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阅读过小说的人,都有写作的冲动。
唯一的区别在于,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些人坚持写下来了,并小有名气,靠写作维持了生计;而有些人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放弃写作,籍籍无名,乃至于从不敢在人前说他曾写过诗歌或是小说。
对于平凡的大多数而言,都是写着写着就放弃了。
那么,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我想,不外乎四种缘由:
第一种,太孤独了。
写作是一件孤独的事情,不管键盘手速3000字/时还是500字/时,想要完成任何一篇文章,都得静静地坐在电脑前,花费那一个小时的时间,去承受这份孤独。原本可以约朋友打打球,邀闺蜜游游泳,到末了都化为60分钟的电脑辐射涂抹在脸上,而换来的只有干瘪的念头:这是什么鬼文章,怎么这么难写?
第二种,得不到正反馈。
不管是在微信公众号上更新文章,还是选择了豆瓣、微博,甚或最终落脚简书,都会畏惧一种得不到正反馈的病害。每当你热火朝天、兴奋非常地写完一篇文章后,在第一时间修改了错别字、病句,打理得美美哒,正要去见你最心爱的读者时,却在斜刺里跑出来一个声音骂你:写得真丑!写得真丑!写得真丑!正当你辩驳你已经很尽力很劳神地花费27个小时完成这篇文章构思的时候,对方的一句“可是你的文章丑呀”,会把你激情的火浇灭,美梦似的心敲碎。
第三种,发现自己在做无用功。
也许逃过了“负反馈”的劫难,可还是会发现前面还有“无用功劫”。你会发现辛辛苦苦写的文章得不到点赞、没有人点评、没有人转发,似乎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戳不中读者的嗨点,看上去完全是一个人的意淫,没有实际的用处,不能提供一套方法论,让读者照做就能完成一项壮举;不能分享一套完整版的逻辑思维方式,让读者拜读后即刻转变思维,刻苦努力,发奋图强,在一个季度内完成逆袭。当你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无用功的事件时,时间久了,也就疲软了。
第四种,天赋的无力感。
每一个走上写作道路的人,都是璞玉,如果有人雕琢,那么你就可以堪破桎梏,成就一番特殊能力。若无人指点,你也会通过总结、归纳、演绎去发现个人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通过大量阅读、大量练习、大量反思,最终的目的便是补足短板、发扬长处,成为一枚合格的写作者,编辑自动约稿,稿费不低于200元/千字,任何一篇文章的赞赏都在66人以上……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别人能写出“窗外下着雨,伞下流着泪,我分不清哪里是雨,哪里是泪”、“挚爱的人总是相爱相杀,直到白头;不爱的人,相杀一次,便分道扬镳”这样的金句,而你却想破聚顶三花得到的不过是“今天早餐时,我吃了一碗云吞,面皮褶皱很多,肉馅里夹着马蹄。”天赋上的不足,让你感到写无可恋,不如离去。
写作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上面布满了细碎的尖石,甚或是锋锐的茅草,说不定还落了一地没脱皮的板栗,正咧着嘴鼓着圆瞪瞪的板栗仁朝你嚎叫:“你丫的,有本事来呀来呀!”
于是,在这条路上,有些人鲜血淋漓后,黯然退场。而剩下的那些人,早已皮糙肉厚,没有了初入笔场的隽永灵气。
作者/萧牧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