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历史】三千里锦绣江山

【历史】三千里锦绣江山

作者: Dr_Invisible | 来源:发表于2017-06-04 12:49 被阅读0次

    Dr. Invisible

    1593年6月,刚刚经历了碧蹄馆血战的大明军队和日本侵朝军团相互收缩,对峙于朝鲜临津江一线。经历了一年互有胜负的相互较量,双方均受制于后勤补给不利,打不动了,开始了恐怕是我大萌朝自太祖登基以来的第一次和谈。谈判双方的代表是刚放出来的明军游击沈惟敬和日军将领小西行长,期间双方共谈了包括京城及四道归还朝鲜,另外四道割让于日本;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这么几条在内的众多协定。之后李如松带领明军向辽东退兵,而日军则退至釜山一线,壬辰倭乱告一段落。可以发现的是,这场暂时结束了发生在朝鲜的战争的谈判,自始至终朝鲜代表连汉城去都没去,遑论坐上谈判桌了……

    约300年后的1885年,中日两国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于天津签订《中日天津条约》,中日两国均自朝鲜撤兵,并约定:“将来朝鲜如有事,清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行文知会;及其事定,仍即撤回,不再留防。”在朝鲜半岛发生的战事,又一次没朝鲜人什么事。

    直到近70年后,1953年签署《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的时候,朝韩代表才终于能坐上谈判桌了。

    有趣的是除了第二次大清在海上一败涂地导致日本全面侵占朝鲜、辽东、山东之外,万历征朝时明军与日军相互对峙的临津江、汉城、开城一线,几乎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三八线如出一辙。仔细回顾来说,万历第一次征朝(壬辰倭乱)除了朝鲜人自己没分裂成两个阵营之外,整个过程也和抗美援朝颇为类似。都是朝鲜朝廷被一路北推到鸭绿江边(义州),中国军队入朝之后初期气势如虹收复平壤一路反推至汉城(一次没能收复一次收复了又丢了),然后受制于后勤补给开始在三八线附近对峙……因此某种程度上说,朝鲜半岛今日这种局面,也算得上是历史和地缘的一种映射了。

    所以这就是在地缘上夹在两个大国(当然我大萌可从来没觉得倭国是大国,甲午之前的我大清也是)之间的既不算太小、也不算太弱的朝鲜在过去500年内的经历。同样的戏码在同一个地方同一群人之间居然能上演三次,这得给朝鲜人留下多么深刻和痛苦的记忆!我们常常说“弱国无外交”,在现代和平的语境下,一般来说更多的还是指小国弱国“在国际事务上没有话语权决定权”。可是在朝鲜人看来,他们的历史所记录的可是每次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土地上发生的事件都没有话语权和决定权……

    早在万历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人这种复杂而又纠结的心态已经有所体现。一方面,朝鲜人感激大明及时援助,甚至以为己任地帮助他们赶走侵略者,避免了亡国命运,直到满清入主中原仍坚持明朝正朔衣冠。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声音屡屡在重大决策中被大国忽略而倍感不满,战争前后都是龃龉不断。当然我大萌自然不当回事,又遇上李如松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但是在朝鲜人中这种思想的遗存,至今都非常深刻地影响着朝韩民族对中国、日本、甚至美国的看法和纠结的心态。作为中国人我们时常不解北朝鲜出尔反尔不“听话”,但是对他们来说这又何尝不是被支配怕了的表现呢?南边的朴阿姨看看身边的美国大兵,估计是更无可奈何。看看韩国人暴烈的民族性格和在咱们看来自大的认知吧,他们太需要这些外在的“鸡血”给自己以信心了。告诉自己要相信朝鲜(大韩)民族是伟大的,不会被周边这些怪物哪天一不高兴就挤掉了,嗯。同时,现代韩国人身上那种特殊的“仇恨文化”、“兴尽文化”的气质,那种无时无刻不反省自身缺点、脆弱但强烈的自尊心、自虐式的发愤图强种种特质也未尝不能从历史的脉络中找到深深的自卑、恐惧、危机与不甘的心理源泉。更可怕的是,这种趋势却有可能继续,继续下去……

    所谓三千里锦绣江山,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之下,又掩盖着多少泪与血。

    东亚东南亚历经千年而后被打破的中央朝贡体系给这片土地上众多人民在心理和认知上的影响都是深刻而复杂的。具体到东北亚,中日朝韩之间又叠加了至今唯一没有瓦解的二战雅尔塔体系,局面更为难解。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这个平衡什么时候打破,以什么样的方式打破,会变成什么样子,都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思考的课题。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三千里锦绣江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mv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