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漏:古人发明的一种计时仪器,也叫“漏刻”“漏壶”“壶漏”。
刻漏与日晷在我国启用较早,历代所用刻漏种类也较多,大致有两大类:单壶和复壶。
单壶较早,只一个壶贮水,计时短且精度低;复壶为两个以上储水壶,如元延佑年间的刻漏有四个铜壶,由上而下,互相叠置,上面三个壶底有小孔,最上一个铜壶盛满水后,水即逐渐流入以下各壶,最下一个壶内装一“直立”浮标,标上刻时辰,水渐高,标也渐升,看标可知时辰。
更(gēng) :古人计时的一种单位。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每夜约戍时入更,也就是晚上7点开始为一更天,约两个小时,亥时(21点至23点)为二更天,半夜子时为三更天,丑时四更天,寅时五更天,天将明。
日晷(guǐ) 又名“日规”“圭表”古人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日晷也作“日影”解,指时间。《中山狼传》:“相持既久,日晷渐移。”意思是说日影渐渐移动,时间一点点过去。
节选自:《高中文言文完全解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