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越长,越在意友情,那些过往岁月里延续至今的挚情挚友挚意,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一直以来,我都不太喜欢貌似繁华的热闹。曾经有过的那些不得不去的热闹喧哗的场合,其实自己是不适应的。即便置身于那样的场景里,看起来的轻车熟路,都被内心的孤独排斥着,而热闹的氛围却一点一点地消耗着情绪与能量。
与之相反,情投意合的三两好友间温暖的小聚,则像是人生的补给站,总是让人充满热情。
职场里拼杀的女人和家庭里忙碌的女人,时不时地为自己拉开一条时间的缝隙,逃离职场,不谈业绩,挣脱油盐柴米,给自己一个可以倾诉、可以胡说、可以喝高、可以开怀大笑、可以哭出眼泪的机会,让自己的负面情绪、低能量得以释放和转换,又可卯足下一程的劲儿。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朋友,你们或许很久见不上一面,但总会在彼此需要的时候自然靠近,彼此陪伴,彼此温暖。
玲是我的同学,也是玩伴。24岁时,她去了一个很远的城市,在那里成家立业,我们就是那种一年半载见不上一面,却有着许多默契的好朋友、好闺蜜。
有缘人之间,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连接。
有一年冬天在成都出差,晚饭后给玲发了条短信:我在成都出差,刚吃完饭,聊会儿天吧。
立马就收到她秒回的信息:天呀,我也在成都,定位发一下,我过去找你。
我们互相发了定位,真是神了,彼此驻地仅相距3.7公里。二十分钟后,我们就碰到了一起。
一见面,先认真打量对方,她说我很疲惫,我看她有些郁闷,点了一壶茶,就打开了话匣子。三个小时,聊得彼此云开雾散,各自怀着好心情起身。
分手时,玲抱了抱我说:这么冷的天,你就像热水袋一样给了我温暖。我拍拍她的背,回应到:你也暖到了我。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冒出想和对方聊聊天的想法。当微信对话框中两条信息几乎同时弹出的时候,未曾开聊,先被神一般的默契所温暖到了。于是,电话打过去(来),又是一通惬意的神聊。
毛姆的《面纱》里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人们究竟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我猜也许我们的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它是个空洞,呼呼地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所以我们急切的需要一个正好形状的心来填上它。那个缺口,是每个人生活里都有的疲惫、无奈、挫败,各种不完美。
每个人的缺口形状都不一样,假如你的缺口是方形的,需要有另一颗方形的心来填上它,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
友情也如毛姆笔下的爱,当人生刺骨的寒风呼呼刮进心里的时候,好朋友的关爱与共情,正好能够挡住心上的那个缺口,如天寒地冻之时,人人都需要御寒的外套,也需要三两个温暖的好友。
人生不易,还好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