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体系的简易构造

作者: 梦乡的风 | 来源:发表于2021-08-29 13:45 被阅读0次

                我们知道价值观是人们获取利益的客观倾向基准,体现在人们生存活动的互相交流之中。狩猎、摘野果子时代,属于原始人和野生动物分别的时代;石器时代就进入客观精神形成时代;青铜乃至铁器以及社会客观制度开始形成时代,就进入原始技术积累以及客观精神大发展时代,社会进入客观价值观时代。价值观是客观文字语言系统,核心就是获取利益秩序化,所谓文明,就是这种社会客观秩序系统。

            狩猎摘野果子生产力就是开始利用工具,对大自然索取,这也是一种价值观。石器时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大自然索取,原生技术就是石器加工,提高对大自然索取的效率,生产力就进步了。进入青铜时代,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系统分工产生,具有一定社会秩序,制度化需要,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秩序。制度化社会,导致社会形成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抽象和具体二个社会系统端点。上层建筑为人们生活的精神意识的文化思维层次,经济基础对应人们生存活动的具体事物过程,二者具有不同的性质,对应不同的社会现实实际。

            对于单个人来说,这种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结构也有具备,比如理想、人生规划、决定决策、读书学习、技术知识积累等等精神类就属于上层建筑的含义;而人具体的生活活动过程,生活方式体现,具体劳动行为等等都属于经济基础对应,这里最主要的还是与他人进行的生存活动交流交换行为。社会中,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并不是决然分开的,而是混合在一起的社会系统以及人们生存活动的二种不同性质的存在,比如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文化活动属于经济基础,具体的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贴近经济基础部分的存在,而文化活动则是经济基础里贴近上层建筑的存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交织,符合中国哲学思想阴阳互根,这也是中国社会更早形成系统价值观社会的深层次原因。科学思想来自中国传统思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类思维最早来自中国,也是现代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思想的源头。

            类思维到系统思维,就从局部部分的个体思维超现实走向了整体系统思维,这就是分封制和郡县制思维差别所在,思维价值观属于上层建筑所在,而经济基础的系统化才是其价值观体系的着力点,农耕社会里,粮食需求为第一位的,因此丰衣足食成为了价值观核心所在,秦国的吕不韦商人思维下,组成治国观念,就形成了以农耕价值为基准的社会构架,在生产力适应的前提下,秦渠使得关中平原成为良田,粮食核心商贸成为与周边交流的基础,秦国的富有,吸引人口集聚,兵强马壮,有了兼并其他六大国的基础。毫无疑问,系统化价值体系的作用,远大于武力,人心所向,分封贵族体系面临土崩瓦解。价值观取向,赢得人心,大秦之后汉承秦制未见分封制割裂再现,短暂的秦朝为何有那么大作用力?尤其是以岭南为例,秦大将几十万人统一岭南,修灵渠治水,系统价值观扩散到岭南。短短几十年,无论什么理论,都无法解释这种价值观传播速度。社会整体系统价值观,可以举社会系统之力,完成分裂个体或局部无法完成的巨大工程,这种系统力,具有符合生命节奏的力量。但是,古代社会,文化传播毕竟是极少数人所掌握,因此,价值观发展却由此陷入停滞。

            价值观体系的双层结构在这里就体系的淋漓尽致,古代没有“价值”概念,但是有货值概念,金钱在中国文化里归属权力范畴,因此,中国有盐铁专营,铸币那就更是社会权力范畴了,权力构架对价值体系的影响,系统整体社会,远大于分封体系。欧洲分封制,有上千年没有历史的黑暗奴隶制,宗教系统维系的欧洲,伴随宗教冲突而进行权力争夺,构成了分封实际社会权力和社会系统割裂的宗教权力双重架构,价值观围绕宗教认同展开,宗教是上层建筑的与现实经济基础没有直接关联的系统价值体系,分封割据也是实际社会生存的价值体系,而且也分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长久的欧洲蒙昧黑暗,在成吉思汗的大一统入侵之后,获得了来自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启迪,上层建筑的双重架构被打破,于是生产力在掠夺者需要的推动下,获得了实质性突破,自由的中国启迪了欧洲。价值观体系在生产力——火炮火枪炸药的推动下,分封体系内部争斗加强,强有力的热兵器,激发了掠夺者价值观兴起,这就是工业文明兴起的源头。需求拉动,大规模兵器工业发展,扩展到飞兵器领域,价值观因此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国的价值体系架构,是一元体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密切相连的,文化的上层建筑,与百工技艺二者从秩序定位,依旧是需求拉动,社会系统生存活动为第一位,具体行动操作方式为第二位,上层建筑里再分靠近经济基础的程度,也就是上层建筑里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这里缺损了经济基础的方法论理论,也就是上层建筑里有缺损。同理,经济基础里也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而这里则缺损了经济基础里的上层建筑的指导性总结理论,对应上层建筑里的经济基础缺损,恰好可以解释中国为何没有诞生现代科学理论这种理论。而中国哲学思想里,却是完备的系统理论,阴阳哲学的阴阳五行八卦,到现代却被娱乐化了,缺憾!

            再看欧洲价值体系演变,宗教系统价值体系,是用来笼络人心的,以忽悠民众获取生存利益;而现实分封王侯价值体系,也是奴隶制现实利益获取。二者价值观方式是不同的,王权体系价值观是武力征服、掠夺和杀戮。相对宗教而言,促进商业贸易,以上帝的名义到处忽悠,从王公贵族到奴隶,统统都纳入价值链体系内,依赖的是王权武力,形成一套复杂的道德文化价值观系统。贵族和平民、外来人、奴隶四元社会等级森严,而价值观二元体系,使得社会等级里的人有了二重选择。欧洲价值体系原初是混乱的,没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分别,经济基础没有中国那种天工开物或吕氏春秋等等理论指导,上层建筑只有圣经故事和围绕圣经故事再编造的故事,没有什么社会学理论,更没有哲学理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今世界所谓科学理论,不过是混乱的结构,看上去有体系,实质是什么“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的荒诞。

            欧洲以及阿拉伯文明中,盛行的宗教神学和工匠使用的数学计算,构成了欧洲文明的文化核心,拼音文字直接对应的不是客观事物,而是人的语言表达,对应的是人的主观精神。这种文化特征,对自然界事物由人的感觉印象传递给语言文字表达,而不是直接对应自然事物,跟中国的汉语言文字性质完全不同,中国使用的是双向对应,语言文字是自然事物的标示,也是人精神对自然事物的精神认知。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的本质差别,导致人的文化价值观体系的不同,这一点欧洲以及其他拼音文字社会,只留下几何以及代数艺文化,而对人自身的认知就与自然事物隔绝了。而且几何代数这种精神意识本身的一部分,从自然事物角度拼音文字文化里,不作认知,成为了另类,而不是自然事物的一部分,至今这种认知也是如此,这就是认知价值观混乱的根源。作为几何代数之类,由于本身属于纯粹的精神意识客观化体现,拼音文字社会略优于汉语文学社会的认知。这种优势是认知价值观直接产生的,拼音文字体系直接把几何代数当作精神意识类对象加以完善发展,而象形文字则需要对象客观存在,于是几何代数客观化只能是图案符号本身,而不是将其作为精神意识思维性质。

          文化价值观体系的差别,在现实社会实际里,产生了巨大差别,汉语言文字体系很清楚地认知到了,精神意识是自然事物的一部分,天人合一,价值观逻辑清晰成体系,具有生命本身的特征。这种主客合一的哲学思想理论,西方望尘莫及,微小的思维意识形态物理性质的构造,在价值判断里,会产生巨大的差别,从狩猎和摘取掠夺性质,进化抽象和具体具有同一性质,文字性质毫无疑问是这个同一性认知的唯一对象。

            价值观体系首先就是利益获取的方法方式,方式优于方法,也就是从简单的生产产品交换,到复杂系统的产品交换,抽象模式成为了价值交换的主要方法。社会秩序建立后,这种价值交换最终还是要落在具体的实物交换上,相对终极消费的交换,衣食住行生活的基本需要。货币系统的存在,就是提供抽象价值交换的基础,形成货币核心的价值交换交易系统。交易交换的本质,是权力交换,这一点是基于价值本质所决定的。价值的本质就是权衡利弊值,利益所在和需求所在,货币也就是权力尺度。买卖之间,买卖标所有权转移,相互的买卖对象所有权和货币控制权转移,这就是交易的本质。明白了交易的本质,价值判断的原点就可以确定了,这种价值判断的原点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就是利益获取的基点。所有的价值体系都以这种衣食住行秩序的价值判断原点展开,这就形成实际的上层建筑的价值体系。而在经济基础层面,则是以利益获取的具体形式所展开。二者不一定一一对应,会形成错位,比如空想的理想,儒家那一套也具有空想特征。还有一种状态就是抢掠和奴役以及奴隶制,丛林法则价值观体系,强权侵吃弱小的。丛林法则在强弱势太里,会经常出现,这是一种物理属性的必然,只有共同系统才会抑制丛林法则泛滥,因此,文明的含义在于削弱丛林法则泛滥,道德秩序的价值,带有广义的系统强制,而非自然丛林法则的结果,丛林法则会破坏价值体系秩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价值体系的简易构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gw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