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这种高规格的培训,老师们看课观摩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实操性强,可以拿来就用的;一种是文化渗透,开阔眼界的。赵志祥老师的古诗词教学就属于后者。
赵志祥老师充满磁性的声音和风趣幽默的语言一开场就赢得了在场老师的掌声。在教学《题临安邸》的过程中,赵志祥老师先颠覆学生朗读古诗的认知,不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不同的资料加深理解,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形,读出古读的情,读出古诗的味,以此来感受作者的愤怒、无奈与哀愁。整节课,他抓住学生的认知矛盾点,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做补充,让学生对整首诗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朗读教学、训练贯穿整个课堂,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从这节课可以看出,他对教材的理解之深,对历史知识的涉猎之广,对学生爱国教育的占位之高,确实值得钦佩。语文课其实更应该这样不紧不慢、旁征博引,以生为本,激发情感。只是由于节奏过慢、拓展太多,一首诗讲了80分钟,这在我们的家常课堂上是不好操作的,学生的认知与习惯也不好颠覆。赵老师的课更多的是给老师一种信号,一个方向,一个新角度;给学生心里埋下一颗种子,一颗古诗吟诵的种子,一颗爱国的种子,一颗浸润中华文化的种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