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备课:
“一千个教者会有一千个托尔斯泰”。
(一)朗读,对话作者,对话文本:“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好文章是品出来的。我认为,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主要不是靠参考书,而是靠一种富有节奏、带有情感的反复朗读,涵咏其中,读出来的。不知不觉中文本内容和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一个具有良好语感能力的人,往往能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看就懂,一写就通,而且听得真,说得好,看得清,写得美。”
(二)确立教学目标,对话编者:(1)单元目标(2)教学目标(3)行文思路,即使文章行文思路不是十分明晰,也要理清它的大概的思路。
(三)层进式阅读,对话课堂:个性化阅读,超越文本。
69.创新,起源于一种尝试。
70.作文新方式——“窗外”:每天让学生对着“窗外”写同一风景下不同的呈现方式,同一环境下自己不同的心境,每天一段或几句,一周完成五段或六段,长短不限,然后在结尾写上一句富有哲理或能给人启迪的话。
71.作文批改中的“代劳”:让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卷面”四个方面进行打分,逐项写上评语,写上日期,签上名字。
72.探索课堂结构模式:“5.3.1”5分钟读说训练,30分钟导读点拨,10分钟的巩固质疑。
73.把争论交给学生——“踢球”许多文章的主旨一直有许多争论,包括《教师教学用书》上或回避或互相抵触。我直接将不同观点提出来,让学生相互争论,结果越争越明朗,让他们自圆其说。
74.个个开口面向全体—“随机”巡回随机点读或点答,在教室里,我走到哪里,就让附近的学生或读或答;或直接点一行或一列。
75.走向个性化阅读——“批注”,自己先写批注,适当的给学生做一些点拨升华,并指导一些简单可操作的方法,如“勾画法,概述法,赏析法,质疑法”等,让学生相信“自我”,“我读文章我做主”,在阅读中批注,在批注中阅读,逐步提高阅读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
76.写作,质变的见证:日常教学中,自然会有许多小想法或是一些尝试,或是一些探索,或是一些对症下药,或是你一种课题研究,如果不能及时将它们进行归结,形成文字,往往会昙花一现,或失之漂浮,不能形成实质的成果。语文教师,应该经常练笔,写一些教育随笔,生活随笔,教学反思。正如培根所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77.层进式阅读方法:
(一)整体感知——随意性浏览,自主勾画说明理由,凭印象概括文章。
(二)系统了解——指向性勾画,准确勾画出有关句子,全面了解人,事,物。
(三)深入理解重点词句,探究作者写作目的——探究性阅读,探究“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怎样理解,指什么,是怎样的?”
(四)赏析语言魅力——通过朗读和批注,对“作者、人生的有益启示、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进行一定的赏析,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文素养,形成积极人生观,价值观。
思考:这是初中阅读课,更注重对整体的掌握,深入的理解和赏析。而小学,更多的是体会、欣赏、解词、识字写字、朗读等“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注重基础积累和感性体悟还有习惯养成。前面两层“随意行勾画”和“指向性勾画”是小学教学中常用的阅读方法。
78.184页
网友评论