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求存,总有些事物应运而生,如前文提及的质任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兵源与产粮,本篇来补充点例子。
外剧任子
写在前面,索要质子这种事魏蜀吴三国均有涉猎,如士燮的儿子士廞xīn就在孙权那里当质子。质任也用得很熟练,刘备入蜀时就质押了将领士卒们的妻儿,姜维有样学样,攻打凉州时也以此要求羌胡寇掠郡县。邓由、李光降吴时,很是自觉,直接派人送上了质任。
其实,不光出征在外的将士要留下家人为质,牧守一方的官吏也一样。魏明帝曹叡将郡县分为了剧、中、平三类,作为外剧郡的太守,需要让儿子入质。“剧”一般指的是政务繁忙,再加上一个“外”,还要考虑军事。这也是在汉代的基础上稍作变更,本来是剧县、平县,到曹叡这多了个“中”。
王观担任涿郡太守时,手下官吏就曾建议把涿郡列为中或平郡,这样一来,王观的幼子就不需要离开父亲去邺城当质子了。但王观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因为身在“外剧郡”的百姓,可以减免一些劳役、户税,一心为公嘛。
相应地,吴国也有类似的操作,案《搜神记》,吴国驻守边疆的将领,都需要留下妻子儿女为质,也称作“保质”。
意料之外
钟繇坐镇关中的时候,就写信给马腾、韩遂等人,讲述了一番利弊,让他们派儿子入朝侍奉,也是在充分利用质任制。钟繇一开始请求3000兵马入关时,目标很清晰,对外要征讨张鲁,对内要胁取质任。没有妄动兵戈,就使马腾、韩遂送上了质子,这也稍稍化解了曹操的后顾之忧。
在汉末提倡孝悌的风气下,有些人可能会不顾子女安危,但很少有人能不顾及父母,相对来说质任制的约束力较强。但也有例外,比如公孙康之子公孙晃作为质子,在魏国为官,公孙渊上位后,自称“燕王”又反叛魏国,这就导致公孙晃被连坐赐死。
更典型的例子是马超,本来曹操是打算让马超作为质子的,想征辟马超入朝为官,但马超并没答应。后来马超一家老小,除了马超、马岱都去邺城了,名义上以马腾为卫尉,实际上还是过来当人质的。但谁也想不到,马超能罔顾全家性命,联合关中诸军反叛曹操...
质子任子,总要有人质才能施行。如钟会作为伐蜀人选时,朝廷上下就议论纷纷,邵悌提出钟会“单身无重任”,应该换个人作为主将。这是在说钟会没娶妻没有子嗣,只有几个养子,朝廷缺乏约束他的手段。
但司马昭很需要伐蜀的名望,本身支持伐蜀的就不多,所以还是派出了钟会,结果也迎来了钟会的叛乱。但钟会自己单身,却没有考虑到将士们是有家属留在后方的,谁也不想连累宗族,没什么人愿意响应他的叛乱,钟会也被迫幽禁了诸位将领...
安心守序,忠孝两全。
看官如感兴趣,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