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字经》中的句子。每个人打一出生,就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是善良的。而后,各自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再加上社会的辐射,便出现了无数条岔道,也就出现了性格迥异的人群,于是又有了“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的论证结果。
今日发生一事,便是人性的一个小小折射。中午,接小女放学,交谈甚欢,行至一岔路口,莫名其妙遭人一顿臭骂。我云里雾里,不知何故。一司机骂完还不解气,邻座夫人继续火上浇油。口才挺好,只是委屈了那张红红的嘴巴。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何祸之端?待弄清缘由,方知:一车抢道,于我身后鸣笛,我未及时让路。我前后细瞅。我是严格按照交通路线,靠右行,而且已经靠边,还让我往哪儿让呢?百思不得其解。无缘无故遭人骂,定要上前理论。将要上前,被小女拉住:“妈妈,别生气了,一看就知道那个人肯定没读多少书,何必与这种人计较呢?”本来这段时间身体不怎么舒服,火气就大,加上这么一出,火气就更大了,哪管什么冲动是魔鬼。经小女一提醒,理智战胜了冲动。一个15岁的小孩子都懂宽容,我还计较什么呢?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话点醒了我。她能从一对口出不逊的成年人身上看出很多问题,实乃不易。“那个人肯定没读多少书”能反映出她的目标,多读书,用知识来提升自身的内涵。况且,大街争吵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再说,我还没学会吵架,要是真理论,我是自取其辱。一个15岁孩子的品行远远超过了一对50多岁成年人的品性,那对夫妻虽然衣着光鲜亮丽,大奔直逼人眼,但是在其品性面前已经黯然失色,混到被一个小孩子都看不起的地步,可见人性离他们已渐行渐远,他们算是白活了50多年。小女一语,火气顿消,无故遭骂,病痛早去(自我解嘲)。
此事完结,由衷赞叹小女觉悟。又一小事浮上心头。去年冬日夜晚,晚自习结束,天色已晚,秋雨淅沥,寒气逼人。母女俩相偎共撑一伞。桥头一角,一人身着雨衣,面前几把小菜,静候顾客光临。路灯虽亮,光芒幽冷;雨声渐大,路人了无;衣着单薄,瑟瑟发抖。小女见状,央求买单。家中实不差缺,怜悯涌上心头,实物一一买下,菜农雨夜早归。小女深受启发:父母养育不易,应该珍惜当下。我亦教育至深。
菜农是众多家长中的一个缩影。城市角落,农工满是,节衣缩食,委屈自己,积攒小钱,满足孩子。父母如此辛苦,孩儿知之甚少。懂事者,体恤辛劳,节俭当前,奋发向上,以敬孝道;无知者,花费奢侈,怨声载道,正事不干,祸事不少。由此,“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人性的体现也一目了然,人性的形成不是一般简单。
纵观整个社会大杂烩,钱、权等乃是人性颓败的最大根源,良知、人性已成调色板。我乃一底层生存者,对人性了解甚为简单;我乃一生活的强者,对人性敢于直言;我乃一井底之蛙,只可观井口一片天。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只需闭嘴行走,用眼旁观,抱着我的良知、未泯的人性,以及“人之初,性本善”的本质,在我的世界里漫步云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