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157376/353d40a481e5a2a7.jpg)
一天下午,小家伙像往常一样午睡快醒时,哼唧了几声,担心他滚到床边,我和姥姥循声来到卧室,结果被半醒半睡的小家伙嫌弃地赶走,“你们离我太近了,我还要睡觉”他在口中不住地嚷嚷。
看到一切安好,我们便轻带上卧室门出去了。
可是没过五分钟,就听到宝贝扯着喉咙大哭起来,肝肠寸断异常伤心。
姥姥反应最快,迅速冲进卧室,一边怜爱地抱起小家伙,一边喃喃地说“仔仔一定是难过了,刚妈妈和姥姥还在身旁,怎么转眼,一个人都没有了。是吗?其实,妈妈和姥姥正在卧室里给你做好吃的呢” 。
刚才还声嘶力竭的宝贝,似乎感到心情被理解,哭声明显小了一些。
“我要擦眼泪,视线被模糊了!”小家伙开启了撒娇模式。
擦完后,“我的鼻子好堵啊,怎么回事?”还在闭着眼睛啜泣的他,惆怅地问道。
结果擦着擦着, “我不要脏脏纸擦我的脸” ,哭声呈螺旋式往复,又来了。
“宝贝,这张纸是干净的,刚才只擦了你的眼泪而言,旁边是干净的”,我立马辩解。
看着在姥姥怀中愈哭愈烈的小家伙,我猛然意识到此时他的脑袋里是听不进去任何道理的,解释没用。况且处于秩序敏感期的他对物体本身,这个阶段出现了旁人眼中的偏执,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尽管容易极端,但是有觉察不正是一种更高级的敏锐吗?
现在不是说理的好时机,先同理他的感受,等情绪稳定后,心情舒缓了再来做启发工作。
于是,我又换了一张新纸,结果刚擦完又是一通大哭。
“你擦到我的眉毛啦,鼻子还是好堵啊”,他不耐烦地大叫着。
在确定了小家伙的鼻腔里没有进去异物后,我基本确定他现在只是需要找个人使使小性子。
老母亲只好默默看着宝贝,轻拍着他的后背,同时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宝贝一直在哭泣,妈妈也非常难过,但是妈妈仍然爱你。”就这样反复念叨着,耳边是他此起彼伏,忽大忽小的哭声。
面对孩子的哭声,我发现现在自己淡定了很多。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情绪仍然平和,他哭他的,我想我的。这样的处理,至少可以让妈妈内心不容易出现联机性暴怒,不会轻易被孩子的情绪带走。
毕竟孩子和大人一样,也有起床气和心情不爽的时候,平时做的再怎么好的情绪建设,如果就是想要放肆的大哭,当然可以。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三岁小儿?
所以,先让他的情绪尽情释放,我们则在一旁以善意的眼光看着他,随时向他展开温暖的怀抱即可。
终于,半个小时后,雨过天晴。他仿佛对刚才的任性不好意思似的,看着大人腼腆的笑了。接着,就爬到垫子上愉快的去玩车车了。
面对孩子的反常情绪,大人一定要淡定。先仔细观察有否身体上的异常,如果没有,或许是在宣泄情绪,此时大人要温柔淡定的守候在身旁。你可以哭,但我在旁边守护着你。接到了这样的信号,小怪兽的燥怒不安就会被平和的容器包容,情绪天平的还原也就不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