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看官,一说起“杨柳青”,您肯定会立马想起享誉中外的木版年画!
(2019年正月的《天津日报》。文中提到“迎宝阁”。)
(“迎宝阁”门前打个卡)
杨柳青的木版年画,自元末明初开始兴起,直到清朝中后期达到鼎盛。
历三四百年光阴,一副木板年画,给运河边的这座叫做“杨柳青”的小镇赋予了耀眼的绚丽色彩!
到清朝光绪之前,杨柳青呈现出一副“户户丹青,人人擅画”的繁荣景象。
(最典型的杨柳青年画。请仔细观察。孩子抱的鱼,其实是鲇鱼、鲤鱼、金鱼的合体!孩子头上左戴花,右扎辫。遮住孩子右边脸,会看到一个女孩。遮住左边脸,会看到一个男孩。形成一个“好”字,寓“儿女双全”之意。)
(杨柳青年画经过刻板、印刷、描绘等五个步骤,制作精细。)
但是,这副盛景随着西方列强入侵京津而黯然失色!
京杭大运河,以天津为界,天津以北至通州,称为“北运河”。天津以南至临清,称为“南运河”。
杨柳青就座落在“南运河”的岸边,成为南北交通要道。
鸦片战争后,随着清政府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京津地区顿时陷入大乱,兵匪横行,民不聊生。
人祸未绝,天灾又起,黄河改道,淤塞“南运河”,整个南运河近乎荒废。在此多重打击下,因运河而盛的杨柳青顿时黯然失色。
(杨柳青估衣街)
如同清政府面临艰难抉择一样,何去何从,成为杨柳青人每天醒来就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
就在此时,一位19岁的年轻人,给出了一个足以震撼天地的答案。
(安家大院门前怀古)
清朝末年,阿古柏在国外势力的支持下,入侵新疆,迅速占领新疆大部。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帅清军西征。但是,当时朝廷的财政,已经捉襟见肘,根本无法满足近十万大军的粮饷之需。
大军驻扎嘉峪关,左宗棠夜不成寐。
在运河岸边,年轻的安文忠为生活所迫,同样日夜不安。
虽然身为草芥一般的纤夫,但是,安文忠素有不甘平庸的壮志。他勤于观察和思考,再加上一点商业嗅觉,惊喜的发现,追随军队大营做买卖是一个绝佳的商业机会!
年轻的安文忠立刻行动起来,用他那点可怜的家底,置办了一些日用品,挑起担子,在一个平常的清晨,在杨柳青的运河边,迈开了向西的步伐……
(央视纪录片《赶大营》剧照)
时光转眼就是数载。
在安文忠的影响下,先后有一万多杨柳青人,挑起担子,跨黄河,过潼关,趟戈壁,出阳关,行程上万里,追随左宗棠大军,一路向西!
在杨柳青“赶大营”商贩们的支持下,左宗棠大军的日常之用迅速得到解决,新疆遂得收复!
赶大营的人们怀揣着一腔勇气,靠着一双脚板,一副肩膀,日夜行走在那荒山戈壁之间,形成一副“三千挑夫满天山”的波澜壮阔画卷!
据说,赶大营的人们在口袋里都装着一抔杨柳青的泥土。如果,某一天,他不幸倒在旅途之中,同行的人把口袋里的泥土往他身上一撒,就算是入土为安,魂回故乡……
(杨柳青人对泥土怀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今天,在新疆生活的赶大营的后裔,已达六十万之众!他们之中的一些老人,仍然说着一口土生土长的杨柳青话。
(杨柳青美食“八珍豆腐”想必也在新疆飘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