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裁员的前夜

大裁员的前夜

作者: 地气财经 | 来源:发表于2018-11-29 20:43 被阅读157次

    地气导读

    在最难的时候,要做最难的选择。

    对个人来说如此,对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要活下去,才能找到新的方向。

    文 | 幸谷

    来源 | 锌财经(ID:xincaijing)

    吴嘉文作为公司老板,他得开掉公司50%的员工。但他就是下不了手。

    半夜11点钟,被裁掉的游戏从业者陈冬,在好友群吆喝了一声:“有啥工作机会想着兄弟。”

    裁员大潮中,一边是老板,一边是员工,吴嘉文和陈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群体,他们都不是“一个人”。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6月到7月初,共有108家P2P平台爆雷,裁员潮在互金领域抢先发生。8月, 美团、拉勾爆出裁员信息;10月, 阿里、京东等企业不同程度“缩招”……. 

    市场的谨慎,使得各个公司都捂紧口袋,不论是巨头还是创业型公司,都踩下了“急刹车”。

    当寒气愈发逼人,裁员成了企业家们的一条路,很多人都出现命运转折。

    1

    企业家:下不了手和下得了手

    吴嘉文是杭州一家数据科技类公司创始人,今年七月的一天夜里,他做出裁员50%的决定。

    “公司形势不容乐观,”他说,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的商业模式变动,高投入且尚未盈利;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员冗余,整体用工成本很高。

    吴嘉文算了算,通常一家公司要留有六个月的运作资金,现在他手上的钱都只能花三个月,如果再推迟裁员,可能让公司倒闭。

    但他就是下不了手。公司不大,但每个员工都是他亲自招进来的;另外,一旦裁员,剩余员工的工作量会陡然加大,容易造成人心不稳。

    一次出差归途中,吴嘉文跟几个企业家交流,讲起了公司的现状,以及他的犹豫。这些企业家有经验,立马给他裁员建议:必须干,而且得尽快干。“

    我真正下定决心,是因为阳明心学的一句话,当生则生,当死则死。”吴嘉文这样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必须聚焦资源,与其让大家都拖着死,还不如狠下心。

    7月,吴嘉文对公司做了大规模的调整,保留50%的核心人员,裁掉将近45个人左右,甚至包括公司的CEO。

    辞退的高管,吴嘉文亲自谈;离职的员工,由各部门总监配合人力资源部谈话。整个下来,大概一个星期。

    即使百般衡量,尽量考虑到员工的现实情况,吴嘉文依然有遗憾的地方。

    他最舍不得的不是CEO,而是一个做快消品的总监,“业务能力很优秀,但是因为业务线整体裁退,他的能力无法发挥出来,因此不得不辞退。”

    “他当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对公司的建议,表达了想留下来的意愿,但是我必须要做出决定。”吴嘉文说,他当时想了很久才开口。

    30岁的孙芝,一家100余人的教育类创业公司的女老板,今年10月裁掉了30—40人。

    “并不是裁员,而是劝退,这些员工没有跟上公司的成长,有点被边缘化。”孙芝解释。

    孙芝认为,随着公司的发展,需要员工有更多的创造力和策划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执行力层面,但是一部分员工还停留在简单的重复劳动上。

    她做事果决,不留余力,“对公司有利的事情就是对的事,这是我的衡量标准之一。”

    不论是吴嘉文下不了手,还是孙芝的下得了手,裁员对于企业来说,是个自救行为。

    三年前,外资药企中美施贵宝为省去巨额赋税,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在大规模的裁员之后,业绩飙涨80%。

    就像吴嘉文说的,有危才有机,他公司增长的业绩证明了决定的正确性。

    孙芝也一样,裁员避免了她公司倒闭,业绩恢复增长,盈利性持续加强。她说当下,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2

    被裁员工:教科书式与反教科书

    当各个行业都在“瘦身”,员工们也发生了命运转折。这是一番不同的景象,有人面临教科书式的温和裁员,也有人直面激进的“反教科书”式。

    “前一天晚上,我们有一个紧急的项目要上线,领导一直在紧急的push(催),几个同事一起加班到九点钟。”张乐打开了话匣子。

    第二天早上9点钟,跟往常一样,张乐踏上了上班的路程,公司距家里约一个小时公交车路程,没有任何异样。

    刚到工位,就被叫去会议室谈话。所有的文档材料已经事先打印好,摆在桌上。

    张乐的心咯噔一下:“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张乐供职于一家北欧外企,今年年初开始,公司进行了一轮彻底的组织架构调整。频繁的部门合并,领导变动,已经让员工感知到风声。

    让员工奇怪的一点是:公司部门调整时,并不是让优质业务部门去合并其它,而是被合并。

    “裁员这个事儿,我有预感,可能是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但他们的动作过于迅速了,这个是我们比较意外的一点。”张乐告诉我们。

    张乐被通知需要当天离开公司,如果在两天内仍然不能给出肯定的答复,就以劳动仲裁的方式解决,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同在一家公司的安娜显得更为愤怒。入职一年,她成功地把一个项目带上线,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多,而突如其来的裁员,让她措手不及。

    “我早上甚至还没泡水,就要求当天打包走人。”回到工位,安娜电脑旁的便利贴还在催促她完成今日日程,但转眼,她已经不属于这个公司。

    对比之下,40多岁的吴智强曾是2002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裁员的亲历者及执行者,16年过去,那次裁员行为已经作为案例写进教科书,对于现在依然有借鉴意义。

    16年过去,那次裁员行为已经作为案例写进教科书 。

    当年,由于全球电信业不景气,为减少费用和调整生产结构,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在未来18个月内在全球子公司裁员29000人,其中包括阿尔卡特设在上海的合资公司———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

    据吴智强回忆,裁员在当时是非常敏感的一件事,管理层做了详细的安排和预案,整个方案计划大概做了将近九个月。

    十一长假过后,他向所有在职员工宣布了这个计划,非常重视与员工的完整沟通,因此很平顺的完成整个事件。

    吴智强向我们感慨:“大家会觉得好像今年所有的行业都在裁员,其实大家应该有所准备,裁员是任何时代、任何时候都会有的事情。”

    3

    一张图表

    有人说,永远不要假设危机不会降临到自己。

    在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生存,偶然背后是必然的结果。如今市场浮沉,国内外大大小小企业都在经历裁员阵痛。

    2018年10月,明星公司特斯拉宣布了重组的计划,据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公司将裁员9%,特斯拉共有员工4万多人,此次裁员意味着将有4000多名员工被解雇。

    几乎同时,美国最大的运营商Verizon也没能抵挡住萧条市场所带来的影响,在跨5G时代来临的节点,Verizon被迫裁员以节省资金,裁员数量高达4.4万人。

    东芝被爆裁员7000人

    日本老牌科技巨头东芝也在日前宣布,公司未来将裁员7000人(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5%),以扭转目前业务运转不佳的状况。

    对比国内,自2018年6月以来,全国上百家P2P平台接连爆雷,裁员潮在互金领域抢先发生。之后, 美团、拉勾爆出裁员信息; 阿里、京东、华为不同程度“缩招”;再之后,传言网易盘古工作室并入雷火,理财平台挖财被爆裁员……. 

    据公开报道资料,近期国内外重大裁员情况

    4

    市场拉锯

    裁员背后的人才市场,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供需拉锯战。

    猎聘向我们提供了2018年Q4招聘趋势调研报告:2018年第四季度企业招聘计划呈下降趋势;环比2018年第三季度,企业的招聘需求开始放缓。

    企业自身也有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追求业务上的突破,急需人才;另一方面,不断缩减人力成本。

    企业对招人更加谨慎,不再盲目扩张,而是增强对精兵强将的部署。

    “现在确实很谨慎,公司基本上不进人,这是第一个原则,其次就是采取骨干置换的方式,就比如我们确实要某个领域的一个人,就要调整一个人,这是现在的用人的策略,更强调人员质量。”朱嘉文告诉我们。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就业形势并不那么坏。

    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就业市场景气相对较好,本季度CIER指数都为1.86,并且与上季度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回升。

    长三角地区的扬州、宁波、嘉兴和镇江,珠三角地区的佛山、中山和惠州等城市,本季度CIER指数均超过2,部分城市甚至超过3,表明需求明显大于供给。

    对于就业市场,求职者的感受更加真实。

    据IT行业10年从业人员王一介绍,在往年这个时候,都是抱着一个“骑驴找马”的心态,但这次不一样。  

    对于IT行业来说,从10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春天,是IT这个行业招聘高峰和跳槽旺季。一般大家都会去了解一下市场行情,但今年,确实给求职者笼罩了无形的压力。   

    “比如我自己,往年这个时候更新一下简历,一周可以有20个猎头或HR来问,可能其中会有10个猎头提供职位,而且职位各异,但今年可能平均只有10个猎头,其中5个人会给对应的职位,而且职位是重复的。”王一说。

    不少求职者处于观望的阶段,与此同时,薪酬也有不同程度的调整。

    备受人艳羡的行业格局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例如证券行业,这个曾经光鲜亮丽的圈子,如今也走上了“去产能化”的路。

    据券商从业人员李鹏透露,某知名券商公司出现了营收锐减,甚至亏损的状况。据介绍,他们的收入结构固定占比是小头,浮动,奖金占大头。而今年的奖金跟2017年对比,则是锐减,从上年发过最后一次奖金后,再也没有发过,只剩每个月固定的工资基数。

    同时,公司收紧管理,KPI考核,并提前跟员工通气,吐露形势不乐观的担忧。这种形势下,一大批人主动或被动离开了券商。

    即使没有被裁,李鹏还是选择主动离开了公司。“从业者要有危机感,裁员或者市场变动,根本不是员工所能预料,有危机感,提前做好准备,并不是一件坏事。”李鹏感叹。

    5

    希望和重生

    猎头黄荣成认为,公司裁员是常态,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的下行,这个举动一直都存在。

    “任何一个企业要在资本寒冬立足,都会有自己的战略选择,对于个人来说,放平心态则是更为重要。”他说。

    裁员不止是为了缩减成本,更是公司的一种战略选择,但处理稍有不慎,会让公司产生“副作用”,诺基亚、索尼、摩托罗拉等公司都在大裁员之后永远丧失活力与信心。

    他认为,裁员本身没有问题,但可以更理性来把事情处理好,对企业员工来说,也有更多的时间做情绪、工作上的缓冲;对公司来说,也会利于平稳渡过特殊时期。

    也并不是每家企业都必须裁员。

    我们走访了深圳南山的万科云设计公社,这是他们最新推的综合性产品,把办公、设计、住宿、长租公寓放在了一起,号称是万科“最新商业模式”。

    问一线销售人员:“听你们领导喊过,要活下去是么?”回答:“没有,我只知道项目新一期又要卖了。”

    在她右手边,是万科刚挂出的招聘海报,这家房产公司在招程序员,为他旗下的互联网项目大肆扩招。这个大家伙依然充满进攻性。

    也许行业没那么糟糕,很多预言只是为了站稳行业先知的角色,很多金句专供出口而不负责对内,很多表演只是为了让预警更大声一点。

    这个季节,那些被裁掉的员工并非没有去处,裁员的企业正努力存活。对所有经历裁员的人来说,还有机会。

    张乐正在寻求一个合适的工作机会。毕业九年,一直从事IT行业相关工作的他,不是一名职场新人了。如果说年轻时会有不安、气愤,九年下来见惯了身边的同事来来往往,反应已没那么强烈。

    “我还是比较平静地去面对的,”张乐告诉锌财经。“找个工作不难,但这个时候,可能更加希望它(工作)稍微好一点,更适合自己。”

     一个月前,游戏从业者陈冬所在的公司部门进行大规模部门架构调整,多条业务线被砍,陈冬所在的项目小组是其中之一。

    陈冬并不气馁,虽工作年限只有3年,但他不缺去处。他告诉我们,有人正在以双倍年薪挖他和身边的朋友。

    2009年,刚毕业的IT小伙周良听到“裁员”二字,就会突然恐慌。“这一轮我还在,下次呢?”

    十年后,问起周良被裁后的感受,他已经足够淡定。“现在就算不做IT,也可以做别的,现在很多人“求被裁”,拿了补偿金之后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创业之类的。”

    他的优选策略应该还是先过冬,无论薪水待遇如何,在可选择的范围内找到最合适的工作。

    “现在舒服啊,(裁员之后)过的太舒服了。”周良半开玩笑地说道。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严肃:“至少,我有机会能够重新思考了。”

    (应访谈对象要求,除吴智强、黄荣成外皆为化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裁员的前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lq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