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简书电影简书电影院
孩子,你不懂;孩子,你不同! ——《摔跤吧,爸爸》

孩子,你不懂;孩子,你不同! ——《摔跤吧,爸爸》

作者: 与之相念 | 来源:发表于2017-05-16 18:05 被阅读170次
孩子,你不懂;孩子,你不同! ——《摔跤吧,爸爸》中的亲子教育

文/与之相念

最近,一部印度片火遍中国,豆瓣、毒舌等相继给出九点多的高分。这部来自阿米尔汗的《摔跤吧,爸爸!》承袭了他一直以来的多主题风格。但是与女权、体育励志、爱国主义等主题相比,我更看重这里的父女对话与亲子教育。与一般的父子对话、母女对话等带有性别传承意味的设置不同,其用“女承父业”打破了原本的性别限制,完成了家长与孩子间更带有普世价值的问题思索。在这里有理想的传承思考,有顺从与反叛的矛盾选择,当然还有家长与孩子间的和解。其实,在《摔跤吧,爸爸》中,阿米尔汗告诉了我们一句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孩子,你不懂。但是,他又告诉了我们一个无数父母与孩子都忽略了的主题:孩子,你不同!

影片开始,当父亲坚持让孩子们练习摔跤的时候,没有人理解他。母亲也对父亲说:“那是你的理想。”的确,在这时候看来,父亲是带有强权色彩的,他一直用行动告诫孩子们:“孩子,你不懂!”看到这里,我们难免会想到自己的小时候,那时父母总说要听他们的话,他们吃过的盐比我们走过的路还多。那时候的我们正如同片中的两个女孩儿,想出各种办法来“反叛”爸爸。然而没多久,影片出现了转折,女孩儿新娘的自述在某种层面上让孩子们开始懂了爸爸的良苦用心。当然这时的懂了只是懵懂,如同我们面对父母们那些看似可笑实则合理的唠叨时一样。

接下来,小女孩儿们长大了,姐姐的骄傲成绩让她得以去体育学院学习,这时的她“脱离”了父亲的掌控,她“似乎闻到了自由的空气”。父女之间的隔阂开始升级,爸爸那些“孩子,你不懂”的说教方式再也无法令女儿信服。于是,故事在此刻达到一个高潮,当“反叛”的姐姐击败父亲的时候,那个伟岸的如同山一样的伟大父亲也在瞬间倒塌。这是当孩子长大后,父母大都会面对的。正如龙应台所说的那样,孩子之于父母,尽管再不舍,却也是一场“目送”。再之后的故事是“和解”,似乎每个讲述亲子关系的电影都会这样叙述。如果《摔跤吧,爸爸!》停留在这里,那它只是一部平庸的电影,还好它又向前迈了一步。

《摔跤吧,爸爸!》的动人之处,正在于这一步。这一次它告诉我们的正是中国亲子教育中常被大家忽略的东西——孩子,你不同!电影从一开始就反复强调,爸爸发现女儿们是摔跤的天才,他摈弃世俗的看法,顶住强大的压力,他的目的是将孩子的不同(天才部分)展现出来,不至于让她们流于平庸和遗憾。虽然这其间也有父亲想要实现理想的“私心”,但正如那个女孩儿新娘所说,爸爸这样做更多的是出于对姐妹俩的爱。当幼小的姐妹俩还不能或者还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爸爸的固执与强权给予了她们更多选择的空间。此处,爸爸展现出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包容与坚守。

回看整部影片,爸爸始终在鼓励两个孩子,强调她们的不同。“你是能打败男孩儿的女孩儿。”“你的胜利不仅是为了你自己。”于是,当姐姐对爸爸说出“sorry”的时候,一切才会显得水到渠成。因为爸爸一直用爱的方式扮演着强权,女儿们也在划破威压之后,体会到了润物无声的爱。

影片的结尾阿米尔汗再次升华了“孩子,你不同”的内在含义。其实,每一个父母都知道,他们不可能陪伴保护自己的孩子一生,他们所要做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孩子们独立起来,可以面对外面的风雨与挑战。这也正是影片在亲子教育上的高明之处。当姐姐最后独自面对挑战,父亲的缺席寓意着孩子真正的成长,此刻姐姐真正飞出了爸爸的羽翼,从而可以独闯蓝天。

电影中,姐姐的成长看似是跳跃式的,但结合亲子教育来看,它脉络清晰。阿米尔汗用寥寥几笔,将亲子教育话题讲述了出来。他在表述“孩子,你不懂”的同时,表达出了“孩子,你不同”的主题立意,这正是影片在亲子教育角度的一次思索与阐释。

简单地说,阿米尔汗又一次完成了一部很好的电影,他在延续印度电影音乐长处的同时融入多层普世的智慧。这是中国电影很需要学习的地方,好的电影是清泉,润物无声,大象无形,而不是没有思想内核的真的“水”。最后,希望我们也能拍出自己的《摔跤吧,爸爸!》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姓名。另请告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你不懂;孩子,你不同! ——《摔跤吧,爸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ml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