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山扛鼎的项羽从会稽起事到乌江自刎,历经大小70余战。未尝败绩。可是他最后还是失败了,他对自己的总结是“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果真如此吗?项羽的失败,不能怪老天,他自己负主要责任。有人说,刘邦是小人,而项羽是君子。人是很复杂的,绝不能简单的用小人君子来概括。刘邦固然是个无赖,但是他也会笼络人心,在困境中也有坚持到底的勇气。项羽绝对不是君子,他在性格上有几个致命的缺陷。
首先,噬杀。项羽最初跟叔父项粱起事就是先杀了会稽郡守殷通,然后杀了郡府里的一百多人。所以众人跟随他起事,虽然是顺应形势,但是谁说没有迫于他淫威的因素呢?
秦军将领章邯带着20万人投降了项羽,这本来是好事。只是因为有的秦军官兵私下议论:“章将军骗我们投降,如果能入关灭秦,固然很好。如果不能,秦朝廷必定会把我们的父母妻儿全部杀掉。”项羽听说以后对下面的将领说,秦军官兵数量多,他们内心还不服,如果到了观众不听指挥,就危险了,不如全杀掉。于是“秦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秦王子婴已经投降,可项羽还是“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 杀降不详,项羽此举可谓极度败人品。
杀敌杀降就算了,项羽连自己的上级领导也杀。起初楚军的主将是宋义,项羽是副将。楚军去讨伐秦军,走到安阳的时候停留不前。项羽说,“秦军把赵王包围在巨鹿城内,我们应该赶快渡过黄河,跟赵军里应外合,打垮秦军。”宋义主张坐山观虎斗,等到双方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坐收渔利。因为战术主张不同,项羽“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然,巨鹿之战的胜利为他的行为增加了合理性。
起事之初项粱听范增的建议,拥立楚怀王的孙子芈心为楚怀王。这个楚王只是个旗帜或者说只是个傀儡。秦被灭后,怀王升级成义帝。此时项粱已经战死,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项羽想独占彭城,让义帝迁都,义帝尽管不愿意,但还是照办。这件事让群臣逐渐叛离他。项羽一不做二不休,派人把义帝杀害。刘邦正是以此为旗号号令诸侯“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其次,刚愎。项羽的谋士最有能耐的是范增,事实证明范增能应付他遇到的大多数情况。可是这一个谋士他都用不好。鸿门宴上项羽没有杀刘邦,范增气急败坏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刘邦被项羽包围在荥阳的时候使用了陈平的离间计。项羽的使者来了,刘邦准备了好酒好肉。正准备开席,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装作很惊讶的说,“我还以为是亚服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于是撤掉了好酒好肉,只拿来粗劣的饭菜。使者回去跟项王报告,项王果然上当了,怀疑范增跟刘邦有私交,剥夺了范增的权力。范增一气之下负气出走。一个简单的离间计就让项羽失去了最重要的智囊。反观刘邦手下的萧何、张良、陈平,在汉军可谓如鱼得水。刘邦一统天下的过程中,他们的智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勇敢从来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唯一条件,智慧也是不可或缺的特质。项羽虽然勇猛,但只是个没有政治头脑的莽夫,他落到四面楚歌的下场不是天要亡他,完全是他咎由自取。
o_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