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端午,防疫的严峻形势刚刚有所缓和,趁着解封,我们准备到外面去庆祝一下。正想着去哪里,突然发现公众号里面弹出一条信息,市图书馆重新开放了。想起我们四个月前借的书,一下子就达成一致,今天去图书馆。
没想到,虽然今天过节,图书馆里面的人也不少,现在投入学习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了。上次我们来的时候,还是期末考试期间,自习室里面一派热火朝天的学习景象。今天,明显清静了,但是诺大的自习室也是坐满了人。
我和豆豆赶快把书还了,真幸运,还没有超期。豆豆已经门清,先是到索引计算机上搜索他喜欢的图书,然后向图书管理员问询具体位置,最后拉上我去找书。豆豆又借了一本关于编程的书籍,真是搞不明白,这样晦涩难懂的工具书很有趣吗?
待把豆豆安顿好后,我开始出动了。近期,我喜欢读历史方面的书籍。起初,我和自己说,读历史书,可以给豆豆讲其中的故事,培养他学习历史的兴趣。后来发现,其实这只不过是给自己漫无目的的兴趣找个借口罢了。
上中学时,教科书上的历史知识没有记住多少,反倒是老师上课给我们开的小灶,那些书里面没有的似是而非的历史故事我却记得清清楚楚。现在发现,只有先理解了那些五光十色的历史故事,才能领会历史教科书中阐述的治国方略以及时代发展的规律与真谛。
今天借阅的这套书的作者不是著名人士,只是一位中国古代史的硕士。不过,这套丛书读起来是良心之作,书中以叙事的方式讲述了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以史实陈述,不做过多的评价与猜测,内容全面且客观。同时,书中附有各时期的科学文化成就以及珍贵文物的图片与诠释,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风貌。
有时候觉得自己挺有意思,四十多岁,突然又开始装模作样地学习历史,甚至连个明确的目的都没有,当然也不敢奢望有什么目标。可能这就是内心的方向吧。人只要有时间,就会思考,就会体会,就会有一种发展的趋势。可能对历史的兴趣,是自己在经过学习工作与生活的体验之后所沉淀的一种信服。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读历史,读当时闪光人物的特点与人生结局,对现在一个普通人的为人处世之道以及人生发展规律都有值得深思的指导意义。
今天在图书馆,我还有幸找到了杨焕亭老师的文学作品:汉武大帝。最近正在观看这部由原作改编的电视剧,它的恢宏,它的严谨,它的圆润,让人从内心深深佩服杨老师文字功底之厚重,文史知识之渊博。
好羡慕现在的孩子,他们才刚刚开始学习的生涯,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在等着他们。与孩子相比,我的学习总是有些功利的,或是为了有助孩子教育,或是为了尽可能规避人生风险,总之,学习目的不够单纯。
反倒是孩子,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无论是否有伙伴同行,无论是否为了助力学习,只是这时这刻爱读便读。我没有过多地干预他的阅读,虽然他其实应该多读一些文学素养方面的文章。我只是默默地维护着他的阅读习惯,令他在想起阅读的时候总是愉悦的。
离开图书馆的前一刻,突然发现一本庄重古朴的书籍,郁达夫手稿——她是一个弱女子。翻开之后,一篇一篇逐字逐句书写过的泛黄稿纸映入眼中。在那个时代,没有电脑,作者用十天的时间完全通过手写完成传世之作。用手抚摸过纸张的一瞬,仿佛看到作者坐在书桌前聚精会神地书写着,边写边思考,那屋内穿行的脚步声,那窗外呼呼的风声似乎都与他无干。他只这样握笔写着,一页又一页;他只这样精心地反复修改着,一遍又一遍。
郁达夫原手稿封面 郁达夫原手稿郁达夫原手稿
这突然解封的端午没想到就在浸满书香的图书馆中度过了。回来逛商城的时候,孩子突然发现历史喵10上架了,这成了他今天的惊喜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