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行动成效体验,而不以解释来产生顿悟。——《建构解决之道》第43页。
这句话让我想起《金牌调解》的一个活动。调解现场,柏燕谊老师在一个年轻人身上挂上了代表着不同压力的道具。
背包:盖房子的压力,背在背上
提包:养孩子的压力,挎在一只手上
蛇皮袋:养父母的压力,挎在另一只手上
收纳箱:自己生存的压力,双手抱在胸前
接下来,另一位老师来到小伙子对面,柏老师问小伙子:你可以拥抱眼前的这个人吗?她很渴望你的拥抱。
小伙子摇摇头:我办不到。
柏老师取下了小伙子身上的负荷,但她要求小伙子依然感受压力的存在:记住刚才所有东西都拎在手上的感觉,因为生活的压力我们是看不见的。此时如果对面有个人,你依然无法拥抱ta。
小伙子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之后,依然保持着手提肩背重物时的姿势。然后,父母被请到现场,母亲站在了儿子的对面,向儿子发出请求:儿子,抱一下妈吧。说完妈妈扑上去抱住儿子痛哭出声,但儿子无法回抱妈妈,因为无形的压力还在。
柏老师问痛哭的母亲:他不肯拥抱你,你伤心吗?母亲绝望地说:是的,我感觉无论怎么付出他都不能理解。
柏老师向母亲揭开了谜底,她将“有形的压力”恢复,让母亲看到一个挂满重担的儿子。
柏老师问妈妈:他现在就是当年的你们,而你就是当年那个5岁的他。你说,你的心里怨他吗?5岁的你能理解他的那些看不见的压力吗?
这是一个换位思考的心理游戏,帮助一对在儿子5岁时抛下儿子外出打拼的父母化解与儿子之间的心结,重建情感链接。
游戏结束时,卸下重担的儿子一把抱住了母亲,一旁的父亲也眼含热泪。
身负重荷,如何才能拥抱?相互的理解最重要。但在这个体验活动之前,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46859/bd4f26a1857f639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46859/e4a94e47047a9fb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46859/04b6d14e98b0000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46859/3039c7076c93fed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