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感悟ABC》集贤馆哲学之光
言者所以在意,因言而窥“道”

言者所以在意,因言而窥“道”

作者: 112212 | 来源:发表于2020-09-07 18:55 被阅读0次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庄子·杂篇·外物》

简译:

设下捕鱼的荃,目的是为了鱼,捉到了鱼,就可以把荃忘掉了;设下捕兔的蹄,目的是为了兔,捉到了兔,就可以把蹄忘掉了;说话的目的是所要表达的意义,明白了意义,所说的话就可以忘掉了。

这段话先用比喻,后用推理,核心问题说的是言与意的关系,且重在强调“得意忘言”才是言的最高追求;荃鱼、蹄兔都是譬喻,真正要说的是言意。

庄子对人们的言说,怀有深切的不信任。但是不由言语,人们如何沟通呢?

《老子》有言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又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第五十六章)都是说言语不能真正而充分起传达作用。

但唐代白居易就对老子的话表示质疑:“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智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读老子》)

若以老庄之意大概的回答应该是:虽然言语的传达不能充分、真正传达出真意,但这是一个无可奈何的途径,只要不执着于这个手段,心中清楚,追求的根本目标是“意”而不是“言”,即“言者所以在意”,因“言”而窥“道”。

在“得意”之后,即可放开语言(“忘言”),不要死于句下,不要纠缠于手段。譬如:你过河走的是桥,已然渡过,但还在桥头徘徊,你算真正过河了吗?

《外物》用篇首的两个字来作为篇名。这种给著作命名的方法在很多古籍中都很常见。如《商君书》的《靳令》篇则取“靳令则治不留”的篇首二字名篇。《管子》的《禁藏》篇篇名亦取“禁藏于胸胁之内”篇首的“禁藏”二字。

所谓“外物”,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外在的事物。这一篇大部分内容的主题仍然是讨论养生处世,倡导顺应自然,反对多余的矫饰和做作,最终达到“虚己而忘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言者所以在意,因言而窥“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ml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