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写作变现,20万写作稿费的修炼之旅
主讲:贝拉
贝总介绍:无戒学堂联合创始人,无戒学堂首席执行官,资深社群运营顾问,获国家教育部与人民网、光明日报社联合写作比赛特等奖。为CCTV《大国匠心》节目合作伙伴淘系亿级电商企业创始人撰稿,自由撰稿人,写作稿费20万+,无戒学堂年度读书营主理人
从一个普通社群运营,到无戒学堂首席执行官;从0收入的全职宝妈做到写作稿费20万;怎么摆脱糟糕原生家庭的心理创伤,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贝总说,做到这些靠的是大量阅读之后的思考沉淀和认知迭代和终身成长的学习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很多人看了无数写作技巧书,但仍然毫无用处。有些人每日苦练却没有提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输入太少。
搭建6种思维模型,轻松吃透一本书。
余秋雨说:“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摆脱平庸。”毛姆有个经典的比喻:“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
人生道路的延伸其实是悄无声息的,改变就静谧地藏在你每天阅读写作的时光里。
怎么让阅读为写作助益?究竟有没有阅读方法呢?什么样的阅读方法适合自己呢?怎样的阅读方法才能更高效率提升自我呢?
有一个好的比喻,“一本书读完,可能很快就忘干净了,好比竹篮打水,是一场空。但是竹篮经过一次次水的洗礼,会一次比一次干净。”
没有一本书是没用,哪怕你以为自己忘得一干二净,但最起码你还培养了长时间阅读的耐性和毅力,这是浮躁年代最稀缺的品质。
所以,不管读书速度怎样,方法怎样,不要焦虑和急躁,不要觉得自己记得少用得少,不要产生读书无用这样的想法。
“开卷有益”,所有的阅读都会在你的生命中留下痕迹,尽管多数时间自己都意识不到。
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成长的加速器,能够让你提高效率。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事倍功半。
烂书速翻,好书慢读。这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方法。
我先举例几个大家可能试过的读书方法。
1.沉浸式读书,经常感觉哇,悟到了,写得太好了,戳中我了。过几天,别人问他讲的什么内容,就只记得一个书名了。虽然书中内容忘了,但是还记得读书时醍醐灌顶的感觉。这种感觉留存了,但是知识没有留下。这就是只有短时记忆,没有长时记忆。
2.一边阅读,一边摘抄,看到喜欢的句子就写下来,抄了半个本子。
3.买一个非常有仪式感的读书笔记本,贴上书目封面,标上日期、写上书名、作者、摘抄几段金句,一本书变成一页纸的量。
4.一边阅读,一边做非常细致的思维导图,把一本书变成几张图片。
阅读、摘抄、做思维导图都是输入。你摘下来的东西是作者的内容,而不是自己的。哪怕记录了再多东西,你进入的也只是作者语系。
美团创始人王兴说:“我的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在读书、交流、思考、传播上。我需要确保对外界的认知具备较好的前瞻性,建立对过去、未来的认知框架。看书有利于建立宏观的框架,但是书的问题是滞后,所以你要跟各方面的专家去交流,包括内部和外部的专家。读书和交流是两种输入方式。有输入后还得要处理,思考就是处理,然后输出,我的主要输出就是输出想法。这个输出可能是面对面、一对一的,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
看,厉害的人,每天都在进行输入,最重要的是他在输出。
在我看来,阅读的终极奥秘是输出。(一家之言)
什么是输入?什么是输出?
看电影是输入,拍电影是输出;
看菜谱是输入,做菜是输出;
看收纳视频是输入,自己收纳是输出;
听演讲是输入,自己演讲是输出;
看小说是输入,写小说是输出;
看球赛是输入,踢球是输出;
你听高人见解是输入,你与别人讲解是输出;
听课是输入,讲课是输出;
听书是输入,讲书是输出;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
学习知识是输入,践行知识是输出。
输出是我们内在系统经过输入和处理后产生的外在结果。
为什么大部分人看书仅仅是看呢?这就是人的天性,避难趋易。消化一本书的时间,往往大于看完一本书的时间。时间用在哪里,你的身体是知道的。
输入门槛很低,几乎人人都可以做到。门槛越低的事情,参与人数越多,这件事情的价值越小。
门槛越高的事情,参与人数越少,能做的人就越稀缺。稀缺才有价值。
只入不出,无法产生有效价值。有入有出,才有价值。
阅读的终极奥义是输出,因为它稀缺,才值得我们努力去做。
坚持以【输出】为目标的阅读。从输入到输出,从知道到践行,这是普通人保持终身成长的秘诀。
当然,这是精读的方法,如果是泛读,就不必这样。
具体什么书应该精读,什么书应该泛读,就是另一个大的话题了。
回归以【输出】为目标的阅读,具体如何做呢?
综合了多年阅读经验,我搭建了一个六维模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如果你能认真践行其中三点,一定会在阅读上实现巨大的飞跃。
第一,以框架思维去阅读 花五分钟看目录和前言。目录是一本书的脉络,是骨架,是框架。看目录,培养你的逻辑思维。前言可以看出一个作者写这本书的想法和目的。
第二,以发酵思维去阅读 阅读纸质书籍,可以营造一个更为真实更沉浸的场景,得到启发。阅读过程中,读到有感触的内容停下来,让大脑发酵一会。让眼睛停下来,让大脑沸腾一会儿。不要继续读的原因是,一旦作者的声音覆盖了内心的声音,你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出现以下状态的时候你需要停下来:
1.你的潜意识蹦跶出来,疯狂呐喊:“我要说!我要说!”
2.你的情绪有了明显波动,触发了悲欢喜乐的开关。
3.你能听到大脑咕嘟咕嘟的声音,它在高速运转。
如果一本书没有引发你大脑咕嘟的时刻,那么就放弃吧,停下来之后做什么呢?
给自己制造一个安静的不受打扰的片刻,让潜意识里的想法尽可能喷涌出来。写出你的感悟和想法,哪怕不合常理,哪怕天马行空。所有突如其来的想法,都是宇宙给你的一粒种子,请接住,请珍惜。你要让它扎根土地,才有可能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长成参天大树。
当你觉得每一次写下想法,都是在种一粒种子时,这件事就变得有乐趣多了。
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点,然后再联系个人过往经验,写出自己将要践行的点。
这其实就是毛主席的阅读方法,他狂爱读书,但是“不动笔墨不看书”。他所有看过的书,都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真正做到了博览而勤思。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做到博览并不难,勤思才最难。一边读一边划出重点,记录自己的感悟和延伸思考。听起来很简单吧,其实做起来很难。
第三,以践行思维去阅读 多数人看完一本书,就束之高阁,不再阅读第二遍。
想继续内化,就需要看第二遍。怎么看?重点看自己的阅读记录,尤其着重看行动部分,扪心自问,你做到了吗?践行了吗?优化了吗?改变了吗?践行之后,我们再反复验证,形成自己的原则。这就是构建个人体系的第一步。知道最多是没用的。有时候认认真真做一件事情,就能成事。比如无戒老师,七年坚持写作这件事。
第四,以费曼思维去阅读 首先,把每一章节的关键词提炼出来,写在一张纸上,一本书也就几十个关键词。合上书,回想一下这些关键词是什么,利用费曼技巧,用直白浅显的语言,讲述你掌握的知识。可以讲给伴侣、孩子、朋友,或者陌生人。重新讲述的过程,就是在进行深度加工,可以让知识点扎根。这就是提取头脑中知识的过程。凡是被提取一次,就能巩固一次。多次提取,就会成为长时记忆。还有一个方法,把这些知识点或者你的感悟梳理一下,以一个中心主题展开,写成一篇文章。
输入帮助输出,输出倒逼输入。
看起来你是在教知识给别人,其实这背后是逼着自己去主动深入研究。到底谁赚到了呢?其实,如果你能做到这四步,已经相当可以了。
第五,以创作思维去阅读 每读完一个章节,不要立即开启下一章节,合上书,用一段话总结这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总结完之后,再翻一下本节内容,重点看作者是用什么样的逻辑和结构来阐释内容的。这才是一个作者必备的技能,掌握了这个思路,你会发现,写书一点也不难。
读完一本书,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我写这个主题,会列出怎样的框架?
2.在这个特定主题里,除了写在书中的内容,还有哪些没写的?
3.这本书有没有带给我新的可延展的灵感?
4.这本书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
5.作者是怎么想到要写这本书的?他的知识来源于哪里?
6.这本书的逻辑架构是怎样的?
7.作者的叙事方式是怎样的?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一本书,跳脱出读者常规视角,站在更高维,会产生更多的联结和反思。阅读的最高级别,就是自己受到启发,写出一本书,这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别人的书始终是别人的,你进的是别人的框架。别人的城堡,纵然再精巧,也只是欣赏一番。你要不断地逼着自己去联想,去创造新的,一点点地从这个城堡里带走一片瓦,一把泥,一点点地构建属于你自己的城堡。
第六,以体系思维去阅读 每一本书就是一座花园,阅读的过程就是在欣赏。有些人看书匆匆而过,即使看了一百本书,也只是欣赏过一百座花园,自己空空如也。但另外一些人,却能够在欣赏的同时,取其精华,一朵朵地种下自己的花儿,日久天长,这本书采一朵花,那本书采一朵花,你就为自己养育了一座丰盛葳蕤的后花园。时间是花园的朋友。阅读如赏花,有人走马观花走时两手空空;有人驻足流连,养育自己的花园。你是哪种呢?请记住,别人的体系不是你的体系,你的体系只能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探索输出,这才是你打碎重组添加自己血肉灵感,从身体里迸发出新的能量,才能让自己真正感受到成长,成为一个真正输出内容影响别人的人。
写作是沉淀,你如果觉得自己的人生是一片混沌的水。那么写作的过程,就是在沉淀杂质,每天写作,你会愈加清澈。
成功有没有秘诀?
为什么有人,做什么都能成功。为什么有人,做啥都不行。都是普通人,智商背景没有什么差别,却过上了天差地别的人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流行起了自律。仿佛如果你不是一个自律的人,就赶不上潮流了。
自律是在思想层面上想做一件事,却总是无法在行动上跟进而产生的一种内心约束。
试想一下,如果你想要什么就去做什么,那你还需要自律吗?当然是不再需要。
靠自律做事,有很多缺点。
在启动自律之前,极力克制那些负面的因素,比如懒惰,比如焦虑,比如拖延,要驱逐这些顽强的负能量,就需要对抗,需要消耗我们的正向能量。
因此,当你实现自律之后,能量已然被消磨了一部分。你所剩下的,用来做事的能量,都是打了折扣的,是损伤的。
而在做事的过程中,还需要生出额外的力量,去镇压心头冒起的惰性。这样做事的效率能高吗?
自律是自我约束,自我克制,自我压制,向内憋气。
象我们把弹簧使劲向下压,压向底部,到达极限时,在你松手的那一刻,弹簧便会强力反弹。你按压的力量越强,反弹越强。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自律的人,在高强度工作学习后,会产生一个阶段性的颓废和放纵。
这是一种补偿心理,因为之前强制性不让自己吃糖,那么之后可能会报复性吃糖。
自律,是一种展示,展示给自我,展示给外界。
看,我多自律,这种隐含了某种炫耀性的东西,功利心过强,如果短时间内得不到很好的结果,就感觉自己浪费了时间,会更焦虑和急躁,甚至觉得不如不付出努力。在做事时,无法专注于事情本身,总是三心二意。而且,自律还是一个高能耗的事情。
人有三个大脑,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这就是动用了本能脑。而我们产生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就是动用了情绪脑。当我们需要用理性来做某件事时,就会打开理智脑。
联想一下你的生活,就会发现,开启本能脑和情绪脑是低耗能,而开启理智脑是高耗能。
自律就是开启了理智脑,能耗很高。
那撇开自律,有没有低耗能的做事方式呢?有,那就是热爱。
热爱一件事,就是爱到骨子里,是我们的本能。当我们用本能脑去做一件事,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想先说一个心得:热爱的能量很大,自律是初级的做事心法,热爱是高级的做事心法。就像无数人问过无戒老师,为什么她能在写作上坚持这么多年,成为畅销书作家,而其他人都放弃了。真的不腻吗?不乏味吗?为什么她从不放弃?她的答案是热爱。事实就是这么简单。
她从不逼迫自己做任何事情,做事情的动力就来自于热爱。写作是她此生最爱做的事情,怎么可能感觉疲惫呢?她天天写作,可不是用自律督促自己完成的。外人觉得她很苦,但是她身在其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甘之如饴。
这种热爱的力量是向上的,是主动的,有着源源不断的热情和毫不犹豫的动力。这才是不痛苦的原因。被迫的被动的,因为不得不而去做某件事,才会让人觉得难受。
但是,如果你是因为想做而去做,这件事情就有了期盼有了愿景,能量非常高,我们就会在做事这个过程中得到滋养。
世界上没有永动机,一部车装满一箱油才能走一段路,等油耗尽,车就会停下来,继续等待下一次能量的蓄满。人也一样,我们总需要持续加满能量,才有动力前进。
人能量来自于两方面。一个维度是内在的能量,另一个维度是外在的能量。
内在就是我的热爱,而外在就是无戒学堂的陪伴,每个人既是战友又是朋友,大家都在疯狂写作,每个人都能收到高能量。一个人能走多远,就看他的能量有多少。
我希望,你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热爱。这是将你从泥沼地中救出的绳索,是一个人的希望和光亮。那些厉害的人,只不过是将自己的热爱发挥到极致而已。
大道至简,就这么简单。
如果一个朝着南边走的人告诉你,他想要去北边。你肯定觉得奇怪,如果想去北边,难道不应该朝北走吗?为什么你一直在向南走呀?
他可能会回答:我这是逼不得已。
听起来很奇怪,生活中却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做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是同一个方向,甚至有可能背道而驰。你每天逼着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却总想要过上喜欢的生活,这就是你痛苦的根源。
你常常说自己喜欢写作,可是连基本的日更都做不到,谈何过上理想生活?
如果你想要去北边,那就坚持不懈地向着北走。慢慢走,一直走,总能抵达那个方向。如果你想过上喜欢的生活,那就去持续做喜欢的事,总可以拥有。
做不喜欢的事情,只想要快速潦草结束,不想和它有半点关系。而做喜欢的事情,就是无时无刻不在心中记挂,总想着要尽善尽美。
如果想写出作品,就每天写,不停地写。只有热爱,才能给你带来坚韧和动力,才能让你倾注更多的心血,花费更多的时间,孜孜不倦地去钻研它,去向着更深的方向提升。这些不是金钱和外力规则能够框住的,这是你自发的心力。当你全部的注意力都聚焦在一个方向上,不做成一件事,也太难了。
哪怕你跌进低谷,也能凭着一腔热爱,成功熬到雨过天晴黎明曙光的那一天。
我想问问你,你知道自己热爱什么吗?
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从来都是教授更为有用的技能,这方面的教育是缺失的。我们在学生时代,就泡在课本里,没有机会接触更为广阔的世界和不同的事物,视野比较局限,选择领域自然就窄。
如何寻找到自己心中所爱?
不要以为不能创造利益的事情就是无用的,很多时候,我们都能从无用的东西中享受到乐趣。
而这种乐趣就是热爱的开端。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兴趣留一点时间,哪怕它到最后真的一无所用。那么我们也是在这段宁静的不被打扰的时间里,享受到了心流,这种宁静和笃定,才是我们浮躁社会最稀缺的环境。
点亮你内心热爱的火种,让它燃烧。
燃料就是你现在所做之事,越做事,燃料越多,热爱之火就越旺,那就更有做事的动力。这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正向闭环。
自律表面看起来是主动,实质上是被动,是你用自己的显意识,压着自己去做事。热爱却是极致主动,是潜意识里的东西,是从心底激发的,是一种更厚实的力量。
自律和热爱,都是做同一件事的不同选择。有人靠自律做事,有人靠热爱做事。前者做事是消耗型的,后者做事是野蛮生长型的。
用自律做事,做的事情越多,你的能量消耗越大。用热爱做事,做的事情越多,你的能量增长越多。
成小事,可用自律。成大事,要用热爱。
自律是给自己规定时间,必须要在某时某刻做某事。而热爱却是时时刻刻都在做一件事。
与其强迫自己自律去做一件正确的事,不如让自己爱上所做之事。热爱,就是更低耗更高效的做事方式。真正的热爱,不是一时兴起,不是口头说说,而是扎扎实实凭着这股力量,跨越重重障碍,穿越黑暗峡谷。
自律之律是假律,无律之律是真律。你不需要自律,你只需要找到你热爱的点,释放自己的天性和能量,才能创造出更动人的事业。
把一件事做好的最顶级的方法便是热爱。
无戒老师常讲,要让自己像作家一样写作。
你也可以,你和成为作家之间的距离,就是差了持之以恒。都是肉体凡胎,别人可以做到的,你也可以。因为写作是一件不会让你后悔的事情。
写作是普通人逆袭的最佳途径。如果你没有倾城倾国的美貌,没有优渥显赫的家世,没有金光闪闪的学历,没有让人钦羡的工作,那么写作便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提高可以积累刻意练习的一个技能。如果能认真打磨,便可以构建成你的第二人生。
写作可以疗愈自我,很多咨询师都推荐用写作来疗愈。写作可以提升你的思维力和表达力,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游刃有余。写作可以让你签约出版,打造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写作可以让你探索自我,开发潜能。写作可以让你构建管道,这是普通人走向复利的路径。
聚焦写作,进行十年如一日的刻意练习。
村上春树每天上午写4000字,雷打不动。海明威从每天清晨6点写到中午12点。无戒老师日更七年,大量阅读,持续创作。
他们在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中,获得了成长和进步。
用无戒老师的话来讲,就是先写100万字打基础,练习三年五年,肯定大有进步。
当你觉得自己没有天赋时,请记得毅力本身也是一种天赋。挖掘这种天赋并无限放大的人,终究能享受到毅力的回报。
无戒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长期主义写作者熬到黎明曙光的代表。她是一个创立无戒学堂六年来仍然保有初心勤奋创作的人。她是一个通过高效且可怕的勤奋后从普通女孩成为畅销书作家的人。她是一个半夜2点拉着睡意朦胧眼皮打架的我,激情洋溢讲文学的人。她是一个超负荷工作后团队强制给她放假,却疯狂看了一天书,美滋滋说今天太开心了的人。
很多人总是问,为什么无戒老师成功了,自己却没有。
扪心自问:
你有做到像她一样笔耕不辍七年吗?你有做到像她那样半夜都在思考文学吗?你有做到像她那样顶着万般压力却依然坚定地选择写作吗?写作是她的命,是她生存的方式,是她抵御嘈杂世界的路径。
出生就被亲生父亲抛弃,后来逆袭成世界首富的贝索斯说过:“宇宙希望你成为普通人。从1000个方面来说,它正在把你拉向普通,千万别让它变为现实。”
还喜欢他的另外一句话:“当你反思自己80岁时会感到后悔的事情时,它们几乎总是你没有做过的事情。你可能很少会为你做过的失败事情感到后悔,但未曾尝试过的事情会让你觉得遗憾。”
未曾尝试的背后,是我本可能。
你本可能拥有非常丰盛的一生,你却墨守成规固守己心,不再进化。你本可能享受更美好的生活,你却自甘堕落不再努力。
千万别停止写作,否则,你扼杀的不是自己写作的梦想,而是你本可能成为作家的人生。
时时写,日日写,年年写!!!死磕写作,终身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