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集贤馆
谈谈《乌合之众》

谈谈《乌合之众》

作者: 逸蓝之兰 | 来源:发表于2020-11-04 19:29 被阅读0次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经典书目。也许有人将它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对于我,就是出于好奇。我想知道,大众心理研究应该是一个中性概念,为什么会是乌合之众?翻译的问题?

作者是法国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古斯塔夫·勒庞,也是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这本书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那时民主的思想正在日益强大,群体的力量不断显现,也在不断壮大,这就是作者编写本书的初始驱动力吧。

乌合之众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耿弇传》,意思是像乌鸦聚集在一起的一帮人,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这样的松散、各异的人群,实在从未想过他们的特性会是怎么样,研究它的意义何在。我在书中找到了些答案。

书中认为,群体的特征就是冲动狂暴的、简单低智的、轻信易感、专制极端的、保守排异的。即使是理性的个体,一旦融入群体中也会变成非理性的个体。勒庞说“民众最大的贡献就是彻底摧毁旧文明”“创造和指导文明的,历来都是一小部分知识贵族而不是民众”。仔细对照了一下,确有道理。农民起义军就是最典型的一个民众群体,他们的起义往往以失败告终,他们信奉在旁观者看来不可思议的信条,他们经常是走投无路奋而惊起,总是杂乱无章,能共患难而不能同享福。身边的我们,也通常是某个群体中的一员,当非典、新冠大流行时,我们也曾经受到蛊惑一般失去理智,可能成了抢盐群体中的一员,也可能是信奉消毒水真香的一群。还记得流行吃绿豆和茄子减肥的那些年,也通常是被蒙蔽了双眼,失去分析创造力的群体性失智状态。还有那些狂热的追星族、失智的网友,都印证着书中对群体特征的描述。也正因为这群没有纲领、没有组织、没有信仰,盲从、冲动、轻信的人,可能会导致较大的破坏力,小辄是每天不断上演的犯罪团伙,大辄是文明的颠覆,的确是乌合之众。一时觉得乌合之众的译法颇为神奇。

勒庞认为,群体的道德,却是复杂的。这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法不责众,所以,群体的冲动特性会导致它的不道德。比如那个特殊年代的红卫兵、红小兵,似乎秉承高尚主义,却自带冲动属性地打砸抢,干着不道德之事。但是,也有多少群体为了自己可能根本不理解的“主义”,英勇赴死、舍生取义,因此群体行为也会变得高尚而道德。群体的道德性是复杂多变的。

随即我又想到了政党,一些政党也是乌合之众,是一种利益驱动的群体,可以理解为乌合之众。也有一些政党,比如那些前赴后继为了建党大业、建国大业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又是无私的、荣耀的、高尚的,我一直偷偷琢磨着这又算什么?直到读完终于有了答案,本书主要是探讨“异质性群体”,比如街头游行群众、议会、陪审团,这些人的职业和才智程度很分散,也因此没有核心没有大局没有看齐没有政治,是群乌合之众。而政党、阶级则属于同质性群体,政党有共同信念凝聚,阶级有相似的经济利益、生活习惯和文化程度,这两种群体不是本书的研究内容,是不是乌合,本书就不给答案、自己体会吧。

群体心理学,研究的是占大多数的人群大众,使用它的却通常是少数的当权者。文中说“世界上所有的大人物,一切宗教或帝国的缔造者、一切信仰的传播者、杰出的政治家……正是对群体性格的精确把握,让他们很容易掌权”,也很容易统治,制定容易被接受的规则……群体研究,魅力正在于此吧。

内行看门道,因此专家看的是学问;外行看热闹,像我就只能是看点皮毛了。

(网络图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谈《乌合之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ml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