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的三伏天,比现在的气温普遍要高几度,又没电,没空调风扇,条件简单原始而艰苦,但是,人们还是用当时的土办法御热挺过来了。
那时的方法,利用自然风,凉水,手工降温。具体的有如下几种措施:
一、少年儿童和青壮年,一般的在中午饭前饭后,晚上,这几个时间,去附近的河沟或水塘,去玩水降温,每次用上个把小时,边玩水边降温。
二、芭蕉扇、蒲扇、纸扇不离手,不管大人小孩,只要会用扇,都是不停地扇风驱热降温,又能赶蚊蝇。
三、不想去池塘和河沟洗的,就打一盆凉水,或洗或擦全身,照样降温去汗和油泥。
四、如果想躺地上休息,会先泼地上一些水渗入地下(那时都没水泥地坪),再铺席子,躺上也很荫凉。
五、年龄大的或小孩子,在风口的树荫下,让自然风吹降温,也能驱赶热气降温。
六、晚上睡觉,有的去离家近的打谷场,大井周围,光溜溜的,铺上席子,手拿扇子,一直睡到天明。
七、在屋里睡,畅开门窗,冲门口明间铺席子睡,手拿扇子不停的摇。有凉风又降温。
八、在院里树下,能避露水,又能利用夜风和凉气,铺席子盖单子,拿扇子扇风又驱蚊子。
这是那个时代的人,利用智慧和气力,自然资源降温,熬过一个又一个的酷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