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地裂,大别山移步到皖西,留下一条余脉,自西北向东南逶迤,搁置在了桐城,隐于天野,宛若龙形,那就是桐城人引为自豪的龙眠山。引为自豪,是因它虽没有黄山奇妙的松、石和云海,但它以自己独特的秀丽赢得了“江北名秀”之赞誉,然最重要的是在它的心腹处藏着一处处遗址,一座座墓葬,一块块石刻,构成了桐城文化的长链,彰显着家乡文化的悠久和精深。
隐者龙眠山,常强烈地促使我深思、遐想。春暖花开时日,我独自再游龙眠山。山路依然崎岖曲折,阳光照在山林上,薄霭朦胧,如梦似幻。五颜六色的野花,于草树间簇簇开放。芬芳漫野,引来蜂蝶无数,翩翩起舞。一山郁郁葱葱,一天生机勃勃,正如我眸子中的向往与期待。
蜿蜒的道路随着山势的起伏,向远方延伸。一转弯,我便爬上了一座大坝,一湖巨水便在重峦叠嶂中撞进我的眸子。这是境主庙水库,水面波光掠影,涟漪阵阵。清澈的湖水,也是山的隐者,它们来自龙眠山中的溪流和泉眼,一路奔流来到这里相聚,多少年来,这一湖清水养育了龙眠和市区的乡民,也灵秀了这块土地的风水。
灵山秀水,宜居之地,历史上很多隐士在这里过着田园归隐的生活,在山林草木中自得其乐,并留下足迹或诗文。想古人隐者,到此一定是忘怀了俗世的纷纷扰扰,一杯清茶,一壶薄酒,谈笑间,物我两忘。正想着,就见一叶竹筏从一片山影之中摇曳而来,剪一湖碧波,自心头荡漾。
藏于深山里的圆明庵,从树木丛中隐隐透现出来了,那银灰色的檐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想当年陈老道人悬壶济世,一直受到后人的敬仰。我在大殿里敬香,缅怀先贤。圆明庵,记录了岁月的风雨:绝望与希望的混合,痛苦和欢乐的交织。春山美丽温暖,那么冬天的山会是怎样的呢?我想依然。是因山风里总是裹夹着“善”的回声。
我继续前行。湖面渐窄,最后成了清清溪流。但转过一山口,视野便豁然开阔起来,原先是高山悬崖上的道路忽就穿行在了稻田和漫滩之上,而远处的天空也格外的明亮起来。这是桃源武陵人的住处么?一片油菜花,染出金色的空气,波动着醉人的清香。在微微凸起的山谷上,几间农舍次第交错着安谧。溪水哗哗流淌,裸露的鹅卵石圆融光滑,我想这是隐者水的且歌且舞所致。石隙中,几株茂盛的水草正被飞溅的溪水湿润,碧青可人。
这里是双溪。当年宋画第一的李公麟在 这里隐居,文豪苏轼也曾经来此地拜访,并为《龙眠山庄图》做跋。而隐居在此的人还有很多,譬如康熙雍正年间的张英和张廷玉父子,他们都曾位列内阁,朝廷重臣,在辞官回乡后也隐居在此,筑有双溪草堂。归隐,是因俗心灰尘太多,只有抛却名利场的纷扰,于山水之间清净,方能修心养性,怡然自得。古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一种心境见证;亦有竹林七子长啸,留下了建安风骨,让后人无限追思。原来,真的隐士,是把身体和自然融为一体,把生命的过往,权当作缕缕青烟飘荡在花香鸟语之中。
穿越双溪,拜谒先贤,时间不早了,沿原路返回。站在境主庙水库大坝上,回望龙眠山,山无言而重,像一本厚重的史书,隐在时光的皱褶里,让人去读,去品,去悟……
隐者龙眠山 隐者龙眠山 隐者龙眠山 隐者龙眠山 隐者龙眠山图片来自桐城文友,致谢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