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反思,思考《写在四零之前》的价值和意义。受《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这本书的启发,回想最近几篇的《写在四零之前》,我觉得十分惶恐,因为在最近的几篇文章里,找不到我的价值和灵魂。
《故事》一书中提到,“作家总要围绕着一种对人生根本 价值的认识来构建自己的故事 ——什么东西值得人们为它而生、为它而死?什么样的追求是愚蠢的?正义和真理的意义是什么?”这段话对我醍醐灌顶。我一直尝试在构建故事,完成文章,却忘记最终开始写下《写在四零之前》的初衷,忘却了《四零之前》于我的价值。在朝着目标不断奔进努力的过程中,我迷失在了为前进而前进的陷阱中,并为短暂实现的文章数目增多而暗中窃喜,尤其是千辛万苦抵制各种诱惑故作姿态完成写作的时候,殊不知,我却是越来越远离自己的目标。现在回望,曾经短暂喜悦的时刻显得可笑又无奈。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随处可见,而我身上就有二三事。
以晨运为例,当初开始早起运动,是因为身体健康的需要,血压过低到直接影响正常生活,因此才开始了晨运跳绳。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感受到身体恢复正常的同时,自己也越来越贪心,于是又想着晨运能够减肥,到后来,当运动成为习惯作用变成保持健康和体态,形体和健康的改变不再像前期那样明显时,不知哪个时刻开始,晨运开始变了质,不运动整个人觉得不舒服,但为了运动,每天清晨又必须在起床与睡觉之间做斗争,当初运动的初衷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
再有一例,工作。开始新工作之时,总有那么一腔抱负渴望立即实现——构建的专业形象、提升组织的价值能力、实现团队的核心价值,因此刚开始工作之时,总是将每一任务与自己价值和抱负关联,因而效率和成果在初期非常的呈现。可是当工作慢慢上手,当自己慢慢适应文化,当初衷慢慢实现之时,自己也开始慢慢沉浸在浩瀚的工作海洋中,为了完成工作而完成工作,把办公室变成了急诊室,把自己从思考者创新者变成了救火员,可怕的是,原本对此是无比唾弃,变成了开始享受完成一个又一个短期任务的喜悦,开始习惯成为一个救火员时,我忘却了自己的抱负,也亲手毁灭了自己的价值。这类工作的案例多不胜数,小到完成一个培训,大到失去一个变革项目甚至是带领一个部门,不自觉地让自己迷失在繁忙中,抛弃了自己的价值和灵魂,变成了为做而做的工作机器。
本图来源于网络或许,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正因为有了迷失,才能领悟目标和价值的珍贵,就如正因为有了药的苦,才能体会到糖的甜,才会有了生活的多样性。一如文章的配图,对于成功,下意识地就希望是一条直线的过程,谁叫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直线呢?可是事实却是,实现成功,从来都不是直线的过程,或许某一阶段的小成功真是直线,只是一旦把它放大到整体看待时,众多的小直线就变成了这条弯曲的线。可是,也是因为我们越期望迅速到达成功,现实的曲线救国才越让我们感到失望气馁最终迷失放弃。人与人的差异或许真的不在于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而是在于取得成功的过程中,谁能意识得到自己的迷失,谁能坚守得住自己的初心,谁能保持住自己的灵魂,谁能最终将自身的价值实现?
我想说我是幸运的,有《故事》一书点醒迷途的我,让我能够回想我的初衷,重新审视自己的灵魂并且重塑我的价值,无论是《写在四零之前》,或是生活及工作。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作者:罗伯特∙麦基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的第一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 1%。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本书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2014年《故事》中文版全新修订升级,译者周铁东拥有深厚的国内外影视行业实践经验,文风犀利。新增58条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注释,补充了未被原书整理进附录部分的剧作资料,同步更新458条所涉及影片、作品的中文信息。 —— 摘自亚马逊网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