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博弈论谈道德

博弈论谈道德

作者: 小书童_李俊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09:47 被阅读105次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而演化到现在,道德逐渐成为了判断一个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

    如果从人类历史进程的演化来分析,起初肯定是不存在道德这一观念和范畴的,在人逐渐发明出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有了自己对大自然及人类自身的认识之后,道德范畴也逐渐演变出来。在人类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原始社会,各自的人为了其个人利益,逐渐走向了集体狩猎,共享食物的一种合作场面,而这种合作的内在动力机制就是个人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基于自身的选择,只不过众多个体的这种选择的结果恰恰就是合作与共享。如果有人违背了这种合作与共享的原则,就会遭受众人的谴责和制裁(因为他的这种违背行为是不利于集体的利益,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不利于集体中大多数个体的利益),而失去了集体中他人的支持与帮助,那个始作俑者日后的生存则是每况愈下,于是,个体发现,对于他们个人而言,其最优选择是遵守这些规范,由此,一个相对稳定的为大多数人所遵守的社会准则开始诞生,也就是所谓的道德,虽然当时人们并没有道德这一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产力水平提高(最主要的体现是人们生产工具的改进),剩余产品开始大量出现,也有些个体不再需要完全依赖于集体而获得生存,他们对集体的贡献远远超过人们的平均贡献,在这种情况下以前的平均分配不再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走向单独狩猎,另一部分人留在集体中,但对食物的分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并且在群体中处于领导地位或能够获取更多的权力。慢慢地,“合作”与“平均”不再是大家所认可与遵循的“道德”。

    综上,我们发现,如果从博弈论角度来解释,无论是道德的产生与起源还是演变与发展,都是基于无数个体在自身利益基础上的最优化选择。如果遵守道德的收益大于不遵守道德的收益(或不遵守道德的成本大于遵守道德的成本),人们就倾向于选择遵守道德;而当不遵守道德的收益大于遵守道德的收益时(或遵守道德的成本大于不遵守道德的成本时),绝大多数人都倾向于选择不遵守。而当相对于原有的道德而言,对相对多数的人来说,不遵守道德的收益大于遵守道德的收益时(或遵守道德的成本大于不遵守道德的成本时),就是道德准则发生转变的时候,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道德观念会发生改变,原来的“不道德”变成了“道德”。

    一方面,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准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原来“不道德”的事情可能变得“道德”,逐渐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但另一方面,有一些道德则是亘古不变的,因为这些道德准则自始至终都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些道德观念或准则也变得牢不可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博弈论谈道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qx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