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 发汗若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27麻杏甘石汤.jpg1
这个条目的描述并非完全正确。
前文“发汗若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老张其实想说的是,如果发汗后又被用了下法,就不要再用「麻黄汤」了;后文“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出了汗又会喘,没有高烧,可以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我们常简称为「麻杏甘石汤」或者「麻杏石甘汤」。
这个条目的辨证点就是“汗出而喘”,如果这个辩证点抓不准,就不好开药。
其实要开准「麻杏石甘汤」,最好是问诊和舌诊。
问他有没有出了汗脱衣服,然后又被冷风吹?
问他有没有从大太阳底下突然钻进空调房里?
问他是不是爬山啊海边日光浴啊,之后上车吹了冷气?
再让他伸出舌头,看看舌头上有没有粉红色的小圆点点均匀分布,就像半熟的草莓一样?
草莓舌.jpg如有以上情况,开「麻杏石甘汤」就有七成以上的准确率哦。
至于有没有出汗,这点不重要;有没有气喘,这点也不重要,可以作为参考佐证。
「麻杏石甘汤」的病机是外寒内热,一般来说就是肺有点热,毛孔张开了,可是突然又受了寒,这种情况就容易变成「麻杏石甘汤」症。
得了「麻杏石甘汤」症,不一定会怕冷,如果怕冷,身体又痛,胖叔会习惯性切换到「越婢汤」,有姜枣调营卫。
7越婢汤.jpg「麻杏石甘汤」这个方子,小朋友吃得蛮多的,胖叔临床上好多娃一感冒就容易得「麻杏石甘汤」症。
现在的小朋友肉类和零食吃得多,阳明有热,又比较好动,一动又出汗,风一吹就感冒。这种体质的娃,可以用「玉屏风散」加「生脉散」调理一下。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用「黄芪建中汤」。
2
既然说到了「麻杏石甘汤」,就顺带提一下感冒时喉咙痛的情况。
感冒喉咙痛的情况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脉沉细的「麻黄附子细辛汤」症,少阴病;一种是「麻杏石甘汤」症,太阳病,也包括温病的「银翘散」症。
我们从《伤寒论》一路学过来,喉咙痛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其实阳明有热,或者肺有热,也可能壅塞蒸腾上来,搞得喉咙痛嗓子痛,或者咽炎什么的,这时候可以用石膏清掉阳明和肺的热,和「六一散」里面的滑石有同样的效果。
如果来了一个外寒内热的病人,不太好辨别究竟是「麻杏石甘汤」症还是「银翘散」症。胖叔一般的做法是,如果外寒明显一点,比如病人流清鼻涕打喷嚏,还微微怕冷,就开「麻杏石甘汤」。
3
最后说一下「麻杏石甘汤」的加减。
减去石膏,叫「三坳汤」。症状是有点点表寒气喘,解表宣肺就好了。
加上桑白皮,叫「五虎汤」。桑白皮可以消灭肺部的炎症,只是桑白皮偏寒,有点妨碍到麻黄解表散寒,所以JT叔叔建议第二天再从「麻杏石甘汤」变成「五虎汤」。
去掉石膏,加上薏米,就是「麻杏薏甘汤」,处理湿气在肌肉。
8麻杏薏甘汤.jpg胖叔临床上经常看到,来了一个「麻杏石甘汤」的病人,只是他舌苔中间淡白,脾胃之气很虚,石膏搞不好把脾胃给打坏,这时候可以加点白术,跟炙甘草一起固护脾胃;如果舌头两侧牙印很明显,就是我们常说的“裙边舌”,说明湿气很重,可以再加上苍术和薏米;如果病人咳嗽得厉害,就加上半夏和五味子;如果有痰却不怎么咳嗽,但是胸满(胸胀)不舒服,就加半夏和陈皮。
这个方子的加减可以一阵乱加,蛮好玩的,比如你看『葵花牌小儿咳喘灵口服液』的组方:麻黄、苦杏仁、甘草、石膏、金银花、板蓝根和瓜蒌,就是在「麻杏石甘汤」的结构上进行了加减。
葵花牌小儿咳喘灵口服液.jpg「麻杏石甘汤」原方的剂量算起来是这样:麻黄60g,杏仁30g,炙甘草30g,石膏90g包煎。
我们现在要用「麻杏石甘汤」,就可以参照下面的剂量来抓药。
28麻杏甘石汤大人小孩剂量.jpg有时候还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感冒用「麻杏石甘汤」处理好了,可是病人的肺部,比如气管和支气管有些炎症,病人就会在那里咳嗽,咳嗽不是很严重,也没有什么痰。这种咳嗽,经方就没法玩。
还要转到「苇茎汤」,「银翘散」,「桑菊饮」,「止嗽散」这些温病的方子。
如果咳嗽还是好不了,就去外面找医生看吧:)
【7.33】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29桂枝甘草汤.jpg这是写给美女西施的方子。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美女西施有心痛病,时常“捧心而颦”(按着胸口皱着眉头),但是美人生病的样子仍然令人心动。后来就用“西子捧心”指美人之病态。
但是美人病了还是要治嘛。
我们一直在强调,汗多伤血亡阳,如果发汗搞到心悸心慌,要用手护住压住膻中穴这一块的地步,那就过分了。
先掰扯一下“心”的位置。
古中医认为,“心”藏神,“心”的位置在膻中穴突出身体的那一块区域。
檀中穴.jpg而那颗跳动的心脏不叫“心”,叫“虚里”。如果心动过速,在日本汉方医学里面会记载为:虚里为奔马。
把“心”这块说得最透彻的,是《内证观察笔记》。
而“虚里”,就是跳动的这颗心脏,可以参见下面的描述。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素问平人气象论》
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灵枢》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手,脉之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
——《针灸甲乙经》
虚里跳动,最为虚损病本,故凡患阴虚劳怯,则心下多有跳动,及为惊悸者,人但知其心跳,而不知为虚里之动也。其动微者病尚浅,动甚者病则甚。凡患此者,常以纯甘壮水之剂,填补真阴,活者多矣。
——张介宾
“虚里”是胃的大络,这个脉络通肺,贯心脉。
如果“虚里”动如奔马,这个病情就比较危险。能够通“虚里”这一脉络的,有麦门冬和蜀椒(花椒)。
《神农本草经》里关于麦门冬条目那句“胃络脉绝”简直是神来之笔。
掰扯那么多,说回「桂枝甘草汤」的组方。
桂枝色赤入心,味辛可以通脉,桂枝气清扬,可以通阳主吐吸。四两的桂枝可以强心,提振心阳。
前面说的“捧心”,一般来说指的就是膻中穴这一块,形而上的“心”的位置。一般情绪波动受巨大刺激的时候,喜欢用手捂一下膻中穴,按住心神,不至于被刺激得灵魂出窍。
迪丽热巴捂心.gif而按左乳下的,就是“虚里”那颗跳动的心脏所在位置的病人,就给他吃「速效救心丸」或者直接拨120。
原创声明:
『经芳』公众号连载的《伤寒杂病论讲义》属于胖叔原创,欢迎大家转发和转载,任何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会诉诸法律手段保护作者原创权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