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过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匮乏,于是就拼了命的读书,读大国兴衰史,读布热津斯基,读胡说,读一个人的朝圣,也读美国的历史英文版,书读得越多,心中也就越焦急,我不知道这种焦急是因为越读书越饥渴,也就想读更多的书,可读书不能一目十行,当想读更多书的渴求与案牍旁并没有堆积如山的书的失落相交,那种焦急就像等一个对你来说很重要的结果,可结果迟迟不来,你也不知道结果的好坏一样,心被吊在半空中,不上不下。对,我正在等一个对我来说很重要的结果,一个甚至决定我梦想是否能继续实现的结果,考研院校复试线。我是二战,一战时,初试通过目标院校,复试却失之交臂,不知道未来在何方,也不甘学术之路就此止步,于是晃荡了十个月,又报了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专业,初试成绩出来,很是失望,比一战多了十分,可不知道是否能过复试线,作为农家子弟,毕业将近一年,却依旧在家闲荡,不知道何去何从,想去工作,又担心跟去年一样,侥幸过复试线,却败在没好好复试,想好好复习,又担心村里人闲话连篇,大门不敢出,内心又煎熬。今天读罗马人的故事,第一次读书读到头昏眼花。于是就把专业性很强的书换成了文学书,因为文学书不需要动脑筋,可是却一发不可收,文学书不需要动脑,却伤情。也许有人猜到我读的是那本文学书,是的,我读了余华的活着,其实早就听过这本书,本科期间,老师推荐过,当听到是关于文革的书,也就没读,总觉得文革期间的书,不是太伤情,就是太歌颂,处在极端,不客观。后来那个偏激的老师就把拍成电影的活着搬到了讲台的荧幕,而我在看到活着两个字时,悄悄的从后门溜走,那节课就这样逃掉了。因为我觉得如果不想毁掉自己头脑里对那本书的天马行空,就不要去看由书改编成的电影。后来数次在kindle上看到此书,但因太贵,也就不了了之,昨天去市里的一个书店,又看到了此书,因手有盈余,就匆匆入手,因为我觉得人没必要跟缘分过不去。在我读余华的活着之前,我觉得唯一印在我心口的一本书是麦田的守望者,在读这本书期间我与DJ塞林格一样,处在心里的青春期,哭着他的哭,笑着他的笑。后来读村上春树,才知道这本书也对他印象深刻。可读了余华的活着之后,我知道了从此我的心口又多了一本书,我跟着富贵去逛妓院,去赌博,在输光家产之后,我和富贵一起浑浑噩噩的走在渺无人烟的从城到村的土路上,想死却怕疼,最觉得天无绝人之路,自己的老父亲会原谅自己,也会在自己身后为自己擦屁股。我跟着富贵去当壮丁,我吃着富贵吃着的苦,也感受着富贵五味杂陈的感受。我爱惜家珍,疼惜凤霞,有庆,当有庆死后,富贵背着他的尸体回家,我就跟在富贵的身后,跟着他哭,跟着他舍不得,当我看到富贵把有庆带到自己爹娘的坟前,不舍得掩埋,却又不得不埋得时候,我的眼泪刷刷的往下流,我想到了我舅舅家的孙女,那个前几天还活蹦乱跳的一岁半小女孩,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家人带她去做手术时,因手术失误,而不幸夭折,在我敲打这些字的时候,我的爸妈开着电动车摸着黑路去舅舅家,而把哥哥家的两个不到五岁的孩子交由我照顾,三个人的夜晚,很黑,很害怕,也很失落,闺蜜给我发微信,说不想上研究生了,过不了苦行僧的生活,想去西部支教,去实现我们儿时定下的梦想,我很支持他,因为我觉得只要活着,就可以追求自己的所爱,生命是如此脆弱,当我说生命脆弱的时候,我都有些怀疑自己太矫揉造作,我如此年轻却在杞人忧天,可是当我看到年前还在筹款治疗白血病的老同学在年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香消玉勋,当家里人几天前还在商量是去大医院还是小医院为小女孩开心脏手术,几天后小女孩就突然从人间蒸发的时候,当我一下午就送走富贵的爹娘,有庆,凤霞,家珍,苦根时,我在想我是否有资格去探讨生命的存续与意义。当我敲下这些字的时候,我也终于知道我为什么读这么多的书也排不掉内心的焦虑的原因,以为我一直在输入却没有输出,文字进入脑海的再多,如果不敲打出来一些,也就没法排遣内心的迷茫。余华说一个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而我想说真正的作家多是经历过大的苦难,从现实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历史的延续不是口耳相传,而是作家的倾情告白。余华做到了,富贵也做到,活着的意志,是富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今夕对比,才知道什么叫天翻地覆。对,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唯有与梦想为伍,才算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