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动手操作,形成数感

动手操作,形成数感

作者: 柠檬非酸 | 来源:发表于2018-08-12 16:25 被阅读0次
动手操作,形成数感

      皮亚杰说:“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动手操作活动就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展现,是经验不断内化、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动手操作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数感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动手操作。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不但好动好玩,而且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操作是一种直观的活动性学习方式。《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新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是思维的体操,也是学生建立数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操作活动总是在动态中进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因此,要营造动态开放、实践、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动态中建构知识、发展数感。

      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他们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实践活动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记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引导学生利用纸片、剪刀、直尺等工具把平行四边形怎样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学生动手操作将剪下的直角三角形从左边移到右边的过程,也是重要的数学思想萌芽。再引导学生动手“平移”一次,以加深理解变化前后两种图形的联系、区别,再思考什么变了,什么不变的问题,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这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认知、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动中汇合并得到表现。我们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平台,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把握数的大小顺序等相对关系,用数来交流信息,使学生感受到数无处不在,数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关文章

  • 动手操作,形成数感

    皮亚杰说:“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动手操...

  • 《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索》

    动手操作,自主建构 ——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索 【前言...

  • 飞儿创意美术馆 12.11课程预发布——小小版画家

    课堂目标及特色:1.在制作过程中,增加对形状的认知,如自然形、人工形、几何形和自由形,并发现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2...

  • 操作中感悟  说理中提升

    在小学阶段,要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就离不开围三角形的动手操作活动。但实际教学时,学生受自身年龄特点、操作材料等因...

  • 2021-03-15

    三角形的认识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 角形的特性及三...

  • 三角形的特性

    一、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性(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理解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 8.pandas 剔除重复

    生成数据 去重操作 重复数据

  • 三角形的认识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 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底和高的含...

  • 2. Numpy使用

    numpy的基本操作 生成数组 数组的基本操作 数组的运算 数组间的运算

  •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动手操作,形成数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ws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