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多重职业”成为全球新趋势,很有感触。这的确是一篇有深度,值得推荐阅读的文章;不是那种经常看到的,挂着深度的“羊头”却卖着浮夸的“狗肉”,让我看到标题都不想点进去的文章。
豌豆看过很有感触。
小时候,我一直接受着来自父母和老师的一致教育,要好好读书,认真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毕业后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那样你的人生就圆满了,才是幸福的。
这种想法直到我高三的时候,依然坚定不移地存在于我的内心与脑海之中。
那时候,我时刻告诉自己,大学毕业后自己要进一家全国知名的公司,穿着干净的衣服,手提公文包,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像电视上放的那样,做一名企业白领,每个月有固定而丰厚的收入。我会一辈子从事这个体面的工作,这样的生活,才是理想的。
可不知为什么,在我进入大学之后,已经忘记是什么时候,我的思想突然发生了巨大的转折,我要做一名自由职业者。那时,我所理解的自由职业者,可以轻轻松松地获得理想的收入,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远足,旅行,或者读书,喝咖啡。
至于他们为什么能成为自由职业者,以及作为职业者,他们靠什么来获得收入,我则一概不清楚。只知道,自己很羡慕他们的生活,认为那种生活才是自己理想的。
经过几年的职场生涯,看过身边的同事、朋友的种种经历,这次再看到这篇“多重职业”的文章,我依然感触很深,有很多思考。
什么是Slash呢?
Slash一词翻译过来就是“斜杆”的意思。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职业,例如,律师/演员/制片人等。于是,“斜杆(Slash)”就指这些拥有多重职业与身份的人。
看到这个解释和文章中所说的趋势,你是不是很兴奋呢?因为这是你之前一直所期待和认可的。
其实我们的身边已经存在很多这样的人,而且这种多重职业的确会是未来的趋势。想到自己生在这个最好的时代,赶上这个自己期待的趋势,有可能在未来成为这些拥有多重职业与身份人中的一员,兴奋与激动再所难免。
但是,千万不要让这种兴奋,只是成为你的想法被证实,或者理想有可能被实现的一时激动。
这个趋势,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刻,便越来越多地被广泛的存在所验证。
有可能,你曾经就已经经历过,但你最终只是成为了那些一时兴奋中的一员。
前两年,微商很火爆。一夜之间,朋友圈就被各种微商产品与广告所占领。我的朋友圈中,也有好多人,甚至是我的同学、亲戚开始加入各种代理,产品种类很丰富,至于真假我们暂且不谈。
刚刚开始的时候,我每天都能够在朋友圈看到他们发布的最新销售消息,有促销活动,有顾客反馈以及销售数据等等。很显然,他们是想利用业余时间和自己的朋友圈关系,来开展自己的副业,即第二职业。我也没有屏蔽他们,就这样大概一个月以后,我发现这些消息越来越少,到最后只剩下一两个人还在坚持不停地发着各种消息。
后来了解到,那些停止发布消息的人,都选择了退出代理,他们的第二职业也随之被放弃。
很多人都是一时兴奋,看到一个有可能让自己实现多重职业身份的机会,便匆忙抓住,生怕它瞬间即逝,不幸的是,到最后自己依然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只能被证明是一时冲动。
所以,在“多重职业”越来越流行的时代,千万要控制住自己的一时兴奋,那些兴奋所起的大半在最后有可能被证明是无法坚持下去的。
在“多重职业”渐渐成为流行趋势的时候,你除了会一时兴奋,同样会产生焦虑。
为什么在看到自己理想的生活有可能被实现的时代,我还会产生焦虑与不安呢?
尽管“多重职业”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可你依然有可能是不被这个趋势所眷顾到的那一位。你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实现职业多重化,可是你有可能依然无法摆脱或者放弃现在的那份稳定工作;或者,你发现自己除了现在的工作之外,再没有什么其他能力去支撑自己开展第二职业了。
一边是自己也很期待的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身边人实现;一边却又是不断地纠结选择与不知所措,到最后,剩下的只是焦虑。
所以,在这个“多重职业”的新趋势下,你要学会去思考。
首先,“多重职业”虽是全球趋势,但并非那么简单就能实现。
我们常说时势造就英雄,我们也经常看到身边很多人,顺应了某一趋势便快速地飞黄腾达,事业有成;但我们却总是成为了错过趋势的那一个。所以,当新的趋势来临时,你理所当然地以为自己抓住了这次趋势,便也能如法炮制,给人生来一次全新的升华。
于是,你以为在朋友圈简单地转发一下代购或者代理的产品信息,动用一下自己的关系网,就算是把握了趋势,坐等第二职业为自己带来全新的体检与生活。但你却不知道,真正的代购哪是那般简单。我身边有代购做得比较好,她们都有着自己固定而正规的货源,这些货源也是在这代购的过程中自己不断开拓,不断地发展起来的;还有日积月累的稳定的销售渠道以及定期与顾客热情地聊天服务等,那种艰辛,不亚于任何一份本职工作。
同样的,我第一次接触并运营微信公众号的时候,想法很幼稚。我以为给微信平台取一个新颖、简单,容易被搜索到的微信名称,每天发一些大家喜欢看的热点文章,转发到朋友圈然后让朋友们帮我转发,那么公众号就会火起来了,就能吸引到大量粉丝了。后来,我才知道,那些很厉害,粉丝非常多的公众号,除了有专职人员在微信平台辛苦地编辑、排版、互动之外,还要在知乎、豆瓣等其他平台进行同步地宣传和推广。
去年,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在杭州接手了一家青年旅社,与其说其为青年旅社,不如说是家庭旅馆吧。那个旅馆很简单,是一个四室一厅的房子,每个卧室摆了几张上下铺的床位,客厅被用来作为公共活动空间。他接手下来后,居然还没有营业执照,不过这并不影响赚钱。过了一段时间,我另一位在广州的同学知道了这件事情,便找到了不甘寂寞的我,提议我们俩在工作之余,也开一家青年旅社,而且是正规的,要做到有逼格,有态度,文艺范儿十足的那种。说风就是雨,晚上我们俩一起商量,把看似所有的细节都想好了,描绘着未来可能的种种操作流程。第二天就计划在武汉大学珞珈山附近寻找合适的房源。可找了两天,都没能找到符合我们心中标准,可以被出租给我们的房子。于是,这件事便不了了知,我们俩依然做着自己的工作,直到现在,也没再提起这件事来。
我们习惯性地因为第二职业是副业,而认为它可以不用那么复杂,不用那么操心,结果也只能是,它永远都只是一份让你无法成为“多重职业”拥有者的副业而已。若想拥有多重职业与身份,便要付出可能比单一身份更多的努力与坚守。若是没有这个心理,你就只当这个趋势与你无关,看看即可。
其次,“多重职业”新趋势下,你有什么资本让自己成为多重职业与身份的拥有者?
理想往往甚是丰满,可现实的残酷却更加无情。也许,你已经做好了对自己未来的第二职业要辛苦付出与坚守的准备,可是回过头却发现,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有什么能力来启动这个第二职业。
如何培养与锻炼自己的新技能成为了关键所在,这项新技能也将是你能成为多重职业与身份拥有者的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这项能力可以基于你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提炼或转变而来。这个应该是对当前的工作影响最小,投入时间也相对较少的一种方式。我之前写过的《如何才能实现职场收入多元化》的文章中,便有此一例:一名程序员,在接近十年的工作过程中,除了自己的技术能力与工作能力不断提升,走向了公司的高级管理岗位外;同时他将自己在这个成长过程中的经验以及学到的技术成果作为一种过程资产,分享给别人,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课程,而成为了一名培训师。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自主学习,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转变为我们的一项新技能。这个过程也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之所以对某件东西产生爱好,缘于其给我们的心里产生愉悦和充实感,是我们忙碌、枯燥生活的一种补充。当我们的爱好慢慢地变成我们学习的过程,并最终成为一项新的工作时,当初的那份美好是否存在,在每个人心里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从简单的爱好变成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技能,要经历“满怀期望-痛苦挣扎-享受爱好”三个心理阶段。
很多人都试图将自己的某种爱好转变成自己的一项谋生手段,因为大家都认为,哇,那是我喜欢爱好的东西,这多年来我一直关注它,热爱它,将它变成一项技能,太容易了,那只不过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罢了。这就是对爱好变成工作“满怀期望”的阶段。
当我们真正开始准备将自己的爱好变成工作,对其进行全面的学习、研究时才发现,之前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一直都只是停留在表面,却从来没有深入了解,更没有付出心血来研究,多半只是略知皮毛。于是,各种你不想接受,不喜欢的东西都依附在爱好之上,让你不得不面对。你开始很痛苦,痛苦于这些你始料未及的种种;你也很挣扎,你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怀疑这个爱好能否成为自己的新技能,给自己带来收入……
幸运的是,你能够从挣扎中坚持下来。爱好依然是爱好,工作也只是工作,不再因为工作而痛苦地怀疑爱好,你在享受自己的爱好或者兴趣时,工作已经悄悄地完成了。这个时候,爱好不仅是简单地让自己愉悦、开心,更因为其能给自己带来收入而着迷和享受。
我的一位朋友,大学期间是学习中文的。她在中国电信上班,但她很喜欢摄影和旅游,经常去土耳其、韩国、泰国等,每一次她都会用相机记录下那些美好的瞬间与回忆,然后放到蚂蜂窝上分享给爱旅游的小伙伴们。前年,她跟我说,自己想开一家摄影工作室,主要做婚纱摄影、蜜月旅行跟拍。很显然,她是希望利用自己的爱好来进行一次创业。我自然是很支持她。
于是她开始不断地学习专业的摄影知识,各种形式的图片处理技巧,以及合理的旅游路线规划。以前每一次外出游玩,她都只是用相机简单而随机地记录,图片也不需要专业软件进行处理,使用一些快速处理软件便能高效地完成;很多时候她也不会制作旅游路线,即便有,也只是简单地某一日从哪个城市到哪个城市的精放的路线。
可现在却不一样,每一次的拍照,她都要不停地选择合适的角度,调整光度,然后多拍几张,不停地与客户沟通确定,筛选出最合适的那一张。图片的后期处理则需要用PS来进行一步步地修饰和美化,那真的是一个麻烦而痛苦的过程,从来没有用过PS的她,每天都要在网上寻找相关的教程,并在论坛上不断地请教别人。每一次外出跟拍,要提前跟客户确定好既定的路线,有时候客户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来安排自己的行程,就只能她自己来提供几个不同的路线方案给客户,让他们自己挑选,然后再不断地修改,并最终确定。这个琐碎的过程,早已经超出了她爱好摄影和旅游的范畴了。每一次跟拍结束后,她还要整理图片和文字,将整个行程编辑成一篇美轮美奂的旅行日记,然后放在蚂蜂窝、知乎以及豆瓣、微博、微信等各种平台上进行宣传推广。
那段时间,除了对她不断地鼓励,提供一些图片处理技巧,我也不知道能为她做点什么。
好在她终于坚持下来了。很多热门旅游景点的路线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旅游路线,她基本上都了如指掌,与客户沟通再也不像之前那么费劲地选择路线,规划路线,只需在自己熟悉的路线上进行简单地修改即可。长时间地运用让她对图片处理技巧掌握自如,不再像以前那么耗时费力;网络宣传与推广依然会定期进行,有了固定的粉丝后,宣传效果比之前好太多,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无人问津。
工作室的生意越来越好,我也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她的身影穿梭于世界各地。身边的人总会羡慕她工作轻松,还拥有着自己的工作室,却不明白她将爱好变成工作室的痛苦过程中,是如何支撑下来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和能够将爱好变成一项工作。那么,在“多重职业”新趋势下,你就要不断地投资自己。
互联网时代,你拥有无限的资源和多种方式来完成对自我的二次改造。这个时代,把各种之前你无法接触到的资源与渠道都放在了互联网,你是否愿意不断地学习新知道,新技能,新方法和新思维,才是最应该关注的。
不幸的是,很多人依然担心自己的努力与付出被湮没而不被人所发现。
豌豆推荐大家一本书叫《长尾理论》,作者是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他的另外一本书《免费》有时间大家也可以阅读。
在传统的帕累托图(什么是帕累托图,请自行百度)统计中,大家往往只关注曲线的头部,即占比很大的那一部分事物,忽略了尾部的零星事物,因为为了关注尾部的零星事物,可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但长尾理论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
对于长尾理论简单通俗的解释,豌豆在网上找到一段话:
所谓长尾理论是指,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也就是说,企业的销售量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经常为人遗忘的长尾。举例来说,一家大型书店通常可摆放10万本书,但亚马逊网络书店的图书销售额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排名10万以后的书籍。这些“冷门”书籍的销售比例正以高速成长,预估未来可占整个书市的一半。这意味着消费者在面对无限的选择时,真正想要的东西、和想要取得的渠道都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一套崭新的商业模式也跟着崛起。简而言之,长尾所涉及的冷门产品涵盖了几乎更多人的需求,当有了需求后,会有更多的人意识到这种需求,从而使冷门不再冷门。
为什么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互联网普通之前,你是社会的一点,即使你拥有一项技能,你必须要找到合适的渠道才能将自己的技能展现给这个渠道上的人,取得他们的认可之后,你才有可能经过这个渠道,也就是社会的一条线,把你的技能带到全社会的面前。这是一个典型的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过程。
但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时代,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点的你,在掌握了一项新的技能后,你不需要再去寻找那条把你带向面的线,你只需要关注于你自身的这一点,把这个点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互联网时代是点与点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展现,只要你这个点足够好,足够有价值,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点认可你,每一个认可你的点背后,又会有更多无数的点,这些数之不尽地点很容易就将你带向整个社会的面前,并广泛传播。
你需要做的是什么?
只需生长。
By|小豌豆2016年2月2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