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作者: 云清X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16:31 被阅读15次

                              作者--云清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四句教

    知行合一

                                      1

    这段时间把《王阳明心学》,也是他的人生传记看完了,内心很震撼,也深深被古代这些圣人哲理所折服。

    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怎奈才学疏浅,无法概括内心的全部感受,只想把自己感知,和文中精华摘录分享出来。

    一是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记忆,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阅读这样好的经典书籍,从而受益于生活。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名三不朽的圣人。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心学思想,是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

    书中用简洁生动的语句和故事,梳理出儒家的发展,和理学的思想深奥和脉络精华。

    在这本书中,没有刻意神化描写王阳明,而是站在普通人的视角,真实记录从他小时候起,和生命离去,让人潸然泪下的一生,通俗易懂却又趣味十足。

                                      2

    书中用故事概括,呈现了王阳明与众不同,和他成功成圣之路上的曲折和智慧。

    没读这本书之前,我理解的"知心合一"是知道的知,打开书本才明白,这个知是良知的知,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感,和对自我约束

    良知—是解决人生一切问题的大根本。

    所谓良知,一是良心,二是自知。遵循良知的指引而行,也是入世做事最为简易直截、有效无患方法。

    凭良心修心修身、为人行事是致良知。知道自己的不足是致良知,努力改变是致良知;见他人苦难而怜悯是致良知,伸手拉一把也是致良知。

    对于我们普通人,我们的每一点良知,都是那个圆满光明,心体所透出的一线善行善为,致良知三字,简单明了,却又博大精深。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它的产生并非来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砥砺出的生命境界。     

    知行合一

                                    3

    王阳明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

    "龙场悟道”是王阳明人生中的一个分水岭,经过“龙场悟道”后,他的生命状态起了彻底的变化。

    他由原来不知为什么而活的平凡境界,进入了向死而生的大自由、大无畏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帮助他把生命中的勇气、智慧和潜力极大地激发了出来。

    王阳明活了57岁,龙场悟道那年他34岁,提出“致良知”是在49岁,也就是那年,标志着心学的正式诞生,和真正成熟。

    王阳明建立了举世无双的大功,平宁王之乱,避免靖难之事发生,多次替朝廷平叛,安抚地方,军事上从无败绩,乃是少有的杰出军事家。

    但他的命运却极度坎坷,一生苦于颠沛流离,他书中每句话,都是他的体验和经历,浓缩了多少冷暖自知,又包含着多少语重心常。

    心学的知心合一,大道至简,做到却难,它的解释也不过就是八个字:老实做人,踏实做事。

                                      4

    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心学的精华,人生的要旨,浓缩成四个方向。

    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阳明说:就算是我们茫茫众生,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其技能的练成,也要以立志为根本,更别说更大的事业。

    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那么就好像船没有舵木、马没有衔环,只能随波逐流,人生就会是一盘散沙。

    王阳明自己就是,少年时代就立志成为圣贤,此后终生矢志不渝、奋斗不已,最后的确成为了圣人。

    王阳明曾说:立志成为圣人,就会成为圣人;立志成为贤人,就会成为贤人,不论你想做什么、做成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得到什么东西,立志是第一步。

    勤学

    如果你立了志却做不到勤学,那只说明一个问题,你的志向根本就不坚定,要立志还要勤学,这才是立志的完整内涵。

    在做任何事情中,只要勤奋学习而坚定,过程中修正和弥补,最终一定会找到自己的方向,攀登到自己理解的高峰。

    改过

    王阳明说:就算是圣人,也不免要犯错误的,圣人与常人之别,不在犯不犯错误上,而在于能不能及时改正错误,所以说: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阳明特别强调这一点,积极改过是应该的,但不能因为犯了错,而过度地羞愧、沮丧和自卑。

    所以既要树立起态度,还要摆正好心态。如此坚持不懈地改下去,总有一天能够除去自己的恶习。

    责善

    对于与朋友相处,要“忠告而善道之”。对于朋友的过失,要做到尽力劝告和开导,但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尽到,自己对朋友忠诚爱护。

    在劝告和开导朋友时,要做到态度尽可能地婉转曲折,只有这样朋友才更容易接受,进而反思,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进而改正。

    如果不这样,而是揭发朋友的过失,并进行斥责,只会激怒他,不仅不会让对方,反省和改正,甚至还可能变本加厉,并对你产生怨恨。

    归结起来,就是不论对朋友、长辈、师长、领导还是他人,该说的话还是要说,坦言但不至于恶言冒犯,不因为避讳而不说,但却又要委婉。   

    图片来自网络

                                        5

    只有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有益于人,有益于增进彼此的感情,这是修养的体现,也是说话的智慧。

    王阳明书中讲到的四个方面,值得我们现代所有人去学习思考。

    王阳明书中解释:自足可谓基础,立志可谓方向,勤学可谓根本,改过是修养德性、责善是说话之道。

    王阳明心学把人生,几个大方面全部囊括其中。心学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理念,也是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实践和领悟的。

    不管儒家还是佛教,他们的理念都是,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自己的心,尊从自己的内心,让我们能够更快乐、更自在地生活。

    把人生中的所有欺辱、轻贱、困苦、挫折、逆境、磨难等等,全都视为砥砺品德、磨练意志、提升能力、完善人格的必不可少的助力。

    真正的生活在内心。一切斗争皆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

    解读王阳明传奇人生,领略心学之精妙,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在浮躁的社会中独享一份宁静,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获得内心的真正充实与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不想恋爱的小星同学:古今中国有一个圣人,孔子王阳明合占一半,曾国藩独占一半。
        云清X:@信仰虔诚_1bec 谢谢哈!😊🌷🌷
        不想恋爱的小星同学:@云清X 可以,曾国藩很值得研究,我会继续关注你的
        云清X:@信仰虔诚_1bec 是的,正在看曾国藩这本书,下篇准备写。👍🌺
      • 潇清妩玉:我也看过,然而却没写什么东西,你写的好精彩,好文点赞!
        云清X:@潇清妩毓 谢谢了!🌷🌷🌷

      本文标题:知行合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uj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