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伦敦风土记古代文化
大英博物馆1:前世今生

大英博物馆1:前世今生

作者: 在伦敦种菜的卡桑德拉 | 来源:发表于2017-09-14 17:47 被阅读60次
    大英博物馆圆形阅览室-图片来自网络

    大英博物馆有多个免费导览,每天在固定时间和地点集合,用40分钟左右,介绍各个主题文明的脉络和几件有代表性的精美文物。这次的大英博物馆系列就是我参加每个导览的经历,让大家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展品中找到方向,镇定从容地体会大英的精髓。

    每次导览参加人数从1人到20人不等。讲解人每周轮班,不同的人选择物件也略有不同,就算是相同的物件,讲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也为每次参加增添了惊喜。

    开眼导览时间表(中国及东南亚馆正在修缮,2018年恢复) 1号房间入口处集合指示牌

    早到了5分钟,一个疑似讲解人的女士带着讲义挂着名牌也在,打了一个招呼。透过3300多块玻璃组成的穹顶可以看到飘动的云。导览12:15在1号馆门口准时开始。


    大英博物院的历史

    地点:中庭(Great Court)、1号馆启蒙(Enlightment Room)

    汉斯斯隆爵士

    这位华丽丽的大叔就是大英博物馆“创始人”斯隆爵士(Hans Sloane)。雕塑正对1号馆入口。来自北爱尔兰的医生,白手起家,成为当时文化界的精英。收集成风的上流社会将藏品作为展示他们博学多闻的工具。斯隆时常直接买下某个人的整套藏品。作为一个医生,斯隆热爱收集自然界的物品,研究它们的药用价值。在尝过热可可之后,斯隆加糖加奶,发明了可以喝热巧克力,由此赚了不少钱,用来收集藏品。从某种角度来看,大英还是建在甜蜜的热巧克力之上呢。

    1753年,乔治王二世时期,最早的馆藏就是他赠与国家的7000多件私人藏品,标本、手稿、书籍应有尽有。乔治四世也把他爸爸的所有藏书捐给国家。

    大英博物馆从1759年对外开放起,既不属于国王,也不属于教会,而是永远对公众免费开放。饱受信息闭塞之苦,很多伦敦民众根本不知道家门前的河叫“泰晤士河”,更别提世界文化。大英博物馆就相当于今天的英特网,查资料、开眼界,包罗万象。大家终于可以放眼于世界的神奇。

    大英博物馆原建筑-蒙塔古大楼 入口原貌 1790年3月3日周三1点钟的参观票

    大英博物馆最初成立于上图的蒙塔古大楼(Montague Building)-这不就是罗密欧的姓氏么。大英博物馆前面有两块绿色的草坪,大致就是蒙塔古大楼的原址。与现在恢弘的场馆比起来,十分渺小。当时想要入馆,必须去三次。第一次先登记姓名兴趣爱好,第二次去领限量票,第三次照票上的时间由管理员带领入馆参观。最初重点是自然标本,比如入口处的长颈鹿被称为“骆驼花豹”。

    草坪

    但是随着大手笔的捐赠者络绎不绝,乔治三世买来的2万多份手稿书籍、库克船长捐赠的藏品等等。越来越挤、完全放不下,1880年起自然标本与历史文物分开,成为“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1973年,博物馆再次重新划分,书籍手稿成为现在“大英图书馆”。

    分馆的速度赶不上日不落帝国掠夺的速度,很快蒙太古大楼也被移除,在原址上建了现在的博物馆。结构就像四合院一样,中庭原先设计是露天的种植园。建成后发现,四周建筑太高,挡住阳光,根本没法种树种花。

    圆形阅览室内部 圆形阅览室外部 原先通往阅览室唯一的小门

    怎么办呢?这么大的中庭不能空着。到了1857年修建了圆形阅览室,就是现今中庭圆柱状的部分。2000年左右又加建了拱顶,由3300多块形状不同的玻璃组成,这才有了我们熟悉的样子。阅览功能已经在1997年转到大英图书馆,2000年重新开放,2007至2014用于临时展览,目前正在考虑做什么用。

    3300多块玻璃组成的天花板 国王的图书馆(King's Library) 所指的国王:乔治三世 启蒙馆(Enlightment Room)

    大英博物馆的1号房间,建于1828年,是全馆装饰最为精致、最为复古的房间。原先是用于收藏乔治三世捐赠的藏书,成为“国王图书馆”。现在这里是启蒙时期的一个缩影,当时观察世界、探索未知的热情高涨。原有藏书虽然已经移至大英图书馆,但是两侧还布置着从下议院图书馆借来的书籍,还原当时的效果。展品分为7个主题:自然世界、考古学的诞生、艺术与文明、分类整理、古代手稿、宗教与仪式、贸易与发现。那时人们已经不再将这些物品视为异域猎奇,而是分类研究的对象。

    最新大楼

    博物馆最新的大楼,是位于北角的这座生态大楼,就在后门旁边,从这里只能看到四分之一,于2014年落成。在主馆内有很多秘密小门就是通向这座建筑的。里面最先进的设备可供研究、储存、维护、出借文物。地上6层,地下3层,屋顶有花园和蜂房,碳排放为0。每月最后一个周二,可以通过邮件预定参观“幕后工作”,亲自体验“我在大英修文物”。

    参观幕后工作通行牌

    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其他来源

    地点:2号馆收藏全世界(Collecting the World)

    玩“扔沙包”的女子

    当时要想成为合格的绅士,在学校完成学习后,必须要做一次Grand Tour才算是完成学业。类似于我们的间隔年旅行,一般会游历欧洲各国等,尤其要去希腊、意大利接收古典文明的熏陶。此时会有不少藏品,这件雕塑就是从希腊带回的雕像。乍一看,还以为是水边的女神,结果看介绍却是在玩类似于扔沙包的游戏。

    普通人贡献的馆藏

    根据1996 宝藏法,在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苏格兰有独立立法),任何超过300年的金银器或是钱币、史前窖藏,必须依法报告国家。所以馆内还会有普通人在自家后院挖到古董。

    土著圣像

    传教士活跃的年代,为了“教化”土著民众,原先的圣像圣物被拿走,有些被带回英国,这座雕像由伦敦传教士协会赠与大英博物馆。


    沃德斯登藏品(Waddesdon Bequest)

    地点:2a馆

    沃德斯登庄园位于距伦敦1小时车程的白金汉郡,最近还举办了“中国之夜”活动,想来是要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这座庄园曾属于叱咤风云的罗斯查尔德家族。馆中所有藏品原置于庄园的吸烟室,可见庄园多么奢华。费迪南罗斯查尔德男爵1898年赠予大英博物馆,有近300多件无比精致奢华的文艺复兴时期物件。

    沃德斯登藏品入口

    大屏幕上就是沃德斯登庄园的照片,庄园对公众开放,可以前往游览。地板上的红色十字是照片最佳观赏点,其实站在前面或后面一点都可以的吧。

    荆棘冠匣(Holy Thorn Reliquary)硬照-图片来自网络 背面-图片来自网络 实地拍摄

    其中最为精致的一件,也是我们讲解员最爱的藏品,就是这件据说装着一根耶稣所带荆棘冠上的荆棘刺的圣物匣。

    中间牙签状的是荆棘刺,正对耶稣下巴,耶稣左右是圣母玛利亚和圣约翰,周围环绕着12门徒,比如右手边最上面拿着钥匙的是圣彼得。上方是在末日审判的上帝,下面是死去的人纷纷飞出棺材介绍最后的审判,四角是吹着号角的天使。背面有门,右边是代表“生”的圣克里斯托弗背着幼年耶稣渡过湍急的水,左边是代表“死”的圣乔治屠龙,圣乔治也是英格兰的守护圣徒。1860年送去清洁,结果返还了赝品,直到1920年代大家发现其中原委。圣物匣是当时很流行的物件,里面装着圣物或者是圣徒的遗骸。很多装饰都极尽奢华,想到咱们法门寺的3枚佛指影骨匣就能明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英博物馆1:前世今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qr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