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
再读《秋水》是今年夏秋之际消暑的一个小战役。今天己是八月中旬,立秋之时,可能“夏天”预知季节变更的不可替代,在秋天临近的时候,越发留恋不舍,遣使暑热游荡于天地之间,穿堂入室亲昵众生。对于避暑,我没有进山近水、空调吞冰,而是沿袭旧招法,躲进小房间读几则经典,收敛血脉气息,加持力量相抵抗。事实证明,清静这一简单方法还是有效的,应允了心静自然凉的谚语。
一
自然规律,亘古不变。从庄子行文《秋水》至今己有数千年,夏秋天象多舛,热雨交识,积涝往往成灾,仍然是让人逢秋多悲戚的元素之一。文章一开篇,直入主题。“秋水时至,百川灌河”,雨水连绵,逐渐成势,从支流汇集到干流,渐渐达到“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的浩大场景,这就难怪“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了。“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白居易《浪淘沙》一诗当可抒发胸襟。
应该说河伯的心态也是人之常情。一个牧羊人转场时不经意走进一片水草茂盛的大草甸子,或是发现羊群偶尔多了几只野山羊,一定会心花怒放,纵情于煮肉烧酒。收获、丰盈总会给人物质上的安全感,产生情感层面的愉悦。这应该无可非议。河伯受我敬仰,就在于其“骄傲”,但不自满、更不会自大,齁的住。
对于见识短浅,能够认识到,并以谦卑的态度悉心求教,也一定会不断提升境界。当然,文章并不是解决"河伯”个人问题的,也不是解决"秋水"问题的。秋水是文章开头的二个字,并非主旨要议,也不是贯穿始终的主线,但这一貌似不经意,却让我读出了话外之音。一脉秋水将河神伯送到了海神若的面前,其后,庄子假借河伯之问,一波又一波推开了“正确认识外部事物、正确认识自我"这一朴素道理,展开了“齐物我、齐大小、齐贵贱"的哲学主张,将老庄学说传播开来。大河浩荡,款款东流。
我偏爱《秋水》,既是庄子所著汪洋恣肆,有行云流水之妙,也在于它与我有一些渊源,让我常读常新。在社会上奔波、人生中流离,面对利益诱惑、手足纷争、得失取舍之时,总能从中汲取营养,求得片刻心神安静,不至于利令至昏,能够知道红线所在,守住基本底线。我读书不多,正是随着这一脉秋水的波光粼粼,到达了一个又一个彼岸。
二
第一次读《秋水》,是在选修《西方哲学》课上。一个学期的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一教室的道德哲学、存在哲学、人性哲学,让人头大。几乎枯燥至极之时,老师开列了几篇必读的中国古代哲学文献书目,《秋水》就是其中之一。有如吃不惯、腻歪了牛排黄油,忽然端上来一笼灌汤肉包,顿时提升了情绪。从当时重点标注来看,虽说读了看了,也仅仅是雨过地皮湿,记下几个名词,几则寓言,谈不上运用,顶多是用在抬杠、辩论上了。
寓言,说来话长。 一例是井蛙,井底之蛙,说的最多。“井蛙不足以论海者,拘于虚也”。井蛙之所以不足以论海,那是受空间的限制。之后,文中又借井蛙“吾乐与”:“我玩耍就跳上井口栏杆,累了便在井壁破砖处休息。独占一坑之水、盘踞一口浅井,极其称心如意",进一步阐述其见识短浅。还有一例"濠梁之上"。原文是: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和惠子在濠水桥上的一段对话,几乎成了哲学千古公案。我那时年青轻浮,全然不顾其中涵盖的哲学理论与逻辑思维,只图一时嘴快,炫耀其词。一段时间经常把井底之蛙挂在嘴边,动不动“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他的心思?“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她,你也不知道她”等等~~
仿佛读了一篇《秋水》,等于喝了几瓶墨水,完全暴露了一个十足井蛙,一个吃瓜青年的真实面目。坐井观天,眼光狭小,见识短浅。一知半解,全用在浪荡浮夸之上了,加上自己偏见太深,根本听不进其它道理,贻误前程己不用说,枉费了多少大好时光?今天手捧书本,满脸惭愧,泛起一波又一波潮热。
寓言通俗易懂,容易让人们掌握,是有力量的。井蛙、神龟、鹓鸲、鯈鱼等等,在《秋水》中形象鲜活,运用恰当,反映出庄子著作善用寓言譬喻的一大特点。其实,许多经典的流传、思想的传播,不在于理论阐述多么高深,分析多么透彻和词语华丽,恰恰在于朴素、简单与实在。这让人无法不联想当下的教育体系与方式,对待学习与思考应该采取什么态度,运用什么方法?一种是填鸭灌输、强硬规范,一种是通俗易懂,循循善诱,显然前者是错误的,后者是正确的。
庄子思想所蕴含的生存智慧、行为方式、语言表达,极具普世性。我长期生活在新疆边境地区,这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恶劣多变,生存条件十分艰苦,芸芸众生体现的更加直接明显。在这里,排在第一位的是活着,其次是健康、富裕、文化等等,才会考虑快乐和有尊严,但人们有虔诚的信仰,心中有敬畏,心灵是丰盈的。脊梁骨也必须是直挺的,四肢有力量,不能畏惧、贪婪,也要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山里放牧人家,会感恩苍天、大地、神灵赐予的山河、草木、风雪,会感恩牛羊、牧犬和野生动物。如,每年冬季大雪封山以后,几乎都可以捡上一些因饥饿而投群的野山羊、小羚羊,对待这一类天降地得之物,人与人"得与失"的选择不同,有关栏眷养入群的,有直接捆了卖野味的,有放养任其自流的,山里人多数会选择后者。它留下了,增加数量、改良种群,又跑野了,会成为狩猎的目标,还省了草料。对待伤病幼的野兽人们也能善待。得之不喜,失之不怨,来去从容。诸如此类,虽说得益了一代代人心口相传,但这种基因一样的传承,多是几则故事、几则寓言下的经验与教训。
“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这是庄子自己所谈。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言,庄子寓言是有寄托的喻义。换言之,庄子的寓言是把一个道理不直接地说出来,间接的蕴含在另一个类同的故事里,使人们透过这个故事来了解根本所在。以往,我一直认为寓言本身便是虚构,也一度反感上课讲大道理,在理解了实与虚相对应的关系后,认识有了转变。寓言故事可以是虚构,但用它来说明一门学问、一个事实,则见解志向就是真实所在。经典所以成为经典,犹如秋水汩汩,开卷大有裨益。
三
又读《秋水》得益于乔玉川老师的开导与鼓励。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这是书房国画作品《秋水》上的题字,摘录于《秋水》。2001年,西安乔玉川老师来新疆喀什写生,我们偶然相见,当时他近七十、我三十多岁,此后忘年交往不断。每当我事业、生活处于关键时期,他都会拖着羸弱身躯,千里迢迢赶来陪我几天,通过画画、闲聊让我舒缓情绪,减轻压力。他是长安画派的再传弟子,是黄土画派的实力人物,在人物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而且熟读古籍经典,对人生有深刻的洞察。他常描绘老子庄子圣像,以《悟道》、《逍遥》为题的代表作,深受人们喜爱。当他知道我读过庄周《秋水》一文后,就创作了一幅《秋水》作品,帮助我进一步接近、研读《秋水》。一次,他在聊天中说,“老子、庄子与其他先贤一样,主旨还是在于帮助人们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他们一个共同的愿望,是要建立长治久安、天下太平的社会。相对于众多宗教、学说,老庄注重以道德要求为准则,倡导清静、无为、摄生养生,更加入世,贴近现实生活”。乔老师这么一重视,既让我感受到了温暖、鞭策,也给了我一定要"认真"的压力。
“不要用人为去毁灭自然,不要用造作去毁灭性命,不要因贪得去求名声。”每次观摩此画,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句话。反观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复杂的利害关系,尽管说知道执着、妄想的悖逆,但行为上谨守却不容易做到。“谨记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当为座右铭。
庄子认为,要做到不拘泥利害关系,开阔眼界,拓宽胸怀,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宇宙精神,追求一种物我交融的自然状态,也给人以启示与指引。许多白手起家的经营者,他们拥有众人钦佩的魄力,更有一种人我共容的气度和胸怀。相反,有的企业领袖,他们多半儿很有才干,可是在许多小节问题上,却暴露出视野狭隘,气度不大,甚至不遵循道义的诟病。你看,现今一些房地产商的暴敛、医疗界的无底线、大公司股市上圈钱的疯狂,那一行、那一位能够走远走强?可以作为反证。
“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从本质上看,万物是齐一的,哪个短哪个长?大道是没有始终的,万物有生有死,不能自恃一时所成。“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年岁不能挽留,时间不能停滞;消去和生长,充实和空虚,终结了再开始,等等。随着阅读的深入,仿佛逐步接近了道的原则,脑子里对万物发展变化也有初步认识。
四
年过不惑,跨入知天命之年以后,对人生有了新的认知,更加敬畏道法,循于规律,顺应自然了。再读经典,己经不再是为了学以致用,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偏重于释怀心中的疑惑,滋养日渐涸竭的心水,充实平凡散淡的日子了。
今天阅读海神若跟河神伯的谈话,字里行间云卷云舒,鸿鹄翔空。俯瞰之下,远处大河上下,气蒸霞蔚;走近又觉清许,听得山涧潺潺,雀鸟关关。少了生僻,多了倾听,又有感悟。
一是从一个侧面的小,对比一个侧面的大,明白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二是从认知事物受自身不定性,受事物无穷性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认知事物上的不容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三是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略懂了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道理。一而二,二而三,演译无穷,奥妙无尽。只有懂得了“道”并遵循之,才能通晓"海、得失、生命和变化的事理,返归本真。
比如:庄子认为宇宙万物均源于道,万物万事尽管千差万别,归根到底又多浑然为一。从这两点出发,体现在人的观念与形态上,则应该忘形与忘情。所谓忘形,就是物我俱忘,生死同一。所谓忘情,就是不存在荣辱、贵贱,是是非非。这一点让我仰止。但庄子的个别生活方式、自我意识,以及对生死、烈士、致世所为的消极态度,我不能按受。一水无以论大海,一管之见,妄论"道教"的原理和内涵了。
以前,一直纠结少数专家在媒体、在社会上大谈中国GDP、科技工程的不可一世; 一直纠结脸红网红的抢金捞银,引领世风日下; 一直纠结当下善恶认知失准,人们行为失矩,惟恐割裂中华文化传统的血脉,湮灭民族哲学的薪火,现在看来我的忧虑绝对是杞人忧天。方始明白:宇宙间一切事物皆本来完备,具足大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初心笃定,不再恐怖,我相信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天,诗词电视大赛有选手引用李商隐的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讨论中,说情说景说禅有之,但我听出了"秋水",听到了道家、道教有关的典故。当然,这是我未改爱"白话儿"的劣性。不过说"坐井观天"、塞翁失马”少了,却也常吟:“似鹤如云一个身,不忧家国不忧贫。拟将枕上日高卧,卖与世间荣贵人"。结夏安居,不劳琐事,展卷畅想,其绝妙之处不可言表。在“浮名浮利浓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的时令,犹如偶然服了一剂的清凉镇定凉茶,大大有助于阿Q一下。
可见,《秋水》沿着水~河~海~天地,最后一直上升为道的境界,将我的思路引入一个越来越广阔、越来越美妙的境界之中。我愿乘风于自然之水,顺流观复哲学秋水的原色与永恒。秋水东流,生生不息,千古悠悠。
2018.8.21
网友评论
好多经典没有读过,只零散的听了些句子,就已经觉得很美了,不敢想象完整有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