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5:伊斯兰艺术

作者: 在伦敦种菜的卡桑德拉 | 来源:发表于2017-09-14 17:47 被阅读38次

    大英博物馆有多个免费导览,每天在固定时间和地点集合,用40分钟左右,介绍各个主题文明的脉络和几件有代表性的精美文物。这次的大英博物馆系列就是我参加每个导览的经历,让大家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展品中找到方向,镇定从容地体会大英的精髓。


    伊斯兰文明的主要展品都集中在靠近后门的一个展厅里。里面只有零星几个人,完全没有埃及馆、希腊馆人流如梭的景象。六年前,第一次去就完全错过了。我们一行20几个人一下子就让展馆热闹起来。

    瓷器传播路线图

    按照惯例,我们的讲解员大叔来到地图面前,从总趋势开始讲起。地图中阐明了瓷器传播路线-用极简的说法就是从中国流传到中东,再发展到威尼斯,最后传遍欧洲各国。三地的陶瓷一同陈列在两个展柜里,供大家比较。中国瓷器的精致微妙,一些元素还保留在其他地区的设计里面。同一时代,越向西颜色似乎越鲜活越活泼。原本互不相干的文化元素,现在都交织在一起,像是祥云纹、古兰经里祈祷文、圣母像都放在一起,倒也十分奇趣。美果然没有国界。

    从上到下:中国到伊斯兰世界 从上到下:伊斯兰世界到威尼斯到欧洲各地

    绕到瓷器后面,有一个大理石器物,放在台阶旁边,不注意就会错过。不过我们的导览兴致勃勃地要我们猜是这是做什么用的。这也是逛博物馆很好玩的地方,很多古物的用途都出乎意料。这件展品是净水器/冰镇器,把尖底的水壶置入,用法和我们办公室里很常见的纯净水器差不多。炎热的夏天,尼罗河里面浑浊的水通过这个变成了清凉干净的水,特别享受,自然也价格不菲。

    净水器/冰镇器

    接下来我们来到这些美丽的玻璃制品面前。玻璃看起来不是很透明,这和它们的用途有关。它们是清真寺等地方的吊灯,可以说饱受烟熏火燎。灯上有吊环,据说埃及开罗的大清真寺里有800多个吊灯,夜晚烛火摇曳,灯上用优美的书法写着“神是光明”等内容,可以想象是如何神秘灵性的氛围。

    吊灯

    最左边的一只并非用于清真寺,而是为一位官员所造的灯。上面有一个纹章:一只展翅的鹰和一只杯子。当时苏丹被称为鹰,这位官员是苏丹的斟酒人(cup bearer)。可能是受十字军东征影响,鹰的造型很欧式。

    斟酒人的灯

    以下这个盘子细节十分丰富。整体设计比起前期,已经和中国当时陶瓷设计有很大区别了。只有最外层是浪花拍打石头的花纹,是中国传统图案,可能是由于颜值很高吧。中间粉色的是郁金香。提起郁金香,很多人想到荷兰。其实土耳其是郁金香大国,野外有非常多的郁金香,举国上下也很爱郁金香。当时有一个苏丹,举行晚会的时候,会要求前来参加的贵族们都穿自己最喜爱的郁金香颜色的服饰,花园里有乌龟,背上背着蜡烛,四处爬动。

    郁金香盘子

    继续发展,瓷器上出现了大红色。据说这是一种比较难得颜色,容易在窑里爆裂。在这个花瓶上能看出红色还是突出的3D效果。有意思的是这个花瓶上的红花里面,有很多花枝折断,朝下的花朵。其中寓意还不是特别明了。也许是画面平衡,有一些王维诗中“纷纷开且落”的意境。

    红色折断花朵

    伊斯兰世界的陶土质量较差,技术也远远极不上中国。技术不够,脑洞来凑,还是发展出了自己的freestyle。用石英混入陶土,二次入窑之前,用金属(银、铜)绘制图案,烧成后,金属图案就融入了石英,形成了持久的花纹。不过看人物的样子,还是深受亚洲的影响。

    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前进,我们就来到了莫卧儿王朝。这个名称为mongol(蒙古)化来。开国国王有成吉思汗和土耳其的血统。这个王朝的风气颇为浪漫,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贵族乃至国王,必须同时集战士、诗人、画家、音乐家等身份于一身。国王陛下用波斯语写诗,刻于石板上,意在永世长存。一切风格以华丽精致为佳,男女浑身都须珠光宝气、奢华至极。

    精致的装饰 精致繁复的武器 多样的文化 超级棒的导览大叔

    大英博物馆一直没有停止收集,展区里还有不少现代的艺术和物品。直接铺在地上的地毯就是其中之一。导览大叔说地毯多年之后仍旧没有散架,靠得还是纤维之间的灰尘,如果不加注意,随意清洁,可能解开纤维之间的结,整个地毯就被破坏了。有不少地毯就是这样毁掉的。不过现在的维护技术有很多功力很小的吸尘设备,还可以罩上保护网,想必还是能稍作清洁的。

    1898年织成的地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英博物馆5:伊斯兰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qr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