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读书读书•写作•遇见
愿你我都能拥有活在当下的勇气

愿你我都能拥有活在当下的勇气

作者: 钰晨成长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21-09-19 15:11 被阅读0次

这本《活在当下的勇气》是作者岸见一郎的勇气系列之一,此前出版的《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等都颇受关注和追捧。我个人是没有读过前两本书,我的关注点在于“活在当下”以及哲学的视角。

作者通过自己对哲学的解读、思考及实践,总结出了本书提到的核心内容及价值观。因此,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对哲学的个人参悟以及经验传授。

全书共分为6讲,每个章节既是独立存在的课题,又被作者的个人经历系在一起。通过他本人的经历,对哲学、衰老、病痛、死亡以及自我等话题相继展开了讨论。目的就是通过哲人视角来看待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经历,以达到帮助读者认清“只有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糟糕时刻、活在当下,才能逐渐体会幸福”的事实。

哲学并不能使人完美地避开烦恼

研究哲学的人都有个共同点,就是通过独立、深度的思考一步步挖掘到事物的本质,明白生活的不易、艰辛和痛苦之后,依然愿意坚守自己的原则去生活。

这一点也不足为奇,从不独立思考和决策的人,既没有自己的原则,也不需要为自己的决策负责和买单,所以常常不会体会到哲人的那种痛苦。

也就是说在你做出选择和决定之前,你已经把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或好、或糟的结果都想到了,但是在行为上,你仍然会毫无顾忌地去秉承自己内心的那份坚持,而不是为了获得一个好的结果,去选择捷径、或是(不得已)被动地去任由他人摆布。

比如老板可以用晋升、成功等言论来操控员工在“成功”之前的行为;孩子想要获得父母的悉心照料时,也不得不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低头;再比如当一个人用时时刻刻保持完美来要求自己的行为时,他的内心一定是拧巴的,他做事的逻辑也是无法自洽的。

而这背后不变的规律就是,人们做事都有个明确的目的,人们认为只要这么做了,那个目的就一定能实现。但是倘若做事之前,你就清楚这件事十有八九是无法做成的、无法满足自我预期的,你还会做下去吗?

这两种做法的区别也就是大多数人和哲学家行事原则的本质区别了。活得通透,并不意味着没有烦恼和痛苦,而是懂得全面的生活本就是多样的和充满挑战的。

这部分思考源于我看过本书的开头和结尾章节之后得到的一部分启示。书中有我认同的、也有我不认同的观点,但这并不妨碍我从中获得启发和灵感。

我觉得这才是尊重对作者和作品的体现。既不过度期待作者的作品能给我们带来颠覆性的、超越以往认知的信息,也不会过度夸耀作者的文笔、才气及其输出的思想。

什么叫做“活在当下的勇气”呢?

大多数人的状态都是要么在过去的成就、或人际关系中寻找存在感,要么就是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所谓的结果。

“不为眼前即得利益去做事,而只是单纯地、专注地去做事”,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

那么抛开眼下能够快速获取的利益,人们最需要关注的和投资的应是长远的利益。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阿德勒的观点,即人类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社会感。

也就是说人们需要通过对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而实现自己的价值感,阿德勒认为“一切烦恼都是有关人际关系的烦恼”。(顺便提一句,作者本人也算是阿德勒的忠粉了。)

不对他人产生过高的期待,不为获得眼下的即得利益而做出太多违背自己内心的事情,就不难实现活在当下的目标。

实际上,只要人们能够“活在当下”,就不会把期待都放在未来的人和事上,这样也就更容易把眼前的人际关系和事情都经营妥善。

把他人当作同伴

每个人都一样,只要还存在着,就需要和他人产生连结,而阿德勒认为我们要把他人都当作是自己的同伴,这样在沟通中也就不会一味树立自己的观点,而不去考虑他人的立场了。

很多“训练有素”的士兵在战场上杀敌(扣动扳机)之前会因为想到“对方也是有家人、有妻儿的活生生的人”而犹豫。这说明在这些士兵心中依然是心存善念的,愿意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这就是“把他人当作同伴”的概念。

如今人们发生连结的场景不过就是多种形式的沟通而已,那么把他人当作同伴,其实也是在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当人们内心期待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时,其实一方面是在他人身上寻找掌控感,一方面也是一种把他人看作是“物品”的无意识行为。

“物化”的表现是非常普遍的。能够“任人摆布”的,只有物品,绝不可能是人。然而对人产生过高的期待,就意味着把人视作“物”了。

相对而言,把他人视作同伴,则意味着你能深切感受到对方和你一样是个有血有肉、有感情、也有感受的、活生生的人。

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待人更加友善,内心也不会充满对他人的掌控欲,更不会把人当作物品去对待。因此,收获美好的人际关系对他们来说,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只要活着就有意义

谈到面对生病和衰老的“沉重”话题,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没努力做到的是,不管是否生病,都能够懂得活着的可贵。衰老也是一样。它是不可逆的事情,我们以后也不可能重回年轻的岁月。但是,如果不能恢复健康、不能变回年轻,我们就只能陷入绝望吗?绝非如此!”

这一点要怎么理解呢?人都有满足自我需要或被需要的需求,有时候正在经历生病或是衰老,并不意味着你就失去了原本的价值,或是你的生活就失去了意义。

因为每个人的存在都不是完全独立的,这种存在感也会带给他人一些真实的感受和意义。患者家属并不会认为卧病在床的患者是完全失去价值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存在对他人来说也是有意义的。

否则为什么人们都会认为自杀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呢?因为当事人没有顾及他人的感受,不是吗?

老、病、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要面对的一件事,所以不必把把这件事看得过重,认为只要衰老、生病就一定会失去价值,一定会给家人(他人)增添负担。

因为照顾病患,其实也是会满足他人“被需要”的需求的。正如阿德勒所提出的“只有为别人的人生做贡献,才能真正让自己重要起来”的观点一般,任何人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会增强他人的存在感。

做出贡献的一方,必然会获得一种因付出而产生的“贡献感”。这一点,在书中的第四讲中有被详细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去阅读原文。

得知这样的事实之后,你会更有勇气去面对衰老和生病的状态吗?这个问题还要留给书友们仔细斟酌。

面对身体的变化,不要逃避

没有人是从来不生病的,不要逃避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忘记在哪本书中看到过这样的观点,即身体有炎症的时候,其实是在引导我们去及时关注身体上出现问题的零件,这样才能加以修复,也不至于出现过于严重的、不可逆的病症。

很多人都没有关注自己身体变化的习惯,因此不论出现何种症状,他们都会以逃避的方式安慰自己“这只是小毛病,没关系的。”“这都是很多年的老毛病了,能有什么问题啊?”

这其实是对生病的一种恐惧表现,接受不了自己生病,所以就当作自己没有生病,从而巧妙地回避了身体发出的信号。

不得不说,这样的做法非常容易酿成大错。多少人把自己从来没去过医院挂在嘴边、甚至到处“炫耀”,似乎自己身体状况一直很好。

可是这样的现状只不过是内心对于生病产生的恐惧所引导的行为所致,没去过医院,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身体从没出现过问题,只是他们从不真正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而已。

同时,坦然面对衰老和病痛,的确很不容易,但作者告诉我们这不是退化,而是变化。

很多时候,生病会引发人们极为深刻的思考,通常人在健康的时候根本不会产生的那种思考。比如对忽视的事物重新开始关注、洞察力开始提升、开始懂得珍惜时间等等。

存在、活着本身就是幸福

置身幸福之中,会使人感受不到幸福;那么一味追求幸福,则说明你此刻觉得自己不幸福;唯有真正意识到当下的存在,才能感受到幸福。

综合上面提到的人究竟该如何看待衰老和病痛的见解,就可以得出活着即是幸福。

人们总是能够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且能够让自己感到有价值感的事情。

作者认为即便人们躺在病床上、甚至丧失了意识,于他人而言,这种存在(活着)仍然是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的。

他们会使身边的人感到心安,因为他们还活着;他们需要照顾,因此照顾他们的人会获得“贡献感”。他们的存在对于其他人的意义,是独一无二、且不可言说的。

人们习惯于追求未来、追求梦想等等,但是实际上未来原本是不存在的。如果未来的一切都是确定的事物,那未来就是存在的。

然而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所以每个人能把握的只有当下。因此作者认为“当下即幸福”。

每个人都有面对死亡的那一天

对于不确定会不会发生的事情,人们会报以期待;然而人人都会逃不掉要面对死亡的那一刻,所以这是一件非常非常确定的事情,因此“没有必要去等待死亡”。

这里的等待死亡,其实就是指浪费时间,没有对自己所能把握的每个当下的时间都加以利用。

不过在这段,我需要添加一些我的个人思考。

作者岸见一郎认为“阿德勒和柏拉图并不站在原因论角度进行思考”。但在反复阅读了阿德勒的《走出孤独》之后,我并不这样认为。

很多事情只有找到原因、起始点,才会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事实的真相。阿德勒在书中一直在引导我们关注原因和目的,也就是双向讨论。并且对两者的深入研究和讨论的篇幅是不相上下的。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读书并不是要全盘接受每位笔者的所有观点,而是要结合自己的思考去辩证地看待作者提出的问题与其输出的观点。

作者不主张从原因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提到说“与好友约好见面自己却睡过头,慌慌张张没带手机便飞奔出门。这时无论在出租车上怎么愁眉不展地苦思着对方会不会生气或者担心,出租车也不会早到一秒。若是那样的话,倒不如思考一下如何平复对方生气的情绪。”他的观点是“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结果,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弥补后果。”

这个案例,首先对于睡过头这件事,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因为偶然才会睡过头。有很多人会经常错过重要的事情或约会,这是无法兑现承诺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而不是偶然事件。因为能够慌慌张张处理问题的人,说明他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这样。

同时,自己做错事产生内疚的负面情绪是非常正常的,这一点在《少有人走的路》中也有提及,其作者认为做错了事却没有内疚感或是逃避内疚感的人,内心是邪恶的。

当然在岸见一郎的书中,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为了告诉读者不要浪费时间,不做无效挣扎、不纠结已经发生的事。即没有好好利用时间,其实就是在等待死亡。但即便是这样,逻辑依然不太顺畅,也许是因为例子举得不够恰当所致。

我刚刚提到了,如果一个人有约会还会睡过头,并且处理问题是惊慌失措的,那说明他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那么他自己的一切行为其实都是下意识完成的,并不是深思熟虑过的行为。所以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行为,为什么做事会如此没有条理,对他本人来说,就是非常非常值得反思的一件事。这时原因论是很重要的、不容忽视的一环。

所有已经发生的糟糕的事情,都有本质的原因,原因、后果都考虑到,行为上才会相对正确。就像刚刚那个案例,如果不问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而一味追求一个令他满意的结果,那么在他接下来的人生里,会持续做出更多给他带来糟糕结果的事情,而自己却不清楚为什么。同时,这样的做法,会直接导致他浪费掉更多今后的时间。

最后再唠叨几句

思考和反思都是需要存在的,如果对于发生过的事情不去思考前因,那也就没有反思过程了。原因论和目的论其实是共同存在的。

我非常认同不能等待死亡的说法,也就是不浪费生命中宝贵的时间。也非常认同我们需要以天为单位去度日,只是对于思考和反思,也是同样的,每天都需要存在。反思不等于纠结,更不是浪费时间。

我个人是没有长期目标的,有的只是一个努力的方向,并以天为单位地持续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每天都有会思考和反思的过程,思考过后,也就逐渐明确了当天以及第二天的调整方向。其实就是过好每一天,珍惜每个当下。

比如在保持健康方面,我会喝姜枣茶、养生茶、运动、用艾草药包泡脚等;在人际关系方面,尽可能与比较重要的人际关系保持日常沟通,增进家人、挚友以及亲密关系方面的情感支持;工作学习方面,晨起有计划,睡前会复盘;心理方面,也会对每天的经历以及重要事件进行思考,并写在感受日志里。

人们对“自我”了解得越深入,在行为上也就越容易掌握方向和目标,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内心才会更加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能力范围内的每一天应该做怎样的自己,以及自己接下来(哪怕只是第二天)需要朝着怎样的方向努力。

不是去追求确定性的结果,而是确立成长、前进方向和目标,这样才不至于会做无效努力,更不会浪费接下来的时间。

我为什么要把书中的案例拿出来分析呢?我是希望书友们看书的时候能够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够辩证地阅读,不是单纯地持怀疑态度,也不是全部都无条件相信。

嘱咐完这句话之后,我终于可以放心地说,书中提到的道理并不是多么晦涩难懂,但实践起来却需要智慧的加持。总之,这是一本能够带给读者重要启示的(关于直面老、病、死的)“实用哲学”指导手册,值得一看。

相关文章

  • 愿你我都能拥有活在当下的勇气

    这本《活在当下的勇气》是作者岸见一郎的勇气系列之一,此前出版的《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等都颇受关注和追捧。我...

  • 愿你我都能拥有认真生活的勇气

    对于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分的电影,大部分人的评价都是小清新、文艺、治愈、美食。 一开始,我也是抱着想要「被治愈」的心...

  • 愿你我都能活在梦里。

    雪花夹杂着冰雹,一粒一粒的砸了下来。 好冷。 我用双手抱着自己取暖,躲在火车站的角落,看着眼前的吉他,他就像我的火...

  • 十九

    十九不朽。愿你我都能在不失勇气的年纪活出勇敢的模样。 ...

  • 《愿你我都能拥有高贵的灵魂》

    人性的高贵来自于灵魂的优雅,不骄不躁、纯粹善良,朴素的灵魂处处散发着人性的温馨和幽香。 人性的魅力和气场,来自于内...

  • 为自己热烈地活着

    爱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燃料,每个人都值得被爱。而当我们拥有了爱,也就有了抵御风雨的勇气。愿你我都能被爱包围,向阳...

  • 愿顺遂平安

    愿所有的幸运,都能不期而遇,也愿所有的美好,都能如期而至,不畏过去,不畏将来,如此安好。 愿永远活在当下,不回避,...

  • 你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觉得是勇气。 愿你我都拥有这被讨厌的勇气。 书名: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作者:[日]岸见...

  • 愿你我都拥有“而已”的勇气

    《三十而已》看完了,因为最近看到的一些事,结合剧中的某些故事,突然想写点什么。 还有两个月零两天,我也三十了。时间...

  • 新年愿

    愿新年胜旧年,愿平安,愿如意,愿喜乐,愿岁岁年年,年年岁岁盛世太平,愿你我此刻活在当下,过去的都翻篇,留下的都珍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愿你我都能拥有活在当下的勇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mr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