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学习:成就你的终身学习力》读书笔记

《如何学习:成就你的终身学习力》读书笔记

作者: 西瓜621 | 来源:发表于2020-02-05 00:52 被阅读0次

    原书作者:本尼迪克特.凯里

    购买了得到kindle会员后,迫不及待的查看所有可以看的免费书,如何学习、如何高效学习之类的书被放上了书架。我一直自诩为精神上的勤奋,但是在实际执行和天赋方面差强人意,所以一直想要学习什么窍门,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记得自己学习高峰是在高三,在普通中学读书,最后一年成绩像坐了火箭一样,从中游上升到前十,最后高考是第三名,当时我一定是做对了什么,采用什么学习方法,但是并没有总结出有效的经验。知道2015年的时候,再次找到了飞速学习的感觉,博览群书,方格笔记本,当时脑海里装着很多东西,随时想要随时提取,我当时也一定是作对了什么事情的,但是仍然没有总结出自己的经验。那么到了现在,最近几年感觉到自己离巅峰状态越来越远,脑袋空空,思考缓慢。

    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为什么有些人学习不费吹飞之力,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好成绩,但是有些人努力至极,确难以获得成功。对我而言,记忆力是硬伤,每当要发言、汇报、开会,由于记忆力的差距,总是言之无物,逻辑不严谨,当然,这在我2015年能力高峰期是完全不存在的,脑子里织了一张细细密密的网,参加任何讨论,各种角度的论点、观点都会蹦到我脑海中。但是现在已经完全不存在了,所以强烈的需要一些窍门或者是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弥补记忆力不佳的劣势。

    如何学习的作者是一名科学作者,他在高中时期,可以称之为努力至极的学生,生怕自己落后或者犯错,不肯浪费一点点事情去做哪些懒散的事情,但是他的学习成绩,却无法跟其他那些轻而易举的学生相比。他一直被灌输的一种理念,必要要非常努力,不可松懈,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但是高考成绩不理想,上了一个公立学校,随之而来的校园生活,他经常睡睡懒觉、参加一些校园活动,变得懒散起来,但是学习没有放松。谁知道,反而出现了学习的高峰期,那些灵感或者顿悟,时不时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看到作者的经历,我很有感触,曾经规划好每天每小时的工作或者学习,不能浪费一点点时间,没有去逛街、看电影这些休闲的活动,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也在听电子书,跑步的时候听讲座,这样的生活经历了没多久,我再也无法忍受,把所有的听书、实体书都在一边,安安心心的刷手机、看无聊的东西,因为内心的叛逆,使我再也不愿意学习,我受够了。  

    那么对于现在的我,应该如何提高记忆力,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工作中事半功倍,在如何学习这本书中有一些称之为真谛或者小窍门的东西,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学习中实践,但也不能盲从。

    首先呢,是介绍了大脑的构造,跟我看的心理学书上的知识差不多,大脑皮层形成了复杂的网络来进行深度的记忆,不同的区域执行不同的记忆,海马会负责新增的记忆,然后储存到大脑皮层里面去。记忆分成了存储、提取两个部分,经常使用、学习、看到的会存储的很深,最近使用的便于提取,这两者对于记忆都非常重要,所以想要存储的深,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学习记忆,想要提取的快速,要加强记忆的意义感与丰富的环境。文中对遗忘也有所阐述,遗忘是坏事吗?不一定,从进化历程来看,遗忘是非常必要的大脑机制,帮助我们过滤掉那些无用的记忆,当然也会把有用的记忆给过滤掉,如何筛选出有用的记忆,除了靠天赋,还可以靠一些窍门,这是本文需要讨论的。

    如何能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作者是从实验结果出发,指出应该这样学习,每个实验结果都有具体姓名和实验过程,让我比较信服,当然,需要实践后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

    他提到的第一个方式:变换学习环境,在不同的背景下产生联想记忆,增强学习效果。

    作为我来说,曾经被教育的,需要在指定的位置学习、写作业,要在某某时间段学习,形成学习的惯性,即使是在成年后的学习也是如此,一直认为需要去学校这么安静的地方学习,才能达到学习效果。但是本书的实验效果说明,在固定一个地方学习不如变化学习地点的学习效果好,这里的环境不仅仅是包括了我们的地点位置,也包括了我们当时听到的声音,闻到的味道,内心的情绪。我记得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了解到,人会在特定环境下产生联想记忆,越不开心越容易想起以往不开心的事,越开心越容易想起开心的事;忘记了什么内容,请走回到刚刚说话的地方,就可以想起来。作者同样写到了听音乐的实验,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比安静环境下学习的效果要好一些,因为会产生联想记忆。我们在提取记忆的时候,会有非常多的线索,位置、声音、情绪,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线索。

    这说明了人的记忆是一个漏斗,在特定的场景下恢复记忆。所以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可以尽情的变换学习地点,客厅、卧室、餐厅、咖啡厅、学校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然后可以听点什么音乐,记忆效果来得更好。这点非常有趣,让我这样一丝不苟学习的人,又有些坐不住的人,感觉挺好。

    第二个方式:分片式工作或者学习,比集中式学习的效果要来得理想,工作早早的开始,会自动在脑海里自动运行,效果好。

    这点让我觉得诧异,我们的学习不应该是集中火力在一个时间拼命地学习,效果最好吗 ?显而易见的一个生活经历,是在期末考试前的开夜车学习,集中10多个小时学习,应付过了考试,可是下一个学期回来,我们好像什么也没有学到,这是怎么回事呢  ? 这里有一个记忆的研究,学习一项知识,如何可以产生长久的记忆?答案是早早开始学习,隔两天再复习一次,隔两周再复习已,再隔一个月,再隔半年,这样的学习方式,会在脑海里面留下长久的记忆,因为人的大脑很奇怪,学习了一项知识,记忆的效果不是立刻体现,而是会在过两天之后记忆达到顶峰,因为不知不觉中记忆在自己加持。这个时候,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重复学习一次,记忆的效果非常明显。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我的工作中,如果是安排了一项重大工作,总是会想着,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动手,到时候集中时间猛烈的做一番。可是实验结果正好相反,鼓励我们早早的开始,尤其是艰巨的任务,一定要早一点开始,分成小段,每天或者每几天完成一点,原因并不是我们可以早点完成计划,而是早早的开始这项工作,大脑会在潜意识里面思考,我们睡觉了,大脑还在想这项工作怎么完成,这个太神奇了。有意无意的思考,比最后一天集中式的完成工作,效果要好很多。尤其是大型的工作,越早开始约好。那么应用在工作中,这几天就使用了,2020年的工作PPT,接到任务的那天就看了具体的内容,往里面填塞了材料,这个时候不一定对,但是脑子一直在默默的思考,然后到了最后一天拿出PPT就改好了,我不再那么纠结了。以至于现在接到了一项工作,我不一定立马动手去做,但是一定会打开来认真看看是些什么内容,如果比较难,我会隔1-2天再拿出来看看,多想几次。

    这种方式,是我立刻就拿出来用的,具体的效果,还有待实践,但目前感觉是不错的,对自己更有信心。

    第三个方式:让学习变得有意义,用测验来加强学习效果,学习前测试、学习后测试、学习有意义的东西,花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思考。

    记得我在学习心理学导论的时候,第一张讲的是学习方法,过程及其复杂,要通览一遍,然后给自己提上几个问题,自问自答,接着去看书,继续提问,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能应用到什么场景呢?   最后再回过头去回答预习时候提的问题,接着做课后小测验。 虽然是复杂,但是我照做了,然后奇迹发生了,那么多难记得知识点,我都记下来了,虽然现在有些遗忘,但是学习过程中的画面还印刻在脑海里,呼之欲出,等待着被唤醒。

    作者提到要让学习变得有意义,首先要学习有意义的东西,如果只是一连串没有意义的数字,记忆下来也会被忘记。有意义的东西,应该是深刻,把道理讲清楚的,国内很多书或者教材都是泛泛而谈,不在有意义的范围内。  对有意义的东西,要怎么背诵呢?除了应用第二种提到了隔几天就去学习一次,还有几个很重要的点。

    学习:思考=3:7,给自己设置问题,让自己的大脑大费周章。比如说背诵一篇文章,作者提到了实验,反复看原文,背诵效果不佳,不如是三七开,花3分钟看书,剩下7分钟尝试着背诵,大脑用力去回忆内容,当然这个比例可以自己调整。   同样需要加强测试,在我们的学习中,可以这么测试:1)在学习之前,先浏览一遍,然后提几个问题,自己努力的回答,错了也没有关系,这会让自己更加努力的学习正文;2)在学习完了之后,找些测试题来做,是立刻马上,不是其中考试那种,尽量频繁的考试。这点在北京已经实行了,听起来很残酷,但是实际上对学习效果是有用的。可以设置一些不那么令人反感的题目的测试,但是测试真的很必要;3)看书或学习完了之后,使劲回忆,不要看书,用回忆写出来总结,学习效果非常好,记忆的东西更多。然后重复第二个方式,隔一段时间再次看书,再次盖上数,写一次读书笔记,凭记忆去写。后面几次,可以回过头去看读书笔记。还有个好办法,讲出来,拉着不同的人讲,也是个好办法。

    学习真是不容易啊,但是必须要这样,才不是无谓的增加阅读数量,需要形成模式才是真正的学习,数量上的优势不值得。写,凭记忆写笔记,看,再多看一次,写,让书本印在脑海里吧。

    作者在介绍完三种原则之后,设置了一些应用场景,让我们在阅读本书之后知道怎么应用。

    第一个,是不要怕被打断

    我们在集中精力的时候,大脑高速运转,如果谁来打断我们,那是多么让人生气的事情!可是实验结果说明,打断后,能够增强记忆效果。这种打断可以是主动打断、或者是被动打断。当我们在思考一个难解之题时,比如一个重大项目,一个数学题,陷入死胡同是,别急,去走开一下,听听音乐、冲冲浪,转换一下思维,然后再回来,这个时候,灵感就自然会出来了,比苦思冥想的效果要好。我们工作中,也不要担心总是被打断效果会不好,东做做西做做,效率更高。  同时我们在安排工作学习的时候,可以多项工作穿插着来,比如说学习数学,中间可以穿插学学英语,比如说学习弹吉他,不用一个劲的连那几首歌,可以弹弹音阶、练练指法、学学新歌、再练练半年前的音乐,总之随意一些。再比如练习某项运动,实验有打羽毛球的例子,不必说当天的训练只练一个动作,各种类型的求都来几个,考试的结果更好。

    所以,学习中,随意些、放松些,没事的,灵感自然会跑出来。

    第二个,感知训练的效果

    这里说到的是经验。老师傅一眼就看出门道,新人看半天也不知道咋回事。经验是多么重要!这里举了例子,象棋高手走棋的时候,下到这一步,他的选择不超过3步,因为老师傅好眼力,看一眼就知道怎样最有利,不需要太多选择。这项成果,应用到了很多电脑上的感知训练,比如是飞行员的电脑模拟试飞,医生的模拟开刀,在模拟环境下积累几百小时的经验,也能变成老师傅了。那么,艺术是否可以训练感知呢!居然是可以的。当我们要去参加一个画展,搞不清楚哪个流派怎么办,很丢脸怎么办,没关系,这么做,给自己做感知训练。找出60副不同流派的画作,快速的辨认学习,练几个小时,能够产生辨认的感觉,你脑子就知道这是哪个类别。 在训练的过程中,所以的考试题目都要打乱,可以让你更加适应突发的状况。

    工作中,不怕年纪大,年纪大有经验,这个不可以替代。

    第三个,睡眠

    世界上有很多专家或机构在研究睡眠,睡眠是宝贵财富,除了让我们的身体得到休息,同样也是学习的过程,对,睡觉了也是在学习的。白天产生了记忆,睡眠的时候是在增强记忆。这里介绍睡眠分了好几个阶段(我个人不是特别相信),第一个阶段是记忆背诵的东西,第二个阶段是记忆动作,第三个阶段是记忆逻辑。所以当我们要完成不同的任务是,睡觉方式不一样。如果要拼记忆,我们晚上学习,早点睡,第二天早点起来,再记忆一次,可以去作考试、演讲了;如果是要拼逻辑,晚点睡,晚点起来,睡个懒觉,让我们的逻辑记忆得到增强。当然咯,每个人的灵感爆发时间是不一样的,需要自己去摸索。

    实验中还对比了睡觉与不睡觉的差别,晚上记忆,睡觉,早上考试;上午学习,中午不睡,下午考试;上午学习,中午睡觉,下午考试。,第一个、第三个考试效果更好,第二个最差。所以我们在考试前,记得睡个好觉,可以增强记忆。  

    以上是我看第一遍的学习心得,这么书断断续续看了很长时间,写笔记的时候全凭借记忆,记忆效果比较好,居然凭着记忆记得这么多东西。 过两周再看一次,再写一次笔记,希望能印在脑子里,可以张口再来。

    再总结一次,学习的时候,早早的开始,分段进行,多给自己提问,多凭借记忆自己描述出来,可以写出来,也可以对别人讲;对工作学习的环境别挑剔,任何情景下都可以学习,多个任务交叉着来,给自己找点乐子;没啥是学不了的,只要找到窍门或者道理,学就是了。 最后,好好睡觉,睡个好觉,灵感会冒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学习:成就你的终身学习力》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rj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