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的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往往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那么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生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一种要素能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对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第二个阶段:面目可憎。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通过对非暴力沟通的学习,我们可以做到既满足自己,又关心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