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索之战
汉高帝二年(前205)四月,刘邦彭城溃败后,留守关中的韩信迅速赶到荥阳前线,利用荥阳有利地形,组织多层次的战略防御体系,多次击破楚军于京索之间,歼灭了不断西进的楚军前锋,止住了战略溃败的颓势。
彭城。这里我们可以稍微关注下,接下来还会讲到这里发生的战事。但在这个时候,刘邦却在彭城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
“京索”,不是某个城池,而是指“京县”(今河南洛阳附近)、“索亭”(今河南荥阳附近)之间的一片区域,即今天郑州西边、以现在的荥阳市为中心、成皋山与广武山环抱的这一片平原地区。
尽管史学界对于京索之战中,究竟是谁在指挥、谁在发挥最大作用有诸多意见。不过拉拉藤抱着朴素的感情,还是愿意相信淮阴侯列传中的表述,概括起来就是咱们战神威武。
《淮阴侯列传》记载:“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京索之战中迎击项羽骑兵的汉军为独立编制的“郎中骑兵”,这支骑兵是韩信亲自组织训练出来的。灌婴为统领,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
在韩信指挥下,曹参、灌婴、靳歙等将领分别出击,先后夺回了雍丘、外黄、燕县、衍氏、武强、菑南、昆阳、叶县等地,消灭了这些地区的楚军以及叛汉投楚的势力。
韩信把战线由荥阳向东推进,协助刘邦,重点部署了由荥阳至成皋、巩县、洛阳的纵深防御。依托这一带的有利地形,组织起多层次的坚固防御体系,准备抵抗项羽新的进攻,阻止其连续突破。
这样,北起荥阳南至南阳,西起洛阳东至外黄,构成一个纵横各数百里的正面战场,项羽西进的兵锋顿挫,战线最后在荥阳稳定了下来,楚汉斗争形势由汉的极度劣势进入到了相对峙的状态。
韩信在刘邦彭城惨败之余,阻止了楚军乘胜入关,稳定了战局,经营一个强大的正面战场,使刘邦转危为安,为夺取下一阶段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所有这些,都是在汉高帝二年(前205)五月至七月之间完成的,充分显示了韩信扭转乾坤的军事指挥才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