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将至,几片黄叶悬挂在光秃的枝头,它们是这个冬天最后的坚守,在等待节令下达撤离的命令。冬至过后,阳光明丽,清冷无比,冷空气已经完全占据了上风,北方迎来冬季最寒冷的节气: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285°,时值阳历1月6日左右。这一轮的小寒在2022年1月5日,农历的十二月初三。
01 小寒气候
小寒,顾名思义:天渐寒,尚未大冷,小寒之后还有大寒。小寒时节太阳已经自南回归线北移,白昼渐长,但此时北半球每天接收太阳光的热量仍然小于散失的热量,入不敷出,因此气温仍在持续下降,这与夏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下午2点左右,而不是正午时分是一个道理。
通常小寒节气日这天还不到最冷,但节气日过后第四天进入“三九”,恰在小寒节气内,俗话讲:“三九严寒”,数九歌里唱到“三九、四九冰上走”,是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民间流传着许多小寒节气的谚语,反映了小寒节气的气象对未来天气的影响。如“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惊蛰暖”、“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无雨,小暑必旱”、“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等,虽然还不能解释其中的必然联系,但这是人们在实践中观察所得,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得到科学的答案。
02 小寒物候
小寒有三候:一侯"雁北乡",即大雁开始北飞;二候"鹊始巢",指喜鹊开始筑巢;三候"雉始雊",是说雉开始发出求偶的叫声。三候都体现出了阳气的渐显,都是一种回暖的象征。虽然小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冷时期,但是也是气温回升的过渡期。春天要来了,自然万物都开始为新生活做准备了。
蕴藏勃勃生机的不止是飞鸟,还有花木。古人认为风是应花期而来,并发现了花期与节令的关系,称之为花信风。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共八个节气,每气三候,计二十四候,每侯对应一种花开,即为二十四番花信风。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小寒时节梅花不畏严寒,傲雪怒放。透过冷若寒霜的外表,第一番“花信”送来了春的气息。
03 小寒习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节令文化、宗教文化与饮食文化紧密交融,每一个节日都有相应的特色吃食并且有相关的传说故事。通常小寒节气里有一个影响范围颇广的民间节日:腊八节。
腊八节要喝腊八粥。腊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和降伏六师外道之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佛教各寺院在这一天会煮七宝五味粥以供佛斋众,所以腊八粥也叫“佛粥”。佛教传入中国,腊八这天,寺院会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后经历代演变,“腊八”这个佛教节日,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习俗。
腊八节还要腌腊八蒜。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成品颜色翠绿,口味偏酸、微辣。因多在腊月初八进行腌制,故称“腊八蒜”。将剥了皮的蒜瓣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如同翡翠碧玉。
据说腊八蒜有一个非食用的用途。腊八到了一年的年底,无论大小商号,还是寻常人家都要进行年底的盘点,计算盈亏,催收账款。中国人含蓄,过年了找人家算账催款,面子上不好看,于是债主就带着腊八蒜,到欠钱的人家送信,表达算账催款的意思。
小寒已进入腊月,年味渐浓。童谣说:“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八食粥,实际上是揭开了春节的序幕。人们从此开始有步骤地忙年,杀鸡宰羊、煎炸烹煮,为年的到来做着各种准备。
小寒虽冷,因为有了对年的忙碌,对春的期盼,心中已是暖意融融。严冬已至,春不远了。(敬请期待下篇:节气的智慧--大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