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一个妇人,得到夫君之外一个男人的爱慕,男人赠她明珠,她起初欣喜地收下,经过慎重思虑,最终又将明珠送还男人。
此诗用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旋律,将妇人先是欣喜,接着犹豫、动摇,最终坚定却又充满遗憾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致入微、一波三折,所以流传至今。
得到异性爱慕感到欣喜是人之常情,加之这个人送得起“双明珠”,更是莫大的诱惑,但妇人已有夫君,她再三思考,最终决定与丈夫同生共死,拒绝他人的追求。这个过程合乎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正因为有动摇,有犹豫,最后的坚决才感动人心。
此诗之所以感人,还体现在对诗中的人物充满尊重。君知妾有夫却并不强人所难,只是彬彬有礼地赠送明珠,将决定权交给女人自己;妇人对男人的追求并不反感,得到爱慕充满感激和欣喜,只是不能接受;妇人的丈夫也是英武伟岸的形象,“家有高楼”,自己“执戟明光里”,可见社会地位居于上层,也正因如此,才最终使妇人下定决心,终止与婚外男人的感情。
唐朝中期,地方军阀势力渐渐增大,常常勾结拉拢一些不得志的文人为自己所用,作者也遇到这种情况,他写下此诗,将自己比成文中的妇人,用“良人”代指中央政权,委婉却坚定地表明自己忠于中央政权、不能去依附他们的态度。
千百年过去,此诗的比喻意味已经淡去,因为它将男女间的爱情写的如此入情入理、细腻熨贴,当代读者大多也只将它看作一首含义隽永悠远的情诗。
作者张籍(约766-约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司业或张水部。
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