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菇凉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94944/2a8aac70398f1a9d.jpg)
在简书的一股清流作家周卫英老师看到一篇文章《清醒地活》。分别讲了面对死亡的态度,只思考结果不考虑过程,自以为自己很清醒三个方面。
对号入座位,好像占了两位。自己也是一个活的迷迷糊糊的人,总是过一天少两晌,我离死亡更近一天。
文中说想要清晰的活着,首先要面对死亡,才能活的生龙活虎。只有经历过生死,才能珍惜生命,才能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每一个刻,乃至每分钟。
不惧怕死亡,可以直视死亡,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看到这里突然想起了《老去的勇气》,只有经历重大疾病关系到生死的时候,才会想起活着的好,活着的幸福。
人人不应该讨厌疾病,而是把疾病当做一种成长,一种强大自己的成长。
如果就是因为太过勉强而让身体崩溃,却不愿改变以前的工作方式,或硬要保持和以前一样的有害健康的生活习惯,那这样经历生死的疾病,就是生命的重生。
只有真正地活过,才不会害怕死亡。就像很多电视剧里的某一人物,在完成某一件重大的任务或者抱负时,总会来这么一句死而无憾。
我想这种人就是所谓的真正活过的人,也是不惧怕生死的人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94944/8c061ab1a125a5c7.jpg)
看重思考的过程而非结果。
不得不说,这句话点醒了很多人,包括我。很多哲学家看重思考的过程,他们觉得思考的价值就在过程中。很多读书人的目的就是得出一些结论,避免思考。
突然想到了小橘子,我的很多读后感与感悟都是来自书中,书里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包括他们的想法,很多时候总觉得书里的一切问题都是正确的也是好的。
而橘子却认为,读后感需要沉淀与吸收,而不是被书灌输的思考所左右。要做去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思考他们的对错,拥有自己的判断力。
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果然如此。
别人给的思想其实意义不大,重要的是自己思考与探索的,才是最重要的。
迷惑的人做结果,觉醒的人重视过程。所有当结果不在意料之中不能成功时,便是难过与痛苦。
如果事事不能如意,那便永远寻找不到快乐。日更途中的的快乐应该大于日更完成的快乐。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94944/0cdd5a60541841a0.jpg)
是否真的清醒,还是装清醒
世上独醉,唯我清醒。读到这里脑中展现的便是酒桌了,很多喝的烂醉如泥的人通常会说自己没醉,可以继续喝。
而真正清醒的人,都是装醉,意是就是不想在醒。是否真的清醒,在于自己,千万不要假装自己很清醒。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清醒的时候,可以询问旁人,当然,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从年轻的时候就畏惧死亡,也没有必要觉得等待着老年人的只有痛苦。我们无法躲避死亡,也不明白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只需要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当下的时光。
我想清醒的活着就是,不过分怀念过去,也不过分忧虑未来,面对并珍惜当下,活在当下。就是一种清醒地活法吧!
不知道你们对待清醒地活着是如何定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