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韩金量(微信公众号:韩金量)
我为碎片化学习正名|你无法阻止屏读时代的到来候机去乌鲁木齐。目光所及,机场乌压压的乘客都在低头玩手机,中年油腻大叔的胖手和光鲜靓丽空姐的纤手都不例外。有人感叹:“碎片化阅读啊!”你是,我是,大家都是!
碎片化阅读指什么?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而且主要指手机阅读,即屏读)。这种阅读真的不好吗?
淘金君(公众号:韩金量)反对的不是质疑的精神,而是不提供观点和方法的质疑。在我看来,碎片化阅读没什么不好。
1、碎片化:传统纸媒也不是一次读完,而屏读更利于节约时间,因为你不可能随时随地拿一本书吧。比如,碍于情面地参加一个不情不愿的聚餐,你可以翻翻手机,但捧起一本书的杀伤力就太大了。亚里士多德说:自然界选择最短的路。屏读的易得性正是它的优点。
2、阅读:从看书到看手机,从纸读到屏读,我认为没有本质区别,只是阅读的媒介不同而已。屏读有相对于传统纸媒的优点,只要注重方法,屏读效果比传统学习更好。比如,手机已经变成物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传感器,实现了信息和阅读数据化,使书成为信息源,从而与其他互联网节点设备实现了互联互通,这是纸质书无法实现的。
我为碎片化学习正名|你无法阻止屏读时代的到来屏读时代和碎片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所有的真理都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受到嘲笑;然后,遭到激烈的反对;最后,被理所当然地接受。君不见“微”博,“微”视频,“微”信,这些“微”出现不是偶然的。我们要有“空杯心态”对所有事物保留开放心态,而不是因为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认知,拒绝变化。就象有了汽车,何必还要留恋马车?有了电灯,何必还要留恋蜡烛?在历史上有了纸,就没人去用竹简了。
具有成长性思维的人,总会先去试试再说。如果你是传统思维的人,你可以身上大兜小兜的装满现金,但至少不要反对别人用手机支付。
同样,男人都向往回到封建社会去纳几个妾,而且还是老婆主动去做的,不这么做,就不贤惠。但…….唉,还是回到现实吧。打个比喻,碎片化阅读就象女朋友一样,不避免地到来了。不管她长得貌美如花,柔情似水,还是白天看了辟邪,晚上看了避孕,她都是你的女朋友,而且“女朋友永远是对的”,否则你会死得很难看。在这个前提下,你既可以让她高兴,又可以阻止她花大钱;你既可以让她的歪理获胜,又让她开开心心地做家务。这才是正确的对策。
所以,我们可以发挥传统纸媒的思路,结合屏读时代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效果。具体就是:“三碎三不碎“。
01 学习时间“碎”,学习效果“不碎”
第一,碎片化更有利于利用时间。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时间不避免地被碎片化了,有人总是把中国人每年读书数量与外国人比,尤其与以色列人比。
中国每人年均读书4.66本,
韩国每人年均11本,
法国每人年均14本
日本每人年均40本,
德国每人年均47本
俄罗斯每人年均55本,
犹太每人年均64本。
我表示怀疑,首先我先要质疑统计方法;其次,要如何界定读书量?纸质的才算书?屏读就不算读书?纸质书搬到电脑里就不算书了?屏读是把纸质书的内容拆解开,而且加上各种分析和评论,就不算书了?我觉得是比纸媒更好的书。
中国在经济和高尖科技方面还算不上强国,但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水平绝对是世界一流,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自然也会改变阅读方式。互联网和手机就象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的基础设施。互联网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阅读,这是优势啊!不应该是让我们自卑的痛处啊!还有更深刻的认识。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数字化的数字空间里面,互联网就是人类的阳光、空气和水。”我们能离开它们吗?
我就是每天中午睡觉前,用手机读几首古诗词或者一篇古文,不知不觉地就啃完了《宋词一百首》和《古文观止》,读着读着,也就能自己填词,写古体文了。如果我不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就不可能有整段的时间去阅读这些大部头。而且,学习效果未必就比现在好。那不是看书,而是假装看书。
我为碎片化学习正名|你无法阻止屏读时代的到来
反过来讲,如果我一次性啃完这些大部头,肯定不会有这样的效果。填词和写古文都属于默知识(可感知,不可描述的知识,比如警察能一眼就认出小偷),需要持续练习,反复练习,碎片化正好符合这样要求。《翻转式学习》和《认知天性》都提到,脑科学成果证明了交叉式学习和检索式学习效更果好,碎片化恰恰导致“良性干扰”,反而增强了学习效果。
脑科学太深奥,还是回到“女朋友永远是对的”主题。试问,一次性给她1万元和每次100元分100次给,哪一个效果好?哪一个方式哄她开心的持续时间长?
第二,纸媒阅读和屏读没有本质区别。你可能讲纸读更有深度,我看未必,让阅读有深度的不是纸和电的区别,而是木瓜和大脑的差别。如果方法不当,纸媒阅读也会支离破碎,即使有整段的时间,也只能得到一知半解的观点,更不要说转化成行动。
第三,即使你漫无目的地屏读也不是没有用的,虽然我不赞成这种方式。在纸媒时代,就有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也有孔明的“亮独观其大概”,你眼睛扫过的每一个字都会对你产生影响,就象你小时候吃过的食物已经看不到了,但已经融入你的血液,化成你的骨肉。
所以,碎片化地屏读,可以更好地利用时间,达到与纸媒时代一样的学习效果,甚至更好。
我为碎片化学习正名|你无法阻止屏读时代的到来02 阅读内容“碎”,阅读思考“不碎”
碎片化指的是阅读内容和阅读时间,而不是思考方式和阅读效果。
韩愈时代,古人不也有“马上枕上厕上”的碎片化阅读吗?在书本和报纸盛行的时代,很多人不也漫无目的地翻书和报纸?怎么没人说这种方式不对?怎么以同样的方式屏读就不对了?
第一,可以做到屏读内容表面碎而实质不碎。
学习内容碎不碎,不是看读书媒介,而是要看读书方法。纸媒时代只盯着老军医广告和凶杀案,有啥收获?屏读时代,我们根据主题去检索相关资料,屏读的内容是顺着思考的主线延伸的,就象屈原讲的“吾将上下而求索”,不也同样能做到深度阅读吗?
第二,屏读思考方式可以不碎。
淘金君(公众号:韩金量)有个习惯。读完一篇文章后,一定要在脑子里回放下,这样记忆效果更好。深度学习就是向内找源头,向外找应用。我们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理解:这篇文章讲了什么?这是表层思考和基础思考。
思考:我对这篇文章的观点有什么评价?这是向内思考。
行动:哪些方法和观点可以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这是向外思考。
第三,学习效果拼的是思维水平,这与纸质和电子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罗素说: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思维水平与开放心态和接收新事物的能力有关,年轻人比上一代人思维更活跃,更愿意拥抱变化,思考未来。
如果说上一代人的强项是全面、辩证、历史地思考问题,那么新生代的思维强项是互联网思维、简约思维、迭代思维、数据思维和跨界思维。他们更容易绕开常规直达终点,透过纷繁的世界看清生活的真象,更容易理解优才网这样的在线教育随时会淘汰新东方这样的传统培训机构,他们更容易看清微软固守电脑端操作系统,让安卓和苹果系统占领了移动端操作系统的战略性失误,他们也更容易明白我们活一辈子都不能明白的道理:找工作就是找自由,嫁娶爱情而不是金钱。
举个相反的例子。在机场逛书店的时候,传统出版商会把书塑封,不让观众看,其实没球用。因为网上到处都能看到读者的书评。这是互联网思维的时代,是一个消费者为王的时代,也是一个读者为王的时代。
说到出版,就再举一个例子。凯文.凯利的50万字《失控》,被中国12位互不认识的译者以网络协作的方式,只用一个半月就完成了翻译。而这是传统出版社花两年都不一定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思维水平的不同。
所以,思考方式与阅读媒介和阅读内容无关,而与思维方式有关。
我为碎片化学习正名|你无法阻止屏读时代的到来
03 学习方式“碎”,学习体系“不碎”
无论哪种方式,如果不事先确立好阅读目标和知识体系,漫无目的地屏读很容易造成学习不系统,不高效。这个习惯一定要纠正,因为从本性上讲,我们总是做最容易的事,而不是做最应该做的事。
第一,读和不读。
正如王石所说,“人要学会做减法”,信息过载的时代,选择不做什么和选择做什么一样重要。要根据自己的读书目标和工作需要建立知识体系。
精神层面。哲学、历史、心理学和历史。解决人生的方向和意义。
技能层面。演讲、写作、阅读能力、学习能力。这沟通外部世界的桥梁,是立生之本。
知识层面。增加人的见识和知识。那种认为可以用百度替代见识的观点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按这种想法,根本就不要学习了。没有见识和智识,就没有诗和远方,脚走得再远,心还在原地。
根据知识体系,来确定自己的阅读目标,这样看似无序的屏读就不会偏离阅读目标。
第二,如何读。
成年人的学习不必向大学生那样按班就班地学,我们可以从一个问题出发,探索式学习,一点点前进,完善知识体系。从一个点状的兴趣,到一个线状的脉络,再形成一个网状的体系。互联网的产生也许是传统大学的终结,未来有围墙的大学终将消失。
万物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教育方式却一百多年没变。看看我们传统的教育:“池子里有两个口,一个口放水,一个口出水,问多长时间放满?”靠!有病啊!还有,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题目:“这首诗里,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句?”答案只有出卷老师认可的那一句。这TMD的还有标准答案啊!更可笑的是,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做错这种鬼题目时,都瞬间变后妈,继父,拍着桌子,唾沫星子乱飞地骂孩子,有时还男女双打。
学习的本质是获取信息,在实践中应用。传统纸媒的系统化本质上是分割化和碎片化,任务驱动型学习才是系统性的,虽然表面上看碎片化。举个例子,中学课本貌似成体系,实际是分割的物理、化学、生物。我倒觉得应该把这些书拆解开,围绕某一个综合性的任务去重新组合。
比如电饭堡煮饭的过程就综合应用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把那些书拆开,围绕这一任务形成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材料,这才是体系!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样子!静态的标本终会生动成动态的进化。不久的将来,教育必然会实现三个转变,实现知识和读者的“拥抱”:
个性化替代标准化
不确定性替代确定性
真人秀替代剧本
另外,淘金君(公众号:韩金量)分享一个方法: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做笔记,我们以后可能记不清具体内容,但用的时候,我知道可以在什么地方找到。好比,在网里捞一条鱼比从大海里捞一条鱼,要简单多了。现在有了“有道云笔记”之类的APP,不仅速度快,而且易于检索。这比纸质笔记强太多了。更进一步,《如何高效学习》认为这样可以通过笔记激活大脑,通过输出来逼迫输入。
所以,屏读时代完全可以做到阅读的系统性,而且比纸媒更高效。
以上,讲了三个方面,实际上就一句话:我不反对纸质书,事实上我也喜欢纸质书。但屏读时代不可阻拦,手机和纸质书一样,只是输入手段。输入时间可以碎,但输入内容和输出效果不能碎。相反,如果你不用心,即使整天读纸质书,也可能是整段时间地输入,却碎片化地输出。
我总是用“女朋友永远是对的”来打比喻,并不是因为我是老司机,而是因为道理是相通。如果你厌烦了女朋友这个比喻,我也可以把碎片化屏读比喻成敌人,然后运用“用户思维”去打败敌人,甚至把敌人转化成我们的朋友。正如,我们可以把苦逼、反人性的“阅读”转变成“悦读”。
我们感谢第一创造文字的人,
我们感谢第一个用竹简写字的人,
我们感谢发明纸的人,
我们感谢发明印刷术的人,
但我们不必留恋,
带着感恩离开这里,继续前进,
因为任何历史都是用来超越的。
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地生活在枷锁中。一个人的阅读范围就是他的世界。我们可以喜欢纸质书,但可以跳出有限的纸质书,拥抱无限的互联网,全世界都会变成你的图书馆。你放弃的是过去的认知,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你以为的未来还很远的话,但事实是:未来己来。
再进一步,正如叔本华所言,“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读书媒介不能改变一切,人自身的发展完善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终极目标。是人改变了历史,而不是纸媒或手机。
我为碎片化学习正名|你无法阻止屏读时代的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