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家饮用水公司在楼下支了个摊推销净水设备,免费给小孩子送充气球。
晚上和女儿回家经过,她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也要了一个。
刚玩没多久,一阵大风把气球吹进旁边的幼儿园。
然后有了以下我们之间的对话。
“这个风真坏!”女儿扒着幼儿园的铁栏杆往里张望,又着急又生气。
“你怎么能怪风呢,明明是你自己没拿好。你看,其他小朋友的气球都没被吹走。”
“就是怪风。谁让它吹的,要是没有风就好了!”
“风是无辜的,有没有气球,它都在吹。有了风,夏天多凉快啊。”
“我不需要风,风一点用都没有。我要再去充一个气球。”
我有点被女儿的“不讲理”惹恼了,看了看时间,说:“现在快八点了,有些晚了,妈妈还在家等我们吃晚饭呢。不玩了,我们回去吧!”
还好女儿没有“耍赖”,悻悻地跟着我回家,但看得出来心里还挂念着被吹跑的气球。
回到家。女儿扒着阳台窗户,往幼儿园的方向张望,试图定位到飘落到里面的气球。
她跟妈妈说起这事,又开始怪起风来。
我不以为然:“怎么又怪风呢?不就是个气球嘛......”
话还没说完,女儿急了。妻子也打断我,批评我不能从成人且自我的角度去否定别人的感受。
女儿很委屈,眼泪开始叭叭叭地掉下来。
我闭上嘴,脑子里刷刷刷回想起自己曾经否定别人感受(尤其是孩子)的场景,意识到自己又犯了一个一直想修正又难以觉察的毛病:自以为是、缺乏同理心。
02
老早之前,我看过一本关于和孩子沟通的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书里第一章讲的就是“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第一章的目录简明扼要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很简单,接受他们的感受。
- 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
- 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纳,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 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会鼓起勇气自己去面对问题。
-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种方法:
1. 全神贯注地聆听
2. 用“噢......”、“嗯......”、“这样啊......”等来认同孩子的感受
3. 把孩子的感受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
4. 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看来我并没有掌握,或者说做起来并没有像看起来那么容易。
女儿在抱怨风吹走她的气球时,或许我们的对话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这个风真坏!”
“嗯,风把你的气球吹跑了,你很生气是吗?”认同并说出她的感受。
“没有这个风,我的气球就不会被吹跑。我讨厌风!”女儿大概会这样回应。
“是啊,这两天的风的确有些大。它把气球吹走的确让人生气。”
“算了,风也不是故意的。能不能把气球从幼儿园里拿出来呢?”按照书里的套路,女儿应该是这样回答。
“幼儿园的门是锁住的哦。如果我们有翅膀能飞进去就好了。”嗯,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那只能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了。我们再去打一个气球?”女儿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嗯,好啊。但是有点晚了,妈妈在等我们吃饭呢。我们打完气球,拿回家玩好吗?”
重新打个气球用不了一分钟,应该答应女儿的请求,但跟她说明不能在外面继续玩的原因,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恼怒地拒绝。
完美!
当然,实际的沟通,可能未必这么顺利,但无论如何,主动认同和接纳孩子的感受,至少可以给情绪(不光是孩子的更是自己的)降个温,引导孩子和我们一起面对现状,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挑起更大冲突,把我们和孩子一起推入对抗的漩涡。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