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翔叔。
现在是一个人人诟病“碎屏化”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人为“碎片化”所裹挟的时代……
都在吐槽“碎片化”,到底什么概念?
每天早上一睁开眼,你的注意力就会被移动设备上的几十甚至几百条未读信息所吸引,可以用「扑面而来」来形容,手持设备、信息与人之间建立彼此的链接,海量信息流几乎以毫秒的速度不断传输,传输的过程就是在消耗你注意力的过程。
所以,可以这么理解,「碎片」其实对应的是「专注」。碎片化的信息将你以前所专注的时间切断,甚至切碎,现在的你做任何事,都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你想要的「专注」不见了,「碎片」开始称霸天下。
再举一个很形象的栗子。
在农业时代,人们往往天人合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任何多余的干扰;在工业时代,虽然元素多了,但是人们往往还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重复做着同一件事;互联网信息时代,我们永远在线,随时干扰,信息海量,阅读变浅。
打个比方。农业时代,我们听的都是心跳声;工业时代,我们听的都是马达声;而互联网时代,我们在听交响乐。
信息技术发达,这是必然趋势,世界已经失控!
既然环境没法改变,我们就得学着适应,那么如何在碎片化的时代,活出更好的自我?
# 学会延迟阅读 #
信息传输的目的只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然后中断你当前所专注的事情,如果你一个接一个的被打断,就像被不停地打脸一样,刷刷刷的你就晕了。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采取聪明的措施,削减干扰,也就是「延迟阅读」。
对于铺面而来的信息,能快速刷完的直接过掉,一旦遇到你想看的、又比较耗时的信息,第一时间不是要认真停下来去看,而是稍加浏览就把他们标记好,收藏起来,等到合适的时间,统一回顾。前提是,你必须得有定期回顾的意识。
关于信息存储在哪?用好你手头的工具,比如印象笔记、收趣云书签、微信收藏等。
# 学会化整为零 #
既然专注被剥夺,那我们就得想办法拿回来啊!
利用知识体系结构图,清晰学习方向;
利用「目标」来制定学习计划;
利用番茄钟训练专注,只有不断训练,才能看到效果!
一步一个脚印,这不是扯淡!一步登天才会扯到蛋!
化整为零,就是我们要主动「碎片化」,将整体切割成一个个细小的碎片。
我们可以理解成一个流程:知识结构-->知识点-->学习目标-->目标拆解-->番茄钟执行。
这里需要注意几点:
1.所谓知识体系,它其实就是一颗树!美其名曰:知识树。
这棵树长什么样呢?其实一张思维导图就搞定了。比如:你要学习产品经理。
不巧,翔叔就是做的产品经理。
又比如:你想做前端工程师。
不巧,翔叔以前就是「前端攻城狮」。
如果在学习之前,就已经了解了这些,思路是不是就比盲目学要清晰很多。
这里只是举两个栗子,关于知识体系的构建,这么简单几句话说不明白的,后面会有专门的文章详细介绍。
2.关于「目标拆解」,已经多次提到过了,目标是存在颗粒度的,只有将一个大的目标不断拆解成非常清晰且容易执行的小目标,才是下一步行动的关键。
3.关于番茄钟,基本都听过,也都照着来执行,我不知道你执行时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但是这里面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后面单独的文章分析会给出来。
学会了化整为零,你不会漫无目的,你也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 学会化零为整 #
没办法,碎片太多了,总不能每天躲避,完全不接收吧,但是我们可以有重点地选择忽略或者重视。
我们小时候都看过一个动漫《名侦探柯南》,且不说柯南,《福尔摩斯》和《少年包青天》总看过吧?你看他们每次一来案子,就那么一丢丢线索,最终啪的一下,真正的凶手就出来了,观众还完全蒙在鼓里,然后等着一番揭露,那叫一个豁然开朗啊!
其实,化零为整,这个「零」就像案发现场的种种线索,这个「整」就是最终的真相。这么一解释,应该就明白了,我们学习,也要像破案一样,将零碎的知识点(必须是有意义的)进行整合,成为一个知识体系。
前面也提到了「知识树」的概念,如果我们学习之前就有了「树」的概念,那就好办了,每收获一个零碎知识点,就把它放在这棵树上应该放置的地方。
如果没有,那也可以,请将零散的知识点及时地记录下来(印象笔记即可),并且打好「标签」,这个标签千万不能省。然后在你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你自然就会发现有很多知识点都被打上了同一个标签,它们产生了「联系」,就像树的枝干一样,开始寻找它们的「主体」。
打标签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写作、演讲、撕逼等),可以通过标签精准搜索,定位到你想要的信息。
# 学会“单线程”和“多线程”切换 #
如果你即将要做 A、B 两个任务。“单线程”就是只有 A 完成之后才能开始 B 的任务,在这之前,B 只能干等着,而“多线程”则是 A、B 同时进行,效率更高。
这俩词本身来自“程序术语”,举个现实的栗子。计算器和计算机有啥区别,计算器就是每次算完一次账只有清零,才能计算新的账目;而计算机就不一样了,同时进行放着音乐,打着游戏,下着美剧等多项任务。
“多线程”牛逼吧?要是学习也能这样高效就太完美了。但是,很不幸的告诉你,在心理学研究中发现,真正的多线程是不存在的。
你可能会说,不对呀,我每次都是边听歌,边看书啊,没毛病啊!那你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力难免发生着来回切换,当你专注的看书,你肯定忽略了某一段音乐。
其实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那就是当其中某件事已经进入了「潜意识」。比如:我们都可以做到边骑车便跟人聊天,从不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脚上吧。但是现实情况的很多事,是不可能实现理想的“多线程”运转模式的。
了解这些有什么用?有几点启发,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更高效。
■目标搁置法
当目标 A 完成部分时。先搁置在那(注意不是放弃),做好记号,接着开始着手去做目标 B,当 B 完成一部分时,再回过头来继续 A 的工作,后续的过程,两者之间可以进行多次切换。
我举个例子。
我之前有一段时间坚持在读书,我的目标是每周读完两本书并做好笔记。
考虑到碎片化,于是我每天早起在上班的路上就用 kindle 读一本书,等到晚上回来,就看另一本纸质书,等到周五,同时阅读完,周末抽个时间做一下思维导图笔记。
这么做考虑几点:
充分利用碎片化的规律,不浪费
长时间都做同一件事难免枯燥,学习也需要换血,况且大脑的处理能力超乎你我想象
现实中纯粹的单线程并不太现实
■任务聚集法
不知道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做着任务 ABCD 时,这四项任务中很可能会有部分工作是重复或者相似的,我们就需要将这些重复或相似的部分聚集在一条线程上,一起处理。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生活/工作中经常被一些琐碎的小事所打断,何不将这些小事先聚集在一块,等到抽个固定时间,一起单线程解决。
比如说:当你需要给客户打电话的时候,你就把所有需要电话解决的事情,一起处理掉。
再比如:当你同时写一份数据报告和做 PPT 时,何不将两者共同要处理的文字部分放一块一起解决了呢?
■图层叠加法
会玩 PS 的朋友应该知道,PS 中有个东西叫图层,这简直就是 PS 设计的核心。我们看到的每一张设计精美的图片,其实都是由很多个图层叠加而成的,每一个图层上的元素相互重叠、组合就成了最终的作品。
音乐中也是一样,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了解过音频制作软件 Cubase 和 Audition,我们听到的每一首歌,其实都是由很多不同性质的音轨叠加而成的,所以总是会听到:人声、电子音、伴奏、贝斯音等等。
那么在学习中,我们依然可以借鉴。
比如:阅读。
很多人读书,一旦遇到一个难点,就非要停下来,仔细思考,甚至去网上查询,无形中耽误了很多的时间,这其实是很糟糕的习惯。
最好的做法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从头读到尾,遇到难点标记下来,接着往后读,直至读完为止,这就完成了一条轨道;然后才是将书中所有标记过的难点逐一击破,完成另一条轨道;紧接着就是做好每一章节的思维导图笔记,又是一条轨道。三条轨道一叠加,一本书就读完了。
再比如:写作、制作PPT。
列出大纲(一条轨道)
填充文字部分(一条轨道)
填充图形/图表部分(一条轨道)
三条轨道合集,就是完成了任务。
真实的案例还有很多,等待你去挖掘。
# 学会留白 #
留白的思想在日本非常盛行,在国内,真的很少有人会去实施,哪怕有这个意识。
其实我们要做的也很简单,并不非要追求极简,但至少给自己留出一丢丢余地。
还记得 80/20 法则吗?都被说烂了,但不可否认,它确实很管用。
就像《反脆弱》这本书中提到的「杠铃策略」一样,很多场合都适用。
将 80% 的时间投入到工作,剩下 20% 的时间投入到家庭和生活;
将 80% 的精力用来处理重要的事情,剩下 20% 的处理杂事;
将 80% 的资源用来干正事,20% 的用来应急;
将 80% 的资产稳定存储,20% 的用来理财;
……
再举个栗子。
之前有一家医院,病人特别多,每一个床位都排满了,但是,还是不断有多余的病人插进来,请求床位,医院为此忙的不可开交,也糟乱不堪。后来有人出了一个主意,建议院方将一个空位留出来,只做备用。医院刚开始觉得怎么可能?后来一实施,效果好到惊人,变得有秩序了。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对于那些病情较轻的患者,大多只是临时使用床位,此时留有临时床位,能大大提高有限床位使用率。
有个人一天到晚,工作时间都排满了,一旦有个紧急的事情插进来,被打断就非常烦躁,后来他索性每天给自己留出一个小时的空余,专门用来处理那些琐事,没想到,生活一下子变得规律起来。
这些正说明了「留白」的妙处。
所以,留白其实就是留出 20% 的时间和精力干点别的事,无论是留给家庭还是留给自己,都是非常值得去做的。
碎片化时代,就是不确定的时代,如何在混乱中找到秩序,你得会寻找规律,总结规律,这样你才能跳出来,秒看一切。
最后的最后,说点题外话。
如果你能读到这里,说明你看进去了。你花大量的钱去买那些微课学习,最终还是会发现,他们讲的东西跟我文章中所说的方法并没有什么两样!你掏出 99.9 元,花一个月的时间学习,在我的文章中,只要 5 分钟,就搞定了,而且免费!
其实我只想表达:
1.资料可以买,但请慎重!
2.如果你没有独立思考能力,花再多的钱和时间都是浪费;
3.那些所谓的老师,讲的大道理,书中都能找到,多看看心理学吧~你会发现,钱花的不值;
4.你只有学会读书,才能做真正的自己,做自己的老师。
话不多说,且行且珍惜吧!
我是翔叔,一个风情万种、低调有内涵的暖男。希望与你们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