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暴力沟通》想到我的一名学生
打开文本,读到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之非暴力沟通的运用中的一段话。
一位教师写道:“在特殊教育的课程中,我使用非暴力沟通大约已有一年。有些学生具有表达困难、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但也能运用非暴力沟通。比如,有位学生在教室中吐痰、咒骂、尖叫,并用铅笔戳走近他课桌的同学。我提醒他:“请换一种方式表达。使用长颈鹿语言。’ (在一些研讨班中,长颈鹿形状的木偶,被用作解释非暴力沟通的教具) 他立即站起来,看着本想指责的同学,平静地说:‘靠我这么近,我都要生气了!离我的桌子远点好吗?’另一个学生也许会说:‘没问题!我忘了你不喜欢这样。’
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会有挫折感。我想知道,除了和谐与秩序,我还需要什么。我投入大量时间备课,可为了管理课堂,无法好好讲课。这也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当他再次发时,我开始告诉他:‘我很看重学习。请认真听讲好吗?’也许,一天要提醒他一百次,但他一般都会重新开始认真听课。
——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一位教师
这让我想起了一名特殊的学生。
大约在20年前,我在一所小学教语文,任班主任。班内有个男孩子,性情偏执,不会沟通,在课上往往会发怪声,有时候甚至会在教室最后面爬来爬去,老师们严苛的批评无济于事,叫家长更是适得其反,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也颇为极端——就是动手打,父子反目,生气的父亲会把孩子用锁链锁在家中,鸡毛掸子都能打断。但毫无效果。
我一直再思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不是因为父亲性格的严厉?是不是因为孩子成绩差的自卑?是不是因为老师的横眉以对?
因此,我试着改变沟通的方式。我从来不会因为他违反纪律而大发雷霆,而是把他当做调皮的孩子,试着原谅他的一错再错。结果很明显,在我的课堂上,他没有了这些行为,虽然因为基础差还是没有认真听讲。
后来,听说他进入了社会,参加了工作。但最近却因过于自卑,只在家宅着,不与人交流,与社会脱离。
如果当初,其他课任老师和他的父母能读一读《非暴力沟通》,试着改变一下沟通的方式,会不会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呢?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