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苏瑾七
35岁,但凡有时间设定的结论,在我看来都可能是个伪命题,它给人划定了界限,同时也给人的思维带上了枷锁。
心理学很多时候是反推的过程,因为大多数人可能是这样经历的,所以从他们的经历中,又得出了结论。但大多数人的经历反推出的结论,就能适合每个个体吗?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你贸贸然就笃定一个结论,那无疑是将人生的其他可能性扼杀在摇篮里。
人一旦有了思维的限制,做事就碍手碍脚,心理暗示随时把你带进坑里去。
~ 1 ~
人生是一连串的选择,选择在什么学校读书、选择和什么人做朋友,选择吃什么样的食物,选择和怎样的人做伴侣共度余生。
我们的命运,是一连串选择下的产物。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权。或者说,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最终的结果,未必是我们真正的本心希望。
当你只有买得起某个地段的房子的钱时,你没有为孩子择校读书的权利,或者可选择的范围很小;当你急着入读的时候,你没有机会去等待,选择你事实上认为更好的学校。当你身处的环境是这样的时候,你只能选择和这些人去做朋友;当你为了孩子、家人,和你不熟悉的婆婆或者岳母相处的时候,你只能吃她们煮的食物;当你到了结婚的年纪,恨嫁、想早点完成人生大事的时候,你只能选择和一个当时还算相处相对融洽的人走入婚姻。
人生总有很多的无奈,很多选择都是在我们可选的范围内去做出的选择,而一旦你想超出一个界限,去踮起脚尖,要你没那么容易就拿到的东西时,你需要付出的也是超出常人的努力。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人性本来就懒惰、自私、不希望去冒险和承受压力的。
没有一个什么助推的事件,很多人的选择都是安逸第一,没有人生来就喜欢去选择困难。
很多人说选择决定命运,我却觉得是命运逼着你做出选择。
~ 2 ~
35岁,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生活轨迹到了这个年纪,事业也好、家庭也好都已经趋于定式话。所以人们说35岁之前的选择,决定了后面的路会怎样走下去。
但实际上,谁的命运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能35岁之前,你的经历很平淡、很安逸,那么你自然会习惯这种安逸,也会为了维持这种安逸而去选择那些可以继续维持安逸的选择。
但也有人35岁之前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很多的大风大浪。那么即使到了35岁这个时间截点又怎样?有人为了一个稳定的家、为了孩子、为了家人而渐渐的选择不去冒险;就也有前半生已经习惯了大起大落节奏的人,不享受这种安逸,继续选择起伏节奏的人生。
35岁前命运不同的人,35岁后慢慢的会开始拉开距离,人与人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不同。
有人说原生家庭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其实无论是婚姻也好、性格也好,所谓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一种生活的节奏的影响。它就像你身体里流淌的血液和运动的细胞,所有原生家庭带来的认知、思维逻辑、决策体系、生存模式都会给一开始还是一张白纸的你,埋下深深的底色。
~ 3 ~
其实我们不必介意自己做过哪些选择,35岁之前也好、55岁之前也好。我们真正要重视的是,为自己有更多的选择权我们还能做什么努力。
有人感叹,我都35岁了,还选择什么?人生不就是这样了吗?
没有问过自己想要什么生活,你当然也不需要选择什么,随波逐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是在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心智成熟,周围的环境或多或少的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同时当我们通过读书、通过体验、通过去走走看看,了解到更多、更大的世界之后,我们可以对过去的35年进行反思和回顾、也有能力、有机会去改变未来的35年,让它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发展下去。
人,可以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可以选择跟随小圈子、周围人一样去对待自己的生活;也可以跨出自己的舒适区,看看不一样的生活,再重新给自己想要的东西做定义。
~ 4 ~
我相信很多人,或者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处在35岁这个不上不下的年纪,依然是迷茫的。这个年纪不是一个可以安享下半生、坦然的,一眼望到头的心安理得、心态平和的走下去的年纪。
有人说焦虑对身体健康不好,但适当的焦虑,在我们还没有被盖棺论定的时候,是需要的。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折腾的过程,就是要有不断去尝试的勇气,并且在不断的跌倒后爬起来,适应这种不停打拼的节奏后,找到自己出路的动起来的过程。
我笃信生命在于折腾,我不享受安逸。
在一层不变的日子持续了3-5年的时候,总会生出一些改变现状的想法。抑制不住的想要挣脱那种不温不火的安逸。
不是单纯的为了名或利,就是一种生命得生出点什么价值感的紧迫,逼着你必须想想,我和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到底是谁在牵制着谁?
~ 5 ~
一般年轻人都喜欢问大V们,我该选择什么行业,如何做职业规划,哪个行业更有前途。
能提出这些困惑是极好的,无论你是25岁、35岁、还是45岁,人生如果你不思考,你按部就班,随时都会沦为时代的弃儿。
但是提出问题的下一步是什么?等着高人指点一二?也许有人好彩,真的就被指点成功了,但是这种例子,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少之又少的。
而最有效、最能自己掌控的,还是去尝试,去碰壁,去经历。
很多时候,要选择做什么,并不一定需要太多的思考。之所以有人拿35岁为我们设限人生,是因为到了这个年纪,80%的人都不敢轻易改变、不敢去尝试新的东西。所以20%的人,即使撞的头破血流,但是他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他去冒险,他去体验,最终他们成功了。
失败是成功最好的垫脚石,因为失败之中,你会更清晰自己要的是什么,那么成功就不远了。而那些连失败都没机会体验的人,他们的选择、注定限制了他们的人生高度。
~ 6 ~
不是说人生不需要规划,而是要舍弃做选择前的瞻前顾后。
在你做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方向、及时止损,比你做之前规划各种细节、规避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效率高出百倍。
35岁之前,我们做选择很多时候是被动的,凭借着命运的齿轮,或是让你机遇万千,一出生就口含着金钥匙;或是让你经历人生至苦、体味遍五味杂陈;但是35岁之后,你已经掌控自己的命运,那时候的选择是纯粹你自己做出的选择,拼的是你是否能超脱同龄人,是否能生出勇气和冒险精神。
当然,大部分的人是没有的,他们宁愿握着手里握住的东西,不会破釜沉舟,不能承受人生从头再来,早已过了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年纪,所以更加没有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突破现实的魄力。
现实是什么?不是看得见的障碍,是你心中的认知、你定义的的舍不掉,所谓你奋斗了35年已经拥有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真的因为你选择了安逸,就一层不变吗?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别问35岁以后我还能做什么?
即使青春不在,容颜渐衰,但我们只要还有健康的体魄、只要还活着,就别给自己设限,多少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要的是怎样的人生,你对你想要的东西,有多渴望。你能付出什么,敢付出什么?
那些看似已经抓住手里的东西,有多少是虚幻,有多少是真正的拥有?
当想通的时候,你就会明白,无论年龄是多少岁,我们的人生都握在自己手里,你随时都可以选择,而为自己有更多的选择权,你需要做的第一步是不要为自己人生设限。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