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是苦 ——《正见》读记

作者: 一凡李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8-02 23:54 被阅读86次

前段时间刚读完了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正见——佛陀的证悟》(姚仁喜翻译)这本书。作者于1961年出生于不丹,堪布阿贝仁波切的弟子,著名的宗萨寺及宗萨学院的主持人。

我在工作间隙读上一两页,有感触引起我共鸣与思考的地方就勾画下来,每读一个章节就做读书笔记,把勾画出来的句子抄到本子上,抄写的时候又有一种修习的感觉。每完成一个章节后就先把书放一边,工作着,生活着,心里时不时反刍着。数日后再拿起来看下一章节……如是几番,历时一个多月,方读完此书。


一  四法印

佛陀说过,你是自己的主宰,我们不应该崇拜个人,而应崇拜此人所教导的智慧。读书即是如此。

此书正文有四章,分别是“造作与无常”“情绪和痛苦”“一切是空”“涅槃超越概念”,还有一个章节是结论部分。这个章节设定是对佛家四法印的一个分解。

佛教的一切方法都可以用这四法印来解释,即一切和合现象皆无常,一切情绪皆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涅槃超越概念。(或曰“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作者就说,“我们不必考虑来生,人类只要考虑到下一代的福祉,就会对整个世界带来极大的利益”;“我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善用真正的自由,只因为我们无法免除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

因此,这本书渐渐吸引了我。

二  造作与无常

作者说,“圆熟只是衰朽的另一个面向”。吾深以为然。

何谓和合现象?“一切万有,包括我们的血肉、我们所有的情绪和我们所有的觉受,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而成。当两种或多种元素和合在一起,新的现象就会产生”。“心、时间、记忆和上帝,也是和合而成。而每一和合的成分,又依赖更多不同层次的和合而成。”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一切事物都会改变,无常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就是意味着死亡,而是意味着变化。“任何事物和另一个事物之间的位置或者关系转变了,即使是非常细微的变动,都要依循无常的法则。”

所以作者说,人心对肯定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不断的渴求。

“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攀缘执著;如果不攀缘执著,就不会患得患失,也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着。”那段时间正经受着被人背叛的煎熬与痛苦的我读到此句时,豁然想通了,站到宏观角度来看我这小小世界,又有何难?正如作者说,“真正的解脱来自领受整个循环,而不是紧紧抓住自己喜欢的部分”。

今日就是昨日之死!

知道凡事都会改变,知道无知是苦,方能不苦。

三  情绪和痛苦

情绪即是痛苦。直接或间接的,一切情绪都生起于自私,它们都与执著于自我有关。但如果你明白“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和合现象,生命是无常的,它是随时变化、短暂无常经验的集合,你就能破除诱惑的魔咒”。

无知是苦。“每一刹那,无数的情绪因为我们的误判、偏见和无明而产生。在接受、陷入这些情绪的当下,我们就失去了觉知和清明。”“不知才是恐惧的真正根源。觉知不会妨碍你的生活,反而让生命更加充实。”

正如此章结尾所说,如果你正在享用一杯茶,而且了解短暂事物的甘与苦,你将能够真正地享受那杯茶。

四  一切是空

一切事物无自性,即一切是空性。作者认为,当我们依赖外在的实体性时,终究会失望;事物并不如其所显现——它们是无常的,而且不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我们为短视的想法所困,为现实性所囿限;我们生命中的一切觉受都是“在目前是”。

如果能像修为甚高的作者那样跳脱出来看这个世界的话,又当如何呢?所以,我了解到了佛教徒所说的“出离心”——“有醒来的勇气,并且加以检视”。

作者说,即使在相对世界中醒着,我们还是在无明中沉睡;不是显现(外相)困住了你,而是你对显现(外相)的执著困住了你。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所做、所想的任何事情,都是基于“一个非常有限的共同逻辑系统”。我们非常强调共识,如果大多数人同意某件事物是真实的,通常它就变成正当有效的,然而多数绝不见得永远都对。只有我们自己明了行为背后的动机。

看到这句“了解和合现象以及了解空性,能在亲情关系当中容下一些空间”时,我好像也悟到了一些东西,自己以前没能意识到的执著。

 “要扩展心胸,重要的是不要安于令我们舒适或习惯的东西。如果我们有勇气能超越世俗,不被惯常逻辑的界线限制,就能得到利益。如果我们能超越界线,就能了解空性是如此可笑地单纯。”

我们的每一步选择都会导向一个结果。而如果你不盲目地相信所有的希望与期待会实现,你也就不会为结果所束缚。可能这个结果在他人看来多有诧异之处,但只有上天知道你是经受了多少历练才走到这一步。

五  涅槃超越概念

书中说,轮回之不存在,就是涅槃;涅槃是寂静;“涅槃既非快乐也非不快乐——它超越了一切二元的概念。”

“我们自己创造出朋友和敌人,却忘记他们是怎么来的。由于缺乏专注力,我们自己创造的东西变得坚固而真实,而更纠结于其中。当你完全了悟这一切都只是你所创造的,而不只是智识上的了解时,你就自由了。”仔细一想,的确如此。

生起慈悲心来征服嗔恨。“若要富裕,首先要知足;而若要征服敌人,先要征服自己的嗔恨。”“许多人沉迷于自己对美丽的概念,以至于不知道我们认为吸引人的东西,事实上可能令他人厌恶。我们成为自己的概念和虚荣心的受害者。”可以说,作者说的这些话真是一语中的,直指世俗人性。

我们没有勇气和能力来善用真正的自由,因为我们无法免于自己的傲慢、贪婪、期待与恐惧。

“当你觉醒而证悟,你从来未曾身为众生,你从来未曾挣扎过。从那时候开始,你不用提防魔鬼返回。当你证悟了,你无法回想你是愚痴众生的情形。你不再需要禅定。你不需要记忆任何事,因为你从未忘记任何事。”借此段话来勉励当下的我自己。

逝者如斯,未尝往矣。水就在那里,一直都在。

六  结论

作者在结论中说,见地决定我们的动机与行为;只有你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以你的心智能力、喜好、感觉及背景,才能选择最适合你的见地;决定行为是否恰当,最终的参考点是见地;评估行为,要看它和自己的见地是否相配。

不充分了解他人的见地,就不能判断他人的行为。“个人僵化的自我正义感占据了所有的空间,以至于容不下对他人的同情心,理智因而丧失。”想一想,过去某些时候的我,不也有过这种情形吗?当时自己觉得义愤填膺,在他人看来该觉得我是多么可笑。

同样的,某些人施加于我的我所接受不了的无论是语言上的还是身体上的暴力,在他们的立场又有一番说辞。当我们不再有我执,不再执著自我,就完全没有理由使用暴力。“如果我们能够超越相信二元现象的极端,就能超越暴力之因。”

所以,一旦了解到敌人是被他们自己的无明和嗔恨等强大的影响力控制,知道他们是陷于习气之中而无法自拔,我们就会比较容易原谅他们令人恼怒的行为。虽然在我的实际的生活中,我理解他们并不意味着能接受他们的言行。毕竟,自己的身心痛苦已久。

佛教的一切方法都可以用四法印(四真谛)来解释:一切和合现象皆无常,一切情绪皆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涅槃超越概念。作者打了个比方,说这四真谛好比茶叶,而所有其他用来实践这些真谛的方法,诸如修行、仪式、传统以及文化装饰物,就好比杯子一般。我们不要被杯子迷住,不论它们多好用,如果我们忘了里面的茶,杯子就会变成障碍。虽然它们的目的是承载真谛,我们很多人却只专注于方法,而忽略了结果。

 


证悟意指对真相的了悟。这本书名为“正见”,其实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四个方面的真理。

无知是苦。

最好的崇拜方式,就是单纯地忆起无常的原理、情绪的痛苦、现象无自性,以及涅槃超越概念。

 

相关文章

  • 无知是苦 ——《正见》读记

    前段时间刚读完了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正见——佛陀的证悟》(姚仁喜翻译)这本书。作者于1961年出生于不丹,堪布阿...

  • 佛陀开示的八正道

    ?1. 正见:正当的见解 正见因缘果报,正见善恶业力,正见无常苦空,正见空有不二等 ?2. 正思:正当的思想 能...

  • 芸娘的苦与乐

    芸娘的苦与乐 读《浮生六记》 ...

  • 无知是苦,赚钱是真经

    任何人,都要有价值。 没有价值的人,都是坏人,您要避免这些坏人跟您胡...

  • 正见 何为正见

    昨读《曲肱斋》,收获正见。 炼功修炼,须有正见。 破执无我,不二法门。 皆需正见做主。 修炼目的,到底为何? 人生...

  • 曾当气功就是个笑话,如今惶恐我将是个笑话

    懵懂无知时,读郑渊洁先生的《舒克贝塔历险记》。初读觉得与时下流行的动画一般无二,越读越觉得古怪——“裸体”是何意?...

  • 34-无记

    无记 1无记的种类 自作自觉,说言无记。他作他觉,说言无记。(三○○) 苦自作者,此是无记。苦他作者,此亦无记。苦...

  • 读《正见》感悟(二)

    佛陀的发现 不借助任何工具,悉达多太子以吉祥草为垫,坐在一棵菩提树下,探索人类的本性,经过长时间的思维,他终于了...

  • 坚守

    ——《苦儿流浪记》阅读随笔 广元市利州区宝轮第一小学 孙水仙 《苦儿流浪记》,我们暑假的班级共读第三本书收尾。小说...

  • 知见三层次,你在哪个阶段呢?

    读书分享(95): 知见有三个层次:无知执见、正知正见、真知灼见。 你在哪个阶段呢?

网友评论

  • YiOne一:我也才读完这本书,很赞。

本文标题:无知是苦 ——《正见》读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ue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