合。
有机会通过努力来改变命运,这就是最大的恩赐。
3
穷人更应珍惜高考
作为穷人阶级的一员,我深知对于穷人来讲,高考更重要。
参加高考后继续求学的人和未高考辍学的人,差距明显。
以我本人为例,我读了211的大学,之后又去985高校读了研究生,毕业之后在一家银行上班。经济状况稳定,也有条件教育下一代。
初中时期辍学的同学们,要么出门打工,辗转几个城市后,再返回老家。挣扎在务农、创业和打工之间。要么早早结婚家人,继续守在农村。
而我小时候的玩伴,高中读了一年便辍学了,后来辗转几个城市打工。
之后找了一个同乡结婚。现在偶尔代购,偶尔去商场做销售员。
辍学创业的人中的确有成功人士,但那是千里挑一的概率。
对于高产阶级来说,除了高考还有许多途径。
而对于寒门学子来说,高考就是改变命运的重要关口,是摆脱贫困的重要捷径。
有人说:大学易进,阶级特征难改。
但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更重要的难道不是先考入大学吗?
4
理性看待公平问题
在经济条件上,有的人生而富裕,有的人生而贫困。
你也许会抱怨命运的不公。
可是你只看到了他生而富裕,生而优沃。
你可曾看到他父辈曾经的艰辛付出。
往上数三代,你会发现,命运还是比较公平的。
如果你因此沉迷于抱怨中
只想着生而有之,不愿付出努力,那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在这个世界上,努力了可能有汇报,不努力一定没有回报。
有知识能改变命运,没有知识一定不能改变命运。
不要放弃你的孩子,更不要放弃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