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P2P火爆的让人昨舌
这几年P2P投资特别火,尽管新闻爆出P2P比如e租宝、中晋跑路等新闻,并没有太多人放弃在他们看来收益特别好又容易赚钱的方法。
P2P因每个月固定有收益,而且收益率高于很多正规金融产品、国债,又不用像投资股票、基金这么麻烦。
只是每月坐等收益真的如此简单?!
02
多数人不懂P2P,那么P2P到底是什么?
直接上图!

模式一,纯线上的撮合借贷交易。换句话说,P2P公司就是中介人,只管撮合、配对出借人和借款人。
模式二,线上线下O2O撮合借贷交易。属于中国特色的P2P业务,由线下营销人员兜售P2P产品,线上配对出借人和借款人借款还款的模式。
03
前P2P从业人员说P2P模式是中国特色垃圾债
引述在群里讨论关于P2P投资是否靠谱?
前P2P从业人员马上过来发言。从他的职业角度来说P2P是”中国特色垃圾债”,没有所谓的”正规”P2P公司。因为开P2P公司太赚钱,只要借款人的不良资产率能覆盖过去,或者做资金池、旁氏骗局,真的是赚钱赚到手软,类似是线上高利贷,只不过是个人投资者担风险而不是机构本身。
据悉很多P2P公司经常强调自己家的大数据风控能力多么牛逼和高大上。实际上只有核心风控人员才知道事情的真相,而非核心风控人员根本不知道自家公司到底是做资金池还是玩旁氏骗局。
一般人不晓得的真相就根本不会曝光在媒体上,因为连员工都被蒙住了,难道其他人能判断出来?
再者,做大数据风控做最久的是银行,都几百年,还是总有问题。而最早做P2P是在英国,时间是2005年,到今日才12年的时间,直到2016年9月才开始盈利,相对能判断P2P的大数据风控不可能在十年时间就将银行几百年的成果给颠覆。
我有个好友在某股份制银行从业,说到自己对P2P的看法:”大数据风控在银行业看来数据的质量特别重要,数据若是垃圾,出来的结果也是垃圾,并不存在所谓的大数据风控。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很容易把KPI当做数据风控的业绩一同挂钩。只是风险控制在几个数据模型、用户画像就能判断借款人的风险也实在是太简单了,殊不知大数据风控本身技术壁垒特别高。并提出一点,就是信用好的人或公司,银行天天主动找这种客户,哪需要客人主动在线上配对高利贷产品,干嘛不找资金优质利率低的网络银行。
04
出台近半年的P2P最严监管真的会往好方向走么?
2016年7月左右,国务院发布史上P2P最严监管,通知P2P平台在1年内必须完成整治动作,否则一定会严惩平台相关负责人。
实际上,P2P监管是一条漫长又艰难的过程。
打从一开始银行就不托管P2P公司的资产,只做存管。存管的意思是银行不必一笔笔验证真伪,伪造的话银行也不必负责任。更别说P2P公司对接担保公司,担保公司若实力不行,岀问题仍是出借人倒霉。两者是否都靠谱连出借人自己都难以判断,而借款人到底是怎样的,你有时间也无从考证借款人的真实性。
我还发现很多理财KOL会推广P2P平台,觉得这种投资风险尚可,钱速来的特性,恰好正是吸引人的地方。还好KOL最终仍会加一句投资有风险需谨慎,也会做P2P平台评测,这样看来较有公众说服力。但我终究不建议投资P2P。。。
港真,我还真不如买公司债券,有信贷评级,有我看过真实存在的公司。每半年派利息一次,随时随地做买卖,跟股票一样。不同的是流动性较大,不用等到十个月以上,万一有缺钱,可以即时卖出债券。就算亏损也不致于资产全部失去,当然唯一的可能是公司破产做清算,而清算的时候钱是第一时间还给债券持有人的。
相对来说,P2P公司若跑路,清算时借款人不认账,那你的钱拿不回来实在是正常不过的事。
因此,要不要投资P2P,先想想是否愿赌服输?
是的话,投不投资P2P,多了解它也算是涨姿势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