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的智慧教育读书
失联23年---逃离原生家庭的路有多长?

失联23年---逃离原生家庭的路有多长?

作者: 清溪草 | 来源:发表于2017-07-16 21:30 被阅读132次
失联23年---逃离原生家庭的路有多长?

读文前,我想请大家想想你对原生家庭有过多少期望和失望?你现在所有的一切真的都只是因为原生家庭吗?

昨天看央视的一档寻人节目,一对年过八旬的白发老人求助——寻找离家失联23年的儿子。当时的第一印象是他们儿子定然不孝,所以特别同情。

然看到后面,揭示出来的原因是这位老人从小把儿子看成私人物品,动辄打骂、罚跪、监视......直到儿子二十四岁,大学毕业,此后二十三年,再没跟他们联系过。

节目中老人诉说了他当年的霸道,他对儿子叛逆的失望和无法控制,导致矛盾越来越深,最终老死不相往来。

节目组去北京找到了他的儿子,三次上门拜访,结果不变---目前他没打算见父母,哪怕他们已写好遗嘱,希望在最后的岁月里见到他,可以和解。然而有些伤害一旦造成便难以挽回,生活的愿望并不都会成真……

老人提起他在对待儿子的方式上跟他母亲的教育方式有关。他的母亲是保姆,从小家境不好,但是努力让他读书。有一个冬天,有淘气的小伙伴将冰碴子扔进他们家,穿过窗户,落在床上,留下一滩滩水……结果母亲回来后,二话不说、直接倒拖着他出了院子,头就从雪上一路划过(难道不是恐怖片?)。可他还觉得母亲的教育方式有效,毕竟他后来还成了某大学老师呢,所以严厉教育儿子绝不会有问题。

他会承认自己脾气不好,却不愿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儿子在初中被扇耳光,脸颊肿了,不再叫他父亲之后,他也放不下强烈的自尊心,更是借助家长的权威和身份来逼儿子就范。此后,关系越来越紧张,彼此防备。暴力只能缓解一时之痛,最后彻底割断了他们之间的联系。为人父母或子女,你自己的言行不一、毫无爱心,岂能指望别人听话顺从?

节目中另一个家庭,小女孩宁愿被人拐走也不愿忍受暴戾的父亲,因为害怕父亲一手拿着斧头,一手拖着她要砍的感觉(另一部恐怖片?)……幸运的是她的养父母给了她无以伦比的爱和积极的影响。尽管如此,在她三十几岁,已经结婚生子后依然“谈父色变”,在台上腿一直哆嗦——不知道因为恐惧还是紧张,或者二者兼有。她因为害怕母亲在父亲的暴力倾向中已经不在人世,这种担心战胜了多年恐惧,终于促使她走上了寻亲之路……最终,她通过节目组找到了母亲,也得知父亲在她被拐走后八九年后就病故了。这样的结局到底是会顺心还是失落?

这是两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大多数家庭没有这么令人窒息,却也绝对不是风平浪静!

前两年,有一位长辈去世了。他一生只有两个女儿,在我们那个重男轻女的村子,他把女儿保护得很好---从小当公主般对待。等她们都成家之后,他依然承包了大片土地,自己省吃俭用,把收入用来补贴女儿一家。最终,过劳而亡!然他养大的“巨婴”仍指责他没有给她们留下足够多。

我周围的另一个朋友,三十多岁,一边指责原生家庭没有给他优越的物质条件,一面还不断向家里索取(买房、买车、买保险……哪一样不是父母承担?)。一面说自己性格懦弱是受父亲的威逼,一面不断为自己的自私找借口。我无法想象,一位正常工作了十几年的人,是什么样的境遇,隔三差五往家里伸手要钱?与此类人谈话,他们绝对不会承认自己有丝毫问题,往往抱怨家庭出身不好,自己不是白富美、也找不到白富美。

无论是权威式管教还是纵容式放养,都属于只想取悦自己或者取悦孩子,却独独忘了孩子本身。关于人性,原生家庭的关注和归因大多受到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影响,即认为一个人幼年的经历会造就他的品德和性格,进而决定他的一生。为此,我们还能举出不少如上所述的例子。

然而,人,在刺激和回应之间具有主动和自由选择的能力。

甘地曾说:“除非拱手相让,否则没人能剥夺我们的尊严。”

刻骨铭心的伤害往往不是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自己对于伤害的回应(《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为什么我们对幼年的伤害更加难以承受?不是遭遇本身太苦,而是那时候的心智太弱!很多人无法选择正面的回应,任由伤害掌控自己的余生。我的生命中有过两次黑暗期(幼年和大学毕业后),那时候以为无法救赎。然穿过那两片迷雾之后,我发现自己的人生态度迥然不同,生命的韧性往往具有无穷的力量。对于这些伤害的感觉也并非牢不可破,你必须积极主动地建立新的关系。如海伦·凯勒一般去付出爱,得到爱。

最近在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无法想象,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如何习字、说话,如何感悟生命和爱,最后还用精彩和奉献的一生给世界带来能量和关爱。这种对于生命价值的体现和升华是如何鼓励了世界上千千万万的残障人士,至今影响深远。我对于莎莉文老师给海伦解释爱“love”和海伦学会第一句话“it is warm”的情节印象特别深刻。爱,是救赎!恨,是深渊……

与之相反,推卸责任的言语往往只会强化宿命论,无能为力者给自己一遍遍洗脑,怪基因、祖宗、父母、怪社会、甚至星座,然结果只能是更加自怨自艾!

最后,那些把所有症结都归于原生家庭的人,难道不是在制造一个个类似的原生家庭。你的父母抱怨祖父母,你抱怨父母,你的儿女抱怨你...…生生不息! 千万不要以为把责任归咎于基因和原生环境,内心好受了?---治标不治本!这样的怪圈一旦形成,唯有从自己身上入手,停止抱怨,知行合一,找到症结,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方能越出怪圈,获得新生。不要被原生家庭的魔咒给束缚了自由!勇敢去爱吧,爱自己,爱别人,爱生活和生命。

失联23年---逃离原生家庭的路有多长?

相关文章

  • 失联23年---逃离原生家庭的路有多长?

    读文前,我想请大家想想你对原生家庭有过多少期望和失望?你现在所有的一切真的都只是因为原生家庭吗? 昨天看央视的一档...

  • 逃离父母,逃离原生家庭,可是父母往哪逃?

    近几年线上各种逃离原生家庭和归因原生家庭的论调,逃离原生家庭是个方法,逃离父母逃离关系中的互相共生的点,武志红和张...

  • 逃离原生家庭的坎坷路

    一早醒来,微信突突蹦出几十条微信,是我认识了十几年的朋友小丽。 “我实在忍不住了,已经连续很多天了,每晚几乎只能睡...

  • 逃离原生家庭

    周日婆婆因高血压住院了。 住院的事都是我一个人在管,要上班,回到家还要伺候两个孩子。 婆婆住院的第四天,也就是昨天...

  • 逃离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这一概念种是被频繁的提及,何谓原生家庭,社会心理学定义,你出生并长时间生长的家庭环境即为原生家庭。由此可见...

  • 逃离原生家庭

    小A哭得不能自已,原因是已经第3次离婚了…… 小A的父母跟很多农村的老一辈一样,一辈子都贯穿着重男轻女的观念。 谁...

  • 为什么要结婚

    选择结婚可能夹着着逃离的意味,逃离原生家庭,逃离永无休止的争吵… 其实原生家庭里父母对我也不错,小时候虽然家里条件...

  • 我一直在逃离

    我一直在逃离 一路颠沛流离 在他人眼中 我极力伪装 我的幸福 但其实 我一直在逃离 逃离我的原生家庭

  • 有想逃离原生家庭的冲动

    前些天我写的一篇文章“一定要早点有钱。” 其实蕴含着我的期望,早点有钱,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对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 评论《我的姐姐》

    #电影我的姐姐# 这部电影,演员都把握得很好。我们都如姐姐一样,我们总是想逃离原生家庭,逃离原生家庭强加给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失联23年---逃离原生家庭的路有多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ex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