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公共舆论又开始讨论起“躺平”,这躺平似主要是针对年轻人说的。话题也主要围绕着“由什么引起”、“应不应该”以及“有什么后果”等方面。
但我认为年轻人是“躺平”还是“奋起”,除了社会竞争的游戏规则尚且存在缺陷外,主要还是社会这个大的生态系统自发调节的必然现象和结果。就像家里蒸馒头前和面,水多了必然要加面,面多了必然要加水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谁违背了多降少增这个规律,就必然做不成像样的馒头,结果要么做成面糊,要么做成粉团。
一些年轻人之所以选择“躺平”,主要不是他们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在这个社会上,不躺平的年轻人也有许多,躺平只是一部分人在明知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情况下的无奈选择。
不用做空洞的高大上道德评判,从经济学角度看待这种现象应该比较客观,因为经济学属于人们生活的底层逻辑。
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看来,人属于“经济人”,而非古典主义经济学中认为的“理性人”。经济人的决策,从其导致的后果来做事后分析的话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他们之前所做的是“理性决策”,另外一种是他们之前所做的为“非理性决策”。但是在人们做出决策时,因为无法精确预见到结果,决策的当事人一般都认为自己做出的决策是“理性”的,认为是众多的选择中的最佳选择。这种所谓的最佳选择就是指性价比最高,成本效率比最低的选择。但问题的关键是,他当初的决策究竟是“理性决策”,还是“非理性决策”是由最终产生的结果所定义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结果在企业领导眼中比过程重要许多的原因。
所以,年轻人的“躺平”,无论从个人还是社会方面讲,都无所谓对错,这是现实加上他们自身的处境,让他们做出这样的判断与选择。其结果好还是坏,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分析判断得出。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每个人行动的目的。只是每个人内心对于幸福的定义有所不同,张三口中的佳肴,可能正是李四口中的毒药。所以对于年轻人的“躺平”,旁人在一边说说风凉话也就算了,但是他们并非当事人,不知道当事人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这就是所谓的冷暖自知。所以旁人无权横加指责,更没有必要笼统地对躺平做应不应该的判断。
诚然,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讲,年轻人的躺平会让那些有高大上癖好的人心理感到不适。在他们看来,这似是一种对国家与社会资源的浪费。但是这种责怪有两种错误:一是像前面说的那样,他们不去责怪环境因素,不去研究如何为年轻人开拓更多的成功道路,如何拆除那些阻碍年轻人奋斗的障碍,如何降低他们在生活、住房、择偶以及对父母养老方面的压力。二是他们看不到社会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系统。正是有了部分年轻人的躺平,原本会十分激烈的竞争和内卷才能缓和,社会才能保持和谐。否则按照他们对于成功的狭窄定义,如果人人都是像打过鸡血那般奋起,人人都去争当将军,那么社会不是要像上下班高峰挤地铁那样,人人被挤出屎来了吗?如果年轻人都不愿意躺平,百姓也不见得能有安宁日子过。
另外如今的年轻人能够选择躺平,也说明了社会的福利保障体系开始发挥有效的作用,是一件好事。如果放到2000年代,年轻人想要选择躺平也没得选,因为那时躺平就可能要平肚子。在欧洲福利国家,更有不少年轻人选择躺平,那是他们躺平后衣食无忧的必然结果。如今的日本年轻人有比躺平更厉害的佛系一族,那也是因为他们国家物质丰富,可以养得起懒人。当一个国家养不起不愿参与内卷的懒人,年轻人连躺平都躺不成时,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危险了。
少部分过分责怪年轻人“躺平”的人,将躺平看成是对社会严重危害的人,其根本的谬误在于不懂得社会时刻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更不知道“参差百态乃幸福的本源”。
一是他们不懂得对社会来说,人的劳动(包括脑力和体力)的供给与需求时刻处于动态平衡过程中,如果劳动供大于求,那么劳动的价格下跌,供给自然逐渐减少;如果劳动的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导致劳动的供小于求,那么劳动的价格自然上升,劳动的供给再次增加。此时原来选择躺平的人自然再次奋起。
二是他们不懂得不同类型的人,对于事物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每个躺平者都有他个性化的原因个理由。他们将对于人的管理完全等同于训猴,想让猴站起就站起,想让猴趴下就趴下,想让猴子敲锣就敲锣,想让猴子扮鬼脸就扮鬼脸。但即便是训猴,也要同时给猴子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如果年轻人都听他们的劝说,认为躺平可耻,不光彩,大家都选择了奋起,不再躺平。用不了年轻人奋起多久,他们又会找出另外一些帽子,比如“有野心”、“浮躁”或“贪婪”等扣在年轻人头上。那么“贪婪”也不好,“躺平”和“佛系”也看不惯,那么他们究竟想怎么样?干脆你自己去变出成千上万个孙悟空来,去代替每个年轻人生活吧。
年轻人暂时躺平不会有太大的错,相信他们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要说有错,也应该从社会的游戏规则上进行检讨。更主要的是社会上总是有些人既得利益者吃得太饱,闲得无聊,内心发慌。他们多余的时间不去看书学习锻炼身体,不去关心家人陪家人,不去游山玩水,注意力总是放在外人身上,挑跟自己无关的人的毛病。这种人,首先得去医治自己身上的兴趣爱好缺失病、多管闲事病、站着说话腰不酸病和吹毛求疵病。
2021-6-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